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要不要背誦《三字經》?從內容角度認真分析

隨著“國學熱”,很多家長都想讓小孩多讀一些經典國學作品。《三字經》成為眾多家長的選擇。但編者並不推薦小孩背誦《三字經》。小孩要不要背誦《三字經》?從內容角度認真分析》

小孩要不要背誦《三字經》?從內容角度認真分析

《三字經》包含的內容是很豐富的,歷史、文化、天文地理、人倫、學習重要性等等。是國學經典中最淺顯易懂的。它的優點在意淺顯易懂,它的缺點也在於淺顯易懂——過於淺顯就沒有深挖的必要,過於易懂就不需要費多少腦子理解。更加適合簡單通讀一遍。編者通讀了一下《三字經》,把它的內容簡單劃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到“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講教育學習對孩子的重要性。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到“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講社會常識,屬於知識普及型。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到“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講人倫。

“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到“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講國學經典有那些。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在上世”到“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講我國曆史。朝代順序記不住的,可以背下。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到“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講古人學習的案例,學習有多麼重要。

通篇很短,簡單易懂,而且居然生僻字都很少。很好學,也應該比較好背,但過於淺顯,不用過多理解,細細品味,沒有更多的實用性。就像一本暢銷的通俗小說一樣,看看就可以了。另外,古人的部分價值觀和行為作風,並不值得我們完全效仿。

小孩要不要背誦《三字經》?從內容角度認真分析

《論語》中的部分道理,值得後期細細品味。題材是文言文用語,對於孩子後期學文言文是有好處的。所以部分背誦不錯。當然《道德經》更具有細細品味的價值,不過要理解高深的哲學,需要豐富的知識文化積累,並不適合小孩。

詩詞類,形美、字美、音美、境美。可以培養孩子的文字功底和審美能力,也是非常不錯的作文素材。長大之後,詩詞中優美的意境,會是他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

關於適合孩子學習的國學經典,以後看到再說。

最後,個人強烈不推薦小孩學習《弟子規》,通讀也不需要。具體原因參見我以前的這篇文章“小孩該不該學《弟子規》? 從內容價值和文學價值分析”。一家之言,不喜輕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