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高頻對仗詞彙排行榜(古人最喜歡用哪些字對仗呢?)

古詩中的高頻對仗詞彙排行榜(古人最喜歡用哪些字對仗呢?)

我們都知道,律詩的頷、頸兩聯要求必須對仗。而對仗呢,要求字面要相對,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彙意義"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範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範圍內的詞方可為對。

那麼同,在這麼嚴格的要求下 ,詞語的選擇範圍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寬泛了呢?總會有那麼幾個詞,出現的頻率會多些吧。還真是,這不就有了一個排行榜。

古詩中的高頻對仗詞彙排行榜(古人最喜歡用哪些字對仗呢?)

一字對

第一名:有 對 無

總出現次數:17520。

忽從憔悴有生意,卻為離披無俗姿。 唐·劉禹錫 廟庭偃松詩

無人開口共誰語,有酒回頭還自傾。 唐·白居易 春盡日

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唐·李商隱 春日寄懷

色洞玉壺無表裡,光搖金盞有精神。 唐·白居易 詠家醞十韻

在一字對中高居榜首的對仗詞彙是“有對無”。

存在與虛無是詩中永恆不變的主題之一。從技法角度講,一句有,一句無;一句實,一句虛,虛實相生是詩中最為基本的表現手法。“有對無”能在數量上高居榜首,可謂實至名歸。

第二名:青 對 白

總出現次數:7779。

天寒白鶴歸華表,日落青龍見水中。 唐·杜甫 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簡李公二首

客舍不離青雀舫,人家舊在白鷗洲。 唐·韓翃 送客歸江州

青草湖將天暗合,白頭浪與雪相和。 唐·韓偓 雪中過重湖信筆偶題

青松帶雪懸銅錫,白髮如霜落鐵刀。 唐·賈島 贈僧

緊隨其後的對仗詞彙是顏色對“青對白”。

青與白對仗的意義,並不僅僅是顏色上的對比,它之所以能緊隨代表存在與虛無的“有無”之後,是因為隱藏於顏色改變中的歲月不居之感。

青屬春,白屬秋,從春天的生機盎然,到秋天的肅殺清冷,日月推遷,韶華易逝,正所謂“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有對青春的留戀,有對不老的渴望,有時不我與的無奈,有寸陰尺璧的奮進,萬千感慨都可寄於由青到白的變化之中,小編認為這才是“青與白”能夠排名第二的真正原因。更不用說青與白還能組成“青眼”對“白頭”之類極為精巧的對法了。

第三名:一 對 千

總出現次數:7334。

家山夢後帆千尺,塵土搔來發一簪。 唐·羅隱 秋夜寄進士顧榮

兩岸曉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風。 唐·許渾 送杜秀才歸桂林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國千鍾逼老萊。 唐·杜荀鶴 和友人見題山居水閣八韻

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一樽。 唐·溫庭筠 杏花

一字對中排名第三的對仗詞彙是“一對千”。

大家都知道,詩中對仗的兩句應該有開闔變化,不可死板。或一大一小,或遠一近,或一時間一空間等等。如老杜“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上句之境廣袤宏大,下句之景則哀婉纖細,這樣的句子對比強烈,極富張力。一與千的量差極大,數字上的差距使得句子的差別更加具象、強烈,給讀者帶來直接的衝擊也更加直接。如此想來“一對千”的組合能進入前三也在情理之中了。

第四名:三 對 一

總出現次數:6156。

藥銷日晏三匙飯,酒渴春深一椀茶。 唐·白居易 早服雲母散

病渴三更回白首,傳聲一注溼青雲。 唐·杜甫 示獠奴阿段

位極乾坤三事貴,謗興華夏一夫冤。 唐·杜牧 聞開江相國宋下世二首

三道舊誇收片玉,一章新喜獲雙金。 唐·白居易 病中辱崔宣城長句見寄兼有觥綺之贈因以四韻總而酬之

第五名:雨 對 風

總出現次數:6128。

黃菊倚風村酒熟,綠蒲低雨釣魚歸。 唐·羅隱 憶九華

兩巖花落夜風急,一徑草荒春雨多。 唐·許渾 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

暮雨不知溳口處,春風只到穆陵西。 唐·劉長卿 使次安陸寄友人

湖後釣筒移夜雨,竹傍眠幾側晨風。 唐·皮日休 雜體詩 奉和魯望曉起迴文

古詩中的高頻對仗詞彙排行榜(古人最喜歡用哪些字對仗呢?)

