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林玉裳

Lim Gaik Siang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祖籍地: 中國,廣東,潮州浮洋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出生地及現居地: 馬來西亞,檳城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社會職務:馬來西亞檳城古蹟信託會主席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林玉裳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俺是膠己人”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林玉裳的祖輩是潮州浮洋人,父親11歲時隨祖父乘紅頭船來到馬來西亞檳城。林玉裳出生後就跟著祖父一起生活,喝工夫茶等一些潮州人的生活習慣,就連許多潮汕當地人都不熟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潮州音樂、潮曲,讀潮州的“工尺譜”等潮州文化,以及觀星、珠算、手工藝,祖父都原汁原味地傳承給了她。雖然出生在異國他鄉,但她從小就沒有離開過潮州文化的土壤:“我們在家裡就是講潮州話,每天有空就用潮州話讀報紙,我們的根,你說我們的血液裡面流著的那種文化,就是潮州的,我沒辦法說我不是。

後來林玉裳父親英年早逝,她大學學業全靠當地潮州同鄉會的獎學金完成,當時她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怎樣回報父老鄉親給予她成長的一切。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保護潮州文化要靠我們自己”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馬來西亞檳城韓江家廟夜景

199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林玉裳加入了對古蹟保護的組織,這個組織是無償的。也是從那時開始,她一邊任職美國一家500強的機械製造公司亞太區負責人,一邊將自己的業餘時間致力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

2002年,她帶學者參觀韓江家廟時無意間看到了韓江家廟重新修復的設計方案,她發現重新修復的方案與現有的韓江家廟有很大出入,幾乎改變了原來的風貌。對此她耿耿於懷,寢食難安,當時她心裡只有一個強烈的願望,一定要保留原來家廟的建築風格,這樣才能讓生活在海外的潮人看到家廟時有一種歸屬感。“我心裡就想著要介入,我還每個禮拜天,拿著樓梯去把韓江家廟每一個部件拍照下來,我怕有一天修壞了怎麼辦。”

雖然年紀還小,人微言輕,但她一方面著手將尚未修復的建築拍照保留,一方面請教古建築的專家學者,然後千方百計將維持原貌修復的理念說服同鄉會的會董,終於,精誠所至,她的真心打動了會董們,並受委重任,負責修復的策劃工作。

剛聽到消息,她欣喜若狂,可隨後她也開始慌了,

大學唸的是化工專業,工作從事的是機械,對於古建築,她完全是門外漢,心裡一點底都沒有。但是,潮州人的堅韌精神在她身上開始發酵,她馬不停蹄飛往中國,考察取證,併購買大量書籍,同時她還從中國聘請建築師直接參與家廟的修復工作。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修復潮州人在檳城的社會地位”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世界首個獲得聯合國大獎的潮汕祠堂

馬來西亞檳城韓江家廟

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在林玉裳的不懈努力倡導與16個月的日夜監工下,由檳城潮人捐款資助120萬馬幣得以修復的韓江家廟重煥異彩,集中展現了潮州建築的木雕、彩繪、嵌瓷和灰塑等精湛藝術,同時也散發著佛儒道文化內涵,因而榮獲2006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並給予高度的評價:

“建於19世紀中期的韓江家廟,是在檳城潮人社會令人讚賞的群體力量之下,恢復了它原來的光彩與風貌。韓江家廟是中國潮州建築的典範,由於曾用作學校,多年來歷經了多次隨意增添與裝修,而遭到了程度不小的破壞。此次修復,在馬來西亞及中國進行詳細的考察與研究,從而吃透了解它的歷史與建築風格之後,才著手進行的。來自中國的匠師及技師受聘前來進行修復工程,以確保修復技術及材料,皆能保持其原真性。修復後的建築採用先進的光釺照明系統,來呈現建築內精彩細緻的裝飾。通過文化及教育性活動,韓江家廟也成功恢復了它的宗教及社會活動功能,再度成為社群精神的核心。”

這無疑是對海外潮人保護和傳播祖國文化舉動給予的最高肯定。

我們是潮州人,不保留自己的潮州文化,要等誰來替我們保留?

—— 林玉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