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大家对张艺谋早已有一种期待的惯性了,尽管他曾反反复复地令我们失望。记得,上一次他的作品,还是口碑票房大溃败的《长城》。

不过这次在金马奖提名中,张艺谋《影》独获12项提名,包括邓超、孙俪的最佳男女演员提名,估计也令他松了一口气。

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1/3

不管对张艺谋的电影有多少垢病,但张艺谋鲜明的美学追求,还是无法视而不见的。这次的《影》,洗去色彩,纯用黑白水墨风,评论是一片惊喜。

实际上,我觉得张艺谋在这部片子里的最大败笔,不是剧情,而是他引以为傲的画面、音乐。

无所不在的中国古风,矫揉做作的水墨,可以说是把表演及剧情的风头都给抢掉了。显然,导演是很在乎美的,力求做到每一帧取景、镜头,都优美如画;即便是杀戳和鲜血,也有着招招到肉的紧实感。

然而,朝堂之上,那些张牙舞爪的书法屏风,是怎么回事?王座后面那些画满仕女的透明屏风,屏风后还有长公主在垂帘听政,是怎么回事?那些角色,不分君臣、男女、性格、情景,穿的都是水墨长袍,不管是不是谮越,又是怎么回事?

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说到底,这是张艺谋一贯的通病:以辞害义。过于在意于形式感,而破坏了叙事的真实感和质感。原因是:张艺谋叙事太薄弱,不得不靠形式的丰满、炫目,甚至溢出边界,才能遮掩一下。

但并不能弥补。

实际上,这个故事并不薄弱。《影》改编自朱苏进《三国·荆州》,原著更加偏向正史,项目拖了几年。张艺谋却更想拍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遂把故事背景全部架空,不再受制于真实的历史。不过,整体的氛围让人一望而知,这就是三国当中的吴国。沛公就是孙权,都督子虞都是周瑜,小艾就是小乔,鲁平就是鲁肃,青萍就是孙尚香,境州就是荆州……

这讲的一场两军交战前后的政治与权力斗争的暗涌,交战不重要,人物关系才重要。每个人都有两副面孔、两种身份,一明一暗,一阴一阳。

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都督子虞与影子境州,邓超一人分饰二角)

沛公,明的一面,是昏庸暴戾、刚愎自用的昏君;暗的一面,是狡诈卑鄙、暗藏机心的小人;

子虞,明的一面,是囚在暗室里、试图收复境州的受伤都督;暗的一面,是设下一个大局、借境州之战弑君自立的野心家;

影子境州,明的一面,是子虞的替身,是奴隶;暗的一面,他早已恨毒了这种身份,而且还觊觎主母;

小艾,明的一面,是辅佐夫君的识大体的贤妻,两人鹣鲽情深;暗的一面,她与影子互通款曲,已寻思在另谋出路;

就连青萍鲁平田战,也是各有怀抱,准备了两套面孔示人。

如此一来,导演不专心在叙事上用力,而是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水墨画上,有点浪费啊!

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2/3

触动我写这篇文章的,是《影》的结尾。失地已拿下,青萍已死,在朝堂上,沛公召受了重伤的都督(影子境州)觐见,声称要论功行赏。在出奇不意地刺死了叛徒鲁平之后,大堂上就剩下三个人了:沛公、境州、小艾。

沛公要求影子境州顶替子虞的身份,当一个言听计从的都督;要求小艾改认丈夫,把戏演下去。同时,他还派人去密室里杀掉子虞的真身。

谁料,子虞没死,还假冒士兵,把剑刺穿了沛公的身体。他自己也受了重伤。

三个身受重伤的男人,他们之间在角力。惟一一个还能行动自如的那个境州(影子),同时接收到两家的开价:沛公的价码是,杀了子虞,我会让你当上真都督,还能得到你一直爱的小艾;子虞的价码是,杀了沛公,你可以带着小艾远走高飞,过上清静日子。

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但不管是子虞还是沛公,都很可能有谎言。

谎言一:杀死境州母亲、并意图置他于死地的人是谁?是沛公,还是子虞?是谁一早设计好了借刀杀人、并且让他陷入绝地的恶计?

