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連宣|《羣英會上的趙桂蘭》:勞模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現代評論家鄒躍進總結說:“這幅作品(《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充分地體現了當時的年畫創作模式,這說明集主題性、故事性、情節性於一體的繪畫,更能表達新的政治、新的社會和新的政黨所需要的思想和觀念。同時,對這幅作品的推崇還表明,新年畫中的工筆畫樣式走向了完美和成熟。”

年連宣|《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勞模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林崗肖像

林崗,生於1925年,山東寧津人。擅長油畫。1947年入華北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學習。195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後留校任教。1964年畢業於蘇聯列賓美術學院的幹松畫室。回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教授。作品年畫《群英會上的趙桂蘭》獲1952年全國年畫創作一等獎,油畫《崢嶸歲月》(合作)獲第五屆全國美展二等獎,《女民兵》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榮譽獎。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美展,併為美術館收藏。

年連宣|《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勞模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1950年召開的“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會議”

《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取材於當時曾引起轟動效應的“勞模會議”。1950年9月25日,“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和“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共為了適應當時鞏固政權的需要,擴展其堅強的國防力量和經濟力量,所以召開兩會作出政治的動員以求得民眾的廣泛響應。這次出席“勞模會議”的各界代表共有464人,其中有一位來自大連建新工廠的化學配置女工,她曾經為了國家的財產和工廠的安全不顧個人危險而四次負傷。1949年一次在放工時,拿著一百顆“雷汞”,在送往配置室途中,因病體不支而昏倒,為保全工廠的機械和化學藥品,手握“雷汞”壓於自己身下不放,後被“雷汞”炸傷至殘。她以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思想和勇於獻身的英雄主義精神,成了“全中國婦女的好榜樣”。因此她成為勞動模範出席了1949年政治協商會議第二次會議,並和其他幾位勞模特邀代表一起和毛澤東合影,在“勞模會議”上,她又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毛澤東親自為她簽字留念。

年連宣|《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勞模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毛澤東為趙桂蘭等人簽字

林崗最初是從報紙上看到趙桂蘭的事蹟,經政治熱情激發出的創作慾望,使他在“勞模會議”期間就完成了《群英會上的趙桂蘭》的構思構圖。為了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林崗專門訪問了趙桂蘭,併為她畫了速寫,還通過在中南海工作的戰友關係,參觀了毛澤東接見勞模的場所,拍攝了場景照片。而一段記者寫的報導敘述了周恩來把趙桂蘭引見給毛澤東,則成了構圖中人物形象安排的史實根據和參照。

年連宣|《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勞模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群英會上的趙桂蘭》草圖

在作者的畫面中,我們看見趙桂蘭穿著整齊樸素的衣服,站在毛主席面前,她墊著雙腳,把上身微傾向毛主席。在這一為無數英雄兒女所向往的偉大時刻中,趙桂蘭深知幸福地和毛主席講著話。從她站立的姿勢,我們恰好可以看見她那為了保護工廠而損傷的左手。可以看見她胸前並排掛著的獎章。毛主席和顏悅色地接待她。周總理在旁邊,也顯然為趙桂蘭的談話內容感到喜悅。劉少奇同志坐得稍遠一些,但從他的角度,恰好可以看得見正在談話中的趙桂蘭。老工人趙佔魁,看樣子原來是和劉少奇同志談話的,但現在也把視線轉移到趙桂蘭和毛主席談話這方面來了。在另一方面,工人趙國有顯然是趕著來聽這談話的,兩手扶著椅子靠背,似乎還想走得更近一些。坐在長桌後方的朱總司令、任弼時同志、林伯渠同志及其他勞動英雄們,這時也都終止了原來的活動,把注意力轉移到趙桂蘭和主席談話這方面來了。全都喜形於色。英雄們並帶著景仰羨慕的樣子。

年連宣|《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勞模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林崗繪 《群英會上的趙桂蘭》 年畫

從繪製技巧上看,林崗仍然延續的是新年畫的傳統方法——單線平塗,並沒有一些特別的創造。單線平塗的繪畫方法出現的原因,力群的總結是:“第一因為單線平塗的效果好,畫面單純明快,為農民所歡迎。第二是易於在石印上印刷。第三是群眾易於臨摹學習。”《群英會上的趙桂蘭》以古典的精細、嚴謹、和諧的藝術精神,把新年畫在內容和技巧的高度結合中推向了一個高峰。

林崗作品賞析

年連宣|《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勞模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林崗繪 《獄中》 油畫

年連宣|《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勞模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林崗 《井岡山會師》 油畫

年連宣|《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勞模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 林崗 《萬里征程詩不盡》

年連宣|《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勞模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林崗 《人體》

年連宣|《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勞模背後的故事更感人

▲林崗 《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