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爲我很愛自己,沒想到錯得離譜


我一直以為我很愛自己,沒想到錯得離譜


常常有人提醒我,要好好愛自己。我就以為,所謂的愛自己,就是放任自己在這個世界自由地行走,滿足自己的各種慾望。

於是,在不開心的時候,我會給自己花錢,買許多好吃的,買名牌包包,買漂亮的衣服,去美容院、健身房辦年卡……可是我發現,自己並沒有因此變得更開心,反而事後會因為一時衝動花光了錢而後悔自責。

我不得不停下來思索,到底怎樣才是愛自己?到底該怎樣愛自己?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每天都在順理成章地長大,長高了一點,變得強壯了一些,更有能力面臨學習、生活的挑戰。大部分人以為這種成長也會自然而然地發生在精神和智力上,好像只要隨著年月積累,我們就真的會越來越睿智,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諾獎得主約翰•馬克斯韋爾的這段話讓我茅塞頓開,原來,成長是需要刻意練習的,同樣,愛自己也是需要刻意練習的。

1. 為什麼愛自己那麼難?

我們都知道,愛自己很重要,我們也做了許多事,花了許多時間思索,想要去愛自己,可是為什麼似乎總是不對?為什麼看似簡單的愛自己那麼難?

I 缺少被愛的體驗

作家龍應臺的兒子安德烈曾這樣問過她:“您的孩子如此平庸,您失望嗎?媽媽。”

你小時候是否也在心中有過這樣的疑問?

從心理學角度看,當孩子心中有類似的問題時,就說明他內心對自己的否定。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長期無法得到父母的肯定和無條件的愛。那麼孩子長大後就很難成為一個懂得愛自己的人。

想要讓孩子學會自愛,就需要他有被愛的體驗。因為如果沒有這種體驗,他就不知道自己是值得愛的。甚至,他常常會看輕自己,不敢去嘗試或者表達家長認為“不好”的東西,以使自己更加適應家長的願望和想法。

II習慣了隨波逐流

小梅上週末去參加了教師資格證考試,之後便滿心歡喜地回家了。到了家,小梅歡快地跟朋友講自己考得不錯,肯定能通過。一陣興奮過後,朋友問她將來是否想做老師,小梅愣了一下,說:“不知道,也許吧。”

朋友又問,那你考教師資格證幹嘛?小梅一臉愉悅地說道:“因為大家都考啊,這樣以後畢業簡歷上就能多一條。”

現實中,你是否也像案例中的小梅一樣,去做一件事,常常是因為大家都在做,而並不沉靜下來去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適合什麼。

你都不關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要的是什麼,又談何自愛呢?

III把自私當成自愛

心靈導師張德芬說:“真正愛自己的人是一點也不會自私的。一個人之所以什麼都先想到自己,是因為她內心裡的那個家沒有人在,那個“核心人物”——我,習慣了跑到外面去討愛,討關懷。我們總是向外去看外面的人和事,卻很少回過頭來看自己。”

自私的人常常不顧其他的一切,凡事只能想到自己。為什麼?因為他內在匱乏,就像一個永遠吃不飽的人一樣,因為心裡匱乏,所以,外在給他再多的東西,他也不會感到滿足。

我身邊有一些條件很好的朋友,卻一直單身,找不到合適的對象。跟他們深入接觸之後,我發現,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共同點——自我感覺良好。聊天、談話進行不到多久,他們不是炫耀自己的功績、優點,就是自顧自地說只有他們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全然不顧對方的感受。

並且,這群人常常宣稱愛自己,因為愛自己才不願意將就。可事實可能未必如此。

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這群人內在的自我感覺並不良好,或者說,他們並不愛自己,所以一直爭取外界的注意力和肯定,通過誇獎自己,向外人展示自己的優點和功績。


我一直以為我很愛自己,沒想到錯得離譜


2.我們該如何愛自己?


I建立和自己的關係

愛自己,首先要建立起和自己的關係.

就像心理學家阿曼娜說的那樣: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和身邊的人都沒有教我們要學會照顧自己的內在需求。我們習慣了將注意力和覺知放在外面的世界,學習控制和操縱周遭的事物,盡一切力量保護自己不受痛苦、失望和失落的傷害。而再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採取的很多不當的行為,傷害了別人,更傷害了自己。

我們和身邊的一切之間都存在著一種關係,包括父母、孩子、愛人、事業、金錢等,我們都知道,要想幸福、健康、快樂,我們要用心去“經營”所有層面的關係。可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關係,就是我們跟自己的關係。我們習慣了向外去觀察、探尋外面的人事物,卻很少知道回到內心看自己。

II迴歸自己的內心

自我觀察和覺知很重要,不斷地回頭審視自己,始終把一部分的注意力留在自己身上,回到自己的內心。這樣你就能感受到踏實、安穩,歸於自己的中心。這樣的人,不需要一直去表達、誇讚自己,爭取別人的認同,更不需要去跟別人爭奪什麼,因為他有足夠的自信和安全,知道,該屬於他的,誰也奪不走。

這種能力和境界,是需要日積月累,慢慢培養,才能夠達到的。

III接納自己的一切,完美和不完美

當你有更多的能力、覺知和時間回觀自己時,你會看到自己很不願承認的那些陰影和陰暗面,而這是最最關鍵的時刻。你一定要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接納自己。比如,我意識到我是一個愛嫉妒的人,那麼,就學著對自己說:哦,我也是一個會嫉妒的人,好的,我承認,我接受。下次,看到別人嫉妒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不過是五十步笑百補。這樣一點點地去發現,去接納去改變,你會真正地瞭解、接納自己,和自己和睦相處。

IV認識真正的自己

《西藏生死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或許我們恐懼死亡最深刻的理由,是因為我們並未認識真正的自己。我們相信的是一個個人化的、獨特的和分離的身份——但如果我們有勇氣認真檢視,就會發現這個身份仰賴無數東西的支撐:我們的名字,我們的“經歷”,我們的父母、家人、朋友、工作,銀行卡——我們的安全感便是建立在這些脆弱而又多變的基礎上。所以,當這些東西全都失去時,我們還會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到底是什麼嗎?

缺乏這些熟悉的支撐物,我們面對的就只有我們自己,一個我們不認識的人,一個我們一直與之一起生活,卻從未想要真正面對,且令人不安的陌生人。這不就是我們老是想要以各種喧鬧與活動填滿所有空閒的原因嗎?無論這些活動有多無聊,我們依然樂此不疲,只要不需要靜默地跟自己這個陌生人單獨相處。

3.行動起來!愛自己


愛自己,不應該只是一個口號。在這個焦慮與浮躁充斥的年代,我們都應該靜下心來,認真去感受自己:

到底做什麼,才會讓我真的開心?真的覺得有意義?

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我有願意為自己多花心思嗎?

我有每天都在愛自己嗎?

當我們不懂如何愛自己的時候,才會太需要別人來愛我們。雖然我們不可能做到完全不需要別人的愛,但我們可以儘自己的能力,給自己更多的愛。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找到你的生命禮物》。在這個焦慮與浮躁充斥的時代,一切似乎總是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

在人們迷茫、焦慮之時,精神導師布萊克就像茫茫大海中的燈塔,從戰勝恐懼與迷茫入手,引導人們迴歸自我,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

這本書具有跨越時代的偉大意義,它通過探討當代人普遍要面對的33種心理困境,並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學習愛和獨立,引導我們過上自由、寧靜、有意義的生活。


我一直以為我很愛自己,沒想到錯得離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