谎言二:子虞让境州带着小艾走,他便可以把弑君之罪推到境州身上,小艾也难独活——把他俩消灭得干干净净,就当这个“影子”,从来没有存在过。

就在这片刻之间,境州作出了决定——同时杀死了子虞和沛公。仿佛他从来就是真的子虞。而真正的子虞却变成了无名刺客,肉体被消灭了,声音也被消灭了。

替身取代了真身,存在于世间。以假乱真,本是权术的常用招式。

要问这种剧情张力如何,好不好看,我觉得是不错的。氛围和气场、节奏,火候足够;三位主演,一人分饰两角的邓超,孙俪和郑恺,演技了得,完成得不错。

但是,电影的结局诠释了导演的格局,狭小。

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3/3

如果从电影中女性的角度入手,格外能理解这种局限。

小艾,一个能冷静与都督一起炮制一个长期阴谋的女人,能在君王面前以断指相要胁的女人,能想出破解刀法的女人,知道自己出轨败露之后还坦然回答丈夫“世上很多事情本无对错,做了就不要后悔”

的女人——我就快要当她是女中豪杰了;

我以为,小艾,将是干净利落地处置乱局的关键人物。

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举两个历史上的例子吧。东汉初年,刘秀虽已称帝,但天下未平。西蜀等地为公孙述把守,多人劝公孙述称帝。公孙述还在犹豫。他晚上做了一个梦,称有人说,“八厶子系,十二为期。”就是说,你可以当皇帝,只能当十二年。他还是不能决定,便跟妻子说了。

妻子马上劝他:早上当,晚上死也不亏,何况还能当十二年皇帝?!

于是乎,公孙述自立为帝。

再说一个。西汉霍光专政时,先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后来又觉得他不能服从自己,想要废了皇帝另立。大司农田延年就去找当时的丞相杨敞商量。杨敞听了大惊,不敢说话,汗出淋漓。大臣废掉皇帝,这不就是谋反吗?杨敞夫人听到了,趁田延年上厕所的时候,对杨敞说:“国家大事霍光大将军已决定了,派九卿来告诉你而已,你不马上答应跟从大将军的话,就要先杀你了。”于是,杨敞向田延年表态,听从霍光吩咐。

霍光废了刘贺,另立皇帝,是为汉宣帝。另外再提一下,杨敞夫人是谁?就是司马迁在宫刑之前生的女儿司马英。很难说是不是虎父无犬女。

我以为,一个有贪念、有决断的女人,也能让境州为她魂牵梦绕、不惜赴死的女人,怎么一生的境界和突破,就只是出个轨这么小儿科?电影开始时,她还能不惜断指,不怕犯下欺君大罪呢,是个见惯大世面的女人;最后却只知缩成一团,吓成筛糠一样,毫无光彩,实在是太浪费这种豪气了。

忠、奸、正、邪不重要,但从她前面展现的格局来看,她本应该是落子无悔,无惧命运的。

青萍,也有点可惜。她是一员女将,身先士卒地攻入敌军阵营,牺牲之前还杀了对方将领杨平;但她的动机却被解释为:谁叫你欺负我,让我为妾?

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能说这就一定不好么?很难斩钉截铁地下论断。两国交战,从小处写,从儿女恩怨、阴谋诡计入手,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读,但对照张艺谋一直念兹在兹的参照系《影武者》来说,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

暗室之欺,如何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勇气相论。

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小艾与青萍的格局小,不是因为她们是女人,而是,她们的君王和夫君们,格局更小;心腹之患,不在征战,不在敌人,不在江山,而在肘腋之间。

从一些场面上来看,很难不让人想起张艺谋那部确立风格的电影《英雄》。但《影》,恰恰是张艺谋自己对《英雄》的否定之作、消解之作。

《英雄》里,刺客不杀秦王,是为了“天下”,是“唯有秦王才能停止战乱,一统天下”,以战止戈。为了秩序,为了稳定,可以忍受暴君,可以忍受奴役,主动接纳一个“利维坦”。为了空洞的国家主义,而牺牲每一个人。

当时的张艺谋,格局是“大”了,但《英雄》在意识形态上被知识分子们骂惨了。因为,他把对个体精神和利益的剥夺上升为一种天然的正义;而且,认为个人小我应该与威权媾和,应该为威权而自我牺牲、自我毁灭。

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从没有见过格局那么小的张艺谋

(《英雄》剧照)

而今天的张艺谋,在《影》上面走了一条反向的道路,哪怕是国君和重臣,设下一个长期的局,下一盘好大的棋,也不过是以图在乱世中苟全性命。沛公、都督、杨苍、境州、小艾,都在阴谋中苦苦求生;是人性,但也是孱头的人性。

似乎不能安心于成为庞大权力的工具,就只能狗苟蝇营于小我了。

回味这种变化,《影》越发地意味深长。

(请关注我的WX号“侯虹斌客厅”(houhongbin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