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改后,食盐企业的行政力量该如何调整

盐改后,食盐企业的行政力量该如何调整

随着盐改的逐渐深入,政策制度被更多人熟悉知晓,食盐的销售再也不是原先的坐商姿态,需要更为强大的自主性跟灵活性,然后专营时代迫使其搭建了一个强大的内控系统,盐业公司更像一个行政单位,而非一家企业,这就使得在各地盐业公司内部,行政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盐改之后为了顺应市场需要,这个行政力量需要做怎样的调整呢?

1、组织架构上的调整

目前很多盐业公司的组织状态是党政企业一把手,然后办公室或者综合部门,然后营销,财务往往是独立的但由于其人员的特殊性,其跟办公室基本统一战线,这就变成营销这个一线部门很多时候被一群完全没接触过市场的笔杆子所左右,经常会出现营销配合办公室的需要而做那些那些事情,做一些政治上需要,但市场上并不需要的事情。在专营时代无可厚非,因为那时候家败的起,现在真心不行。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将办公室企业化作为营销的以后后勤力量,专职负责好内部文书、合同之类的事宜,至于营销策划品牌战略,这些还是别插手,在组织架构上将其定义为协助支持方,取消其干预决定市场的权利。

2、人员结构的调整

现在很多盐业公司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行政后期人员数量多于营销,年轻化程度也强于营销,这就造成一群本该冲锋陷阵的年轻人,在后方空调西瓜指手画脚,而一群老弱病残却要备份面临盐改之后的市场竞争,其结果往往是营销思想跟不上市场需求、能力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信念符合不了公司期望,在人员结构上,行政允许老龄化,但营销必须年轻化,年龄大于四十的请自动退出营销队伍,不过以40岁为标准的化,估计需要把盐业系统百分之80的营销人员淘汰。

3、政策制度的调整

将所有汇报路线进行调整,所有营销的汇报路线归总的营销及相应的负责人,并对接相应的营销分管,由于目前办公室行政掌握着人员升迁大全及财务大权,这就使得营销上升苦无门路,分管营销的相应负责人却是没经历过市场一线的笔杆子,更可悲的是一个宣传审批一个市场报价,往往是广告公司对接办公室,而不是问营销市场需要什么,却是去做我想要什么这种事情。薪酬体系的构建目前很多全盘出于行政,结果就造成一个很可悲的现象,行政人员的薪酬水平居然远远高于一线销售,在制度层面弱化行政,把行政从神坛上打落,把卡在营销身上的链条松一松,这个真的很有必要。

行政的力量确实保证了架构的稳定,但权力太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已经有点畸形,盐业公司却带着这个畸形蹦跶了这么多年,市场开放,谁能狠心做自我的修正,谁将掌握未来的话语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