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夜追凶》说起 什么样的国剧能媲美英美剧?

从《白夜追凶》说起 什么样的国剧能媲美英美剧?

从《白夜追凶》说起 什么样的国剧能媲美英美剧?

2017年被电视圈的不少人称为国剧爆发的大年,从年初热播的反腐剧“人义”到年中热播的《军师联盟》,从“不知名鲜肉”领衔的奇幻网剧《河神》到最近刚引爆全网追捧的刑侦网剧《白夜追凶》,一部部可谓口碑、人气双丰收,即便是原本过去不会被看好的传统文学作品改编剧《白鹿原》,也掀起一股不小的热潮。相比数年前,国产剧被无限忽视贬低,英美剧被捧上天的局面而言,今年算是国产剧大翻身的一年。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剧能够击败英剧、美剧,扭转观众对国产剧集的固有印象,人气口碑兼得呢?

首先还得从观众的口味提高说起,随着这些年来视频网站的兴起,随之而来的是制作精良的英剧美剧的大量引进,基于英美剧所处市场的高度竞争模式,其剧集制作团队都是经受住严苛的市场考验下打拼过来的,对于季播模式的英美剧而言,收视不佳、口碑滑坡,直接的结果就是后续剧集的流产,甚至是剧组团队的“失业”,在多重压力下,迫使他们依据观众挑剔的口味,打造出了受观众喜爱的剧集,不一定品质有多高,但一定是经得起收视考验的,所以大多数英美剧综合而言,情节紧凑、剧情一波三折、场景投入大、演员表演也很卖力。

相比之下,国内电视剧长期以来都是一手买卖,剧集从立项、融资到卖给卫视、网站一直到播出前夕,观众都是几乎零参与的,全靠电视圈的操盘人通过大明星、人气、卡司卖点定价钱,一旦成交,接下来的压力就给到了电视台和网站手上,后者为了让投入的购片资金能够产生几倍收益,往往极尽所能,把剧集剪得七零八落,对于产生话题的剧集,集数恨不得翻倍,每集恨不得就剪到剩下十几分钟内容(此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芒果台),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剧集的品质口碑越来越烂,观众对国产剧的信心降低到冰点。

之前观众没得选,当然给你“吃翔”你也得认,然而随着制作精良的英美剧的引进,观众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引人入胜”的感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本那些“翔”也就愈发显得臭不可言,强大对手的出现,迫使国内许多有追求的电视人,开始思考对策。良心团队,不再只注重品质,开始考虑剧集的爆点;人气偶像剧团队,不再只是卖鲜肉卖脸,开始打磨剧本和精心调教演员。于是才出现了诸如前者之《白夜追凶》后者之《河神》这样不同于过去电视剧集模式的全新作品种类,而《军师联盟》则可以说是集前后两者于大成的一部历史剧杰作。

从《白夜追凶》说起 什么样的国剧能媲美英美剧?

通览三作,虽各有不同,但在老秦看来,还是有一定的共同优点在的,正是这些优点,博取了观众的肯定。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对剧本的打磨,好剧本是一个好剧的灵魂,引人入胜的情节,性格特征突出丰富饱满的角色设定,精致干练简洁利落的台词,紧凑不拖沓的剧情,这些都是制胜的法宝。就拿最近大热的《白夜追凶》来说,双胞胎兄弟一白昼一黑夜,洗冤缉凶的剧情设定,以及男主角多面的人物性格刻画,和大主线与小剧情环环相扣紧密推进的剧情,还有简洁明快既表意明确又有充分留白空间,通俗又不落于庸俗的台词设计,都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二点当属注重细节的精良制作,相较于过去把钱都砸在请大牌演员身上以至于道具粗制滥造场景错漏百出基本全靠后期P图来说,这三部作品对场景、道具的考究可以说是堪媲美英剧美剧的用心,基本上能被网友们挑出来的极少的毛病,也是无伤大雅的疏忽。可以说剧组对剧集制作的用心程度,都是可以通过这些细节被观众体会到的,也是好剧制胜的法宝。

剧本再好团队再用心,没有好演员也是白搭,虽然仍然有海量的偶像粉丝无脑捧偶像曲解演技的内涵,但对何谓演技,大多数路人观众都是能够体会到的,真正的演技是能够感染观众并让你产生足够的代入感,产生“沉浸式”看剧体验的。依然以《白夜追凶》为例,男主角潘粤明一人分饰二角,让观众产生真的有双胞胎演员的错觉,不得不为其精湛演技折服,即便是其他角色,也抛开了过往既有角色的束缚,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这些其实只要导演功力够火候,演员肯花心思去琢磨,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常有好演员遇上烂导演就变了个人这种二缺事,出来的效果如何,全看主创团队是否足够用心。

从《白夜追凶》说起 什么样的国剧能媲美英美剧?

然而演员光有演技,还不足以营造爆点,过去好剧业不少,但大多数叫好不叫座,其主要原因就是脱离了当前观众的审美趋势,简而言之,就是不够接地气。当一部剧锁定了所要面向的观众群体时,首先要分析观众的喜好和审美趋势,设定与其相匹配的爆点。如《白夜追凶》中,观众喜闻乐见一些时髦的所谓“CP元素”,在不违背剧本主旨和基调,以一种暧昧的手法表现出来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同人图文和B站的视频制造者们了,忠于剧本和角色,把握尺度这一点很重要,否则要是和一些低龄偶像剧一样玩得那么露骨唯恐CP粉们get不到这一点,主导口碑的那群观众就要开启疯狂群嘲的模式了。

另外,实力演员身上注入偶像元素,也没人说不可以,现在市场的审美趋向是多元化的,即便是人义里的那么多大龄男演员,也引爆了好一波追星热潮,更不用说这回《白夜追凶》里性格酷炫的双胞胎“大叔”了,纯粹生活化的东西,既然无法引爆观众的G点,那就加入戏剧化的偶像元素,在不影响角色的本质前提下,反而更突出了其表现力,其实也无伤大雅。事实上,对角色偶像元素的挖掘,在英剧美剧中是相当普遍的,尤其是注重个人主义又不惜笔墨浮夸的美剧,所以相对于更为内敛的英剧来说,美剧的普适性更强。

提到的这几部剧,基本都是季播模式,第一季的口碑决定了第二季的播出,从这一点上来说,为了后续剧集能够得以制作,主创们对剧集制作当然会更加用心。尤其是原创剧本的《白夜追凶》,第二季的剧本甚至还未创作,主创的意思是看第一季观众的反应,在此基础上打磨第二季的剧本,这已经完全是美剧的制作模式了。虽然对于创作者而言,观众的意见不可能全盘接收,但是适度让观众参与到创作中来,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保持作品充分接地气的方式。

说真的,中国14亿人,“智慧在民间”这句话,貌似从来也不会过时。

愿国剧越来越好。

秦子陵

2017.10.31

从《白夜追凶》说起 什么样的国剧能媲美英美剧?

从《白夜追凶》说起 什么样的国剧能媲美英美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