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杳:中美半導體的真正差距有多大

中興被美國禁售芯片,國內輿論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呼聲不斷,國內半導體與歐美差距有多大?

1、臺積電今年量產7nm,中芯國際目前只有28nm,由於挖來了梁孟松團隊,估計明年可以量產14nm。

2、梁孟松之前是臺積電開發14nm的研發主管,也是三星開發14nm的研發主管,梁孟松團隊加盟中芯國際極大的加速了14nm的開發進程,從側面也說明了人才對於集成電路產業的決定性作用。

3、可惜的是過去幾年無論Intel還是臺積電已經加大了對大陸挖人的防範,想從兩家公司挖人難上加難,別說整個團隊挖人,單個人才都難,Intel早在幾年前已經禁止華人從事晶圓製造的核心技術領域工作。

4、中國集成電路與國際水平最為接近的算是封裝測試,無論長電、通富微電還是天水華天,至少與日月光相比不存在技術上的代差,不過贏家通吃理論在封裝測試領域一樣存在,與大陸三家競爭對手相比,日月光無論規模還是盈利水平都遙遙領先,特別是併購了矽品之後。

5、對於封裝測試產業而言,最大問題是如何留住人才,從待遇上看,中國三大封測廠與國際領先廠商差距依舊明顯,大陸封裝測試廠的盈利更多來自低成本運作,限制了高端人才的引進,反而更容易成為被挖角的對象。

6、大陸包括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都在發展存儲器,即使三家公司今年都能實現量產,技術上依舊落後三星、海力士五年以上,何況大陸三強目前大都還處於試產或研發階段,任何一家即使量產,如何提升良率也是個難題。

7、IC設計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火車頭,簡單計算營收更給人欣欣向榮的印象,海思、展銳也都進入了全球IC設計營收十強,不過大陸IC設計公司普遍毛利率都在30%以下,而歐美競爭對手則都在45%以上。

8、海思之外,目前大陸IC設計公司普遍規模偏小,盈利能力不足,前沿技術投入更是不夠,其中資金之外,最大問題在於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不足,雖然過去三十年大陸留學海外人員很多,不過真正能在歐美集成電路公司進入高層的人員寥寥無幾,即使個別能夠進入核心層也被美國政府層層監控。

9、大陸IC設計產業最大問題是向中高端發展難度很大,不僅因為盈利能力不足難以招攬高水平人才,整體技術水平的不足也導致難以招攬更高水平人員加盟,這一點中國半導體產業很像中國足球,差別只在於中國足球可以通過高薪挖人,而中國集成電路往往面臨無人可挖的窘境,即使資金充足。

9、海思之所以能夠崛起,有華為背書是主要原因,有了華為背書,海思不僅可以持續投入前沿性技術,更可以在全球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招聘上得心應手,這些保證了海思的高起點、持續性發展。

10、與晶圓製造、封裝測試、IC設計相比,大陸在半導體設備、材料、EDA工具等領域與海外巨頭相比差距更加明顯。

11、近期的一大新聞是阿里巴巴收購中天微,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而言是好消息,相比大陸弱小的集成電路產業,中國互聯網公司至少從財力上已經世界水平,政府應當呼籲更多互聯網公司投入集成電路產業,這也是國際互聯網公司的發展趨勢,從全球來看,包括谷歌、微軟都在投入芯片開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