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在載灃手上亡了,你會成爲下一個載灃嗎?

光緒三十四年,即1908年,光緒和慈禧同時病危。西太后在福昌殿病榻前,召見了軍機大臣載灃,還有張之洞和世續等人,商議立嗣之事。最後的結果也是眾所周知,三歲的溥儀為帝,其父為攝政王。12月2日,溥儀在太和殿繼位,由隆裕太后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

都知道打清是一個權力至上的王朝,但是,為什麼即使當時載灃身處權力的中心,他最終還是沒有鬥過袁世凱呢?

大清在載灃手上亡了,你會成為下一個載灃嗎?

儘管當時改弦更張,除舊佈新是當時的歷史潮流,清王朝的命運也正經歷著歷史性的劇變。但是,青年載灃非常嫉妒袁世凱,所以驅逐袁世凱反而被其當做了當時的第一要務。

還有就是載灃性格上有缺陷。他的兒子溥傑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回憶"我父親謙抑退讓的作風,好逸畏事的性格,大抵與祖父相似,不過對於待人接物的深謀遠慮,卻遠遠不及祖父。"甚至連王府中的太監也是更畏懼他的福晉瓜爾佳氏。這樣的性格,連一個家都無法管理更何況是一個國家。

所以當慈禧還活著的時候,由於慈禧的威望,袁世凱無論對光緒皇帝還是載灃都還是有畏懼之感的。但是慈禧太后的去世,對袁世凱也就沒有了壓力,而且相對於載灃,袁世凱確實是一個有大本事的人。他對晚清政局以及北洋軍閥都有著極高的統治力,尤其是對北洋軍閥的統治。袁世凱就成了翻雲覆雨之人了。

大清在載灃手上亡了,你會成為下一個載灃嗎?

而載灃卻還在做著江山一統的黃粱美夢,對清政府的改革也是換湯不換藥,所以在袁世凱里應外合的策略下,欺上瞞下使大清的財源,人心不斷的枯竭,最終大清的崩塌也就必然了。

而且載灃當時還只有二十幾歲,各方面經驗嚴重不足,再加上當時政局複雜,載灃性格懦弱根本無法駕馭局面,在勉強支撐了幾年就回家抱孩子了。後來人們常說的清朝興於攝政王,亡於攝政王。後面的那個就是指載灃了。

大清在載灃手上亡了,你會成為下一個載灃嗎?

是說,載灃貴為攝政王,大清也是疆域遼闊,最終還是轟然倒塌,這對於我們也是一種警示。今天有許多人都在說"富不過三代",但是許多人卻沒有這個意識,其實一想,無論家庭多富有,也不會比得過一個國家,一個王朝吧,但是在我們的歷史上又改了多少次朝換了多少次代。

今天,在我們的身邊總是會碰到這樣的一些人,他們無所畏懼,玩世不恭,認為自己家有錢就無視一切,但是每一個企業都是又危機意識的,要不然為什麼萬達要付出那麼大代價愛去改革,百度,騰訊,華為他們一直都在創新,所以如果你真的沒有危機意識,載灃一定就是你最後的寫照。而對你的描述或許會更加的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