「壯美黃河行 生態新甘肅」崆峒區:生態建設與富民產業同步推進

「壮美黄河行 生态新甘肃」崆峒区:生态建设与富民产业同步推进

「壮美黄河行 生态新甘肃」崆峒区:生态建设与富民产业同步推进

崆峒區今年新修的梯田。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站在平涼市崆峒區榆樹村富家灣的山樑上,豐收在望的農作物宛如一塊塊“黃金毯”鋪在層層梯田上,秀美而壯觀。

“多年來,崆峒區通過積極實施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昔日的陡坡地修成了平整的梯田,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9月21日上午,崆峒區水保局局長呂國春說。

崆峒區是黃河上中游地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縣(區)之一,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大體上呈現“七山兩塬一平川”的地形地貌比例,地理上位於陝甘寧三省區的交匯處,水土流失面積1436.2平方公里。

在崆峒區榆樹村,一片機械平整過的新梯田顯得格外顯眼,為了確保水不出田,當地村民加固、墊高了田埂。同時,還加寬了田間道路。

“今年夏天,我們用大型機械在這裡平整修建梯田,將以前的坡窪地全部推平,這樣有助於保水保墒,提高糧食產量。” 呂國春告訴記者,2018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區所屬崆峒鎮的榆樹、甘溝2個行政村,計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22平方公里,規劃新修梯田4170畝,營造水保林750畝,田間路15公里,砂化主幹道路7.5公里,開挖土質梯形排水溝7.5公里,雙側栽植行道樹6.5公里,修建澇池2座。2018年6月3日開工建設,目前完成梯田建設面2500畝,新修生產道路3.5公里。坡耕地項目的實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坡地變梯田後,能夠將部分地表徑流就地入滲,涵養水源,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改善農作物種植的需水環境,項目的實施,陡坡地修成水平田,由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三保田”,為項目區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農村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生態環境得以改善,小流域實現了“梯田化”,對災害頻發的山區來說,可以做到“水不下溝、泥不出山”。

「壮美黄河行 生态新甘肃」崆峒区:生态建设与富民产业同步推进

崆峒區榆樹村玉米等作物豐收在望

“崆峒區堅持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與富民產業培育同步推進,在北部塬區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在南部塬區推進“梯田建設+旱作農業”,堅持‘種好玉米養好牛’的思路。而在地形條件較好的川道地區,積極發展蔬菜大棚等特色產業。” 崆峒區水保局局長呂國春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崆峒區全區梯田化程度達到了75.6%,共有10個鄉鎮實現了“梯田化鄉”、108個村實現了“梯田化村”。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累計達到991.9平方公里,佔水土流失面積的69%,修築小型攔蓄工程7082道(眼、座)。列入重點治理的小流域25條,其中6條通過國家級驗收,被國家財政部、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十百千示範流域”。“十二五”以來的8年間,崆峒區搶抓全省實施“500+750”萬畝梯田建設工程的大好機遇,共新增梯田面積24萬畝,佔建國以來全區基本農田面積的1/3。在不斷創新探索中,走出了一條以梯田規模化建設為主,綜合配置工程、生物、農業措施,夯實農業基礎,促進土地增產、農民增收的水土保持新路子。

「壮美黄河行 生态新甘肃」崆峒区:生态建设与富民产业同步推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