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林玉裳

Lim Gaik Siang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祖籍地: 中国,广东,潮州浮洋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出生地及现居地: 马来西亚,槟城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社会职务:马来西亚槟城古迹信托会主席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林玉裳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俺是胶己人”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林玉裳的祖辈是潮州浮洋人,父亲11岁时随祖父乘红头船来到马来西亚槟城。林玉裳出生后就跟着祖父一起生活,喝工夫茶等一些潮州人的生活习惯,就连许多潮汕当地人都不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潮州音乐、潮曲,读潮州的“工尺谱”等潮州文化,以及观星、珠算、手工艺,祖父都原汁原味地传承给了她。虽然出生在异国他乡,但她从小就没有离开过潮州文化的土壤:“我们在家里就是讲潮州话,每天有空就用潮州话读报纸,我们的根,你说我们的血液里面流着的那种文化,就是潮州的,我没办法说我不是。

后来林玉裳父亲英年早逝,她大学学业全靠当地潮州同乡会的奖学金完成,当时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怎样回报父老乡亲给予她成长的一切。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保护潮州文化要靠我们自己”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马来西亚槟城韩江家庙夜景

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林玉裳加入了对古迹保护的组织,这个组织是无偿的。也是从那时开始,她一边任职美国一家500强的机械制造公司亚太区负责人,一边将自己的业余时间致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

2002年,她带学者参观韩江家庙时无意间看到了韩江家庙重新修复的设计方案,她发现重新修复的方案与现有的韩江家庙有很大出入,几乎改变了原来的风貌。对此她耿耿于怀,寝食难安,当时她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保留原来家庙的建筑风格,这样才能让生活在海外的潮人看到家庙时有一种归属感。“我心里就想着要介入,我还每个礼拜天,拿着楼梯去把韩江家庙每一个部件拍照下来,我怕有一天修坏了怎么办。”

虽然年纪还小,人微言轻,但她一方面着手将尚未修复的建筑拍照保留,一方面请教古建筑的专家学者,然后千方百计将维持原貌修复的理念说服同乡会的会董,终于,精诚所至,她的真心打动了会董们,并受委重任,负责修复的策划工作。

刚听到消息,她欣喜若狂,可随后她也开始慌了,

大学念的是化工专业,工作从事的是机械,对于古建筑,她完全是门外汉,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是,潮州人的坚韧精神在她身上开始发酵,她马不停蹄飞往中国,考察取证,并购买大量书籍,同时她还从中国聘请建筑师直接参与家庙的修复工作。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修复潮州人在槟城的社会地位”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世界首个获得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

马来西亚槟城韩江家庙

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在林玉裳的不懈努力倡导与16个月的日夜监工下,由槟城潮人捐款资助120万马币得以修复的韩江家庙重焕异彩,集中展现了潮州建筑的木雕、彩绘、嵌瓷和灰塑等精湛艺术,同时也散发着佛儒道文化内涵,因而荣获200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建于19世纪中期的韩江家庙,是在槟城潮人社会令人赞赏的群体力量之下,恢复了它原来的光彩与风貌。韩江家庙是中国潮州建筑的典范,由于曾用作学校,多年来历经了多次随意增添与装修,而遭到了程度不小的破坏。此次修复,在马来西亚及中国进行详细的考察与研究,从而吃透了解它的历史与建筑风格之后,才着手进行的。来自中国的匠师及技师受聘前来进行修复工程,以确保修复技术及材料,皆能保持其原真性。修复后的建筑采用先进的光钎照明系统,来呈现建筑内精彩细致的装饰。通过文化及教育性活动,韩江家庙也成功恢复了它的宗教及社会活动功能,再度成为社群精神的核心。”

这无疑是对海外潮人保护和传播祖国文化举动给予的最高肯定。

我们是潮州人,不保留自己的潮州文化,要等谁来替我们保留?

—— 林玉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