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利用碎片化時間,1年能多出1000小時!

開始這篇文章之前,請先想想

誰,是消耗你碎片化時間的罪魁禍首?

或者說,

誰,是導致你時間碎片化的源頭?

這樣利用碎片化時間,1年能多出1000小時!

你的1分鐘可以幹什麼?

你的3分鐘可以幹什麼?

你的5分鐘可以幹什麼?

你的10分鐘可以幹什麼?

......

時間本就是連續的,何來的碎片時間呢?

所謂的碎片時間,即指日常工作、學習之餘閒散的,零碎的時間,這些時間不是很長,如等車、排隊、等人等等情況所消耗的時間。

據美國“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在2017年的美國 Code 大會《2017 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分析到中國用戶平均每天投入到移動應用的時間為大約 31 億小時,投入到微信的時間約為 9 億小時,佔比為29% 左右,個體投入時間平均為3小時以上。

本來想用碎片時間發微信、發微博,結果卻導致慢慢的,習慣讓大塊的時間被碎片化,失去了專注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抖音火了,

抖音為什麼火,

當然是因為好玩,年輕人喜歡。

抖音裡這些好玩短視頻,可以充分的幫助大家消耗~時間。

但最終,

它是幫你消耗了碎片化時間還是把你的時間碎片化了

便是因人而異了。

畢竟,抖音有毒,輕重不一。

這樣利用碎片化時間,1年能多出1000小時!

所以說,

其實有很多的碎片化時間都是人為導致的。

除卻等車、排隊的硬性碎片化時間,

更多的還是在做某一件事的時候,自發的將時間碎片化了。

心理學家做過測試:

當一個人完整進入工作或學習狀態,至少需要15分鐘。而被打斷以後,重新再回到工作狀態,同樣還是需要15分鐘。

也就是說,如果你有2小時的工作時間,中途被打斷4次,其中有一半時間會被浪費掉。

然後在工作過程中,再看一看微信、刷一刷微博、瀏覽下新聞......

所以說,碎片化娛樂剝奪了人們感受細碎生活的能力,我們在遊戲娛樂中沉浸,很容易忽視正從指間流逝的生活。

並不是說在這樣一個泛娛樂化的時代不好,

只是,

這就是現代人必須建立的一種時間管理能力:

拒絕碎片化!

自己不要切碎時間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曾經提到過“時間記錄法”,書中這樣寫道:

許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保持這樣的一份時間記錄,每月定期拿出來檢討。至少,有效的管理者往往以連續三四個星期為一個時段,每天記錄,一年內記錄兩三個時段。有了時間耗用的記錄樣本,他們便能自行檢討了。半年之後,他們都會發現自己的時間耗用很亂,浪費在種種無謂的小事上。然後就會在不斷地檢討中優化,將更多的碎片程序去除,保留完整度,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

防止別人切碎你的時間

①別人來到你工位時

②接到電話時

......

不要輕易去切碎別人的時間

不管是管理者還是朋友同事,不僅要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也要合理規劃他人的時間。不要輕易切碎別人的時間。懂得尊重別人的時間,也是一種職場禮儀。

誠如作家魯敏所言,

當一個人想要成為更充實、更具精神性“大寫”的人的時候,他就需要建立自我約束機制,更好地管理碎片化的空白時間,不論是用於寫作、學習、思考還是看似無用的發呆——這並非人人需要遵循的圭臬,但最終,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度過時間的方式負責。

這樣利用碎片化時間,1年能多出1000小時!

所以說,沒有那麼多值得去責備的罪魁禍首,

自己本身,才是源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