兩字對

第一名:人間 對 天上

總出現次數:455。

人間定有崔羅什,天上應無劉武威。 唐·李商隱 聖女祠

天上別歸京兆府,人間空數茂陵阡。 唐·劉禹錫 哭龐京兆

人間若剩住,天上覆離群。 唐·王維 送張道士歸山

人間從到海,天上莫為河。 唐·李商隱 西溪

兩字對中排名第一的對仗詞彙是“人間對天上”。

天界與人間,又是一組虛實的對照。俯仰感慨,或寫仙凡之異,或寫天人之隔,或寫陵谷之變,皆在作者一心之用。流水落花春去也,真令人其魂也銷。

第二名:青山 對 白髮

總出現次數:435。

青山舉眼三千里,白髮平頭五十人。 唐·白居易 登龍尾道南望憶廬山舊隱

愁窺白髮羞微祿,悔別青山憶舊溪。 唐·岑參 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張二主簿

青山滿眼在,白髮半頭生。 唐·白居易 重到江州感舊遊題郡樓十一韻

白髮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唐·杜荀鶴 將歸山逢友人

排名第二的對仗詞彙“青山對白髮”又是一組感傷流年的詞彙。

山川長在,歲月如梭。人的一生在宇宙河山面前顯得如此短暫。當已滿頭白髮垂垂老矣之時,面對著不老青山,心中又會有怎樣的感慨呢?是壯志未酬的不甘,抑或是親友異物的悲涼?青山與白髮,看似不相關的事物背後竟蘊含了如此深沉的意味,這也許就是對仗與詩詞的魅力所在吧。

第三名:乾坤 對 日月

總出現次數:333。

悶向酒杯吞日月,閒將詩句問乾坤。 唐·杜荀鶴 投鄭先輩

亂覺乾坤窄,貧知日月長。 唐·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

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唐·杜甫 送靈州李判官

日月浮生外,乾坤大醉間。 唐·杜荀鶴 送九華道士遊茅山

兩字對中排名第三的對仗詞彙是“乾坤對日月”。

乾坤,是天地的代指;日月,是時間的別稱。含天地之元氣,包古今之正變,詩人的胸襟識見正當有如此氣象。

第四名:十二 對 三千

總出現次數:282。

南臨贍部三千界,東對蓬宮十二層。 唐·白居易 酬微之開拆新樓初畢相報末聯見戲之作

向日三千里,朝天十二樓。 唐·劉長卿 送李補闕之上都

江上三千里,城中十二衢。 唐·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

仙經已讀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 唐·呂岩 七言

第五名:千里 對 十年

總出現次數:281。

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唐·韋莊 關河道中

十年別鬢疑朝鏡,千里歸心著晚鐘。 唐·羅隱 撫州別阮兵曹

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 唐·高適 東平別前衛縣李寀少府

三字對

第一名:三千里 對 二十年

總出現次數:21。

心遊目送三千里,雨散雲飛二十年。 唐·溫庭筠 送崔郎中赴幕

關河契闊三千里,音信稀疏二十年。 唐·李昉 贈鄧洵美

故山西望三千里,往事回思二十年。 宋·蘇軾 和宋肇遊西池次韻

江湖流落三千里,筆硯追隨二十年。 宋·趙鼎臣 次岢嵐軍寄保德倅同年王粹公

三字對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對仗詞彙是“三千里對二十年”。

古人的交通並不發達,三千里的路程不可謂不長;對平均壽命並不太長的古人而言,從壯年到垂暮,也不過二十年而已。二十年日久,三千里路遙,無論是朋友分別,還是背井離鄉,亦或是宦海沉浮,對古人而言都是生離死別了。三千里對二十年,在這組高居榜首的對仗詞彙背後,隱藏的恐怕都是詩人心酸淚吧。

第二名:登山屐 對 漉酒巾

總出現次數:14。

立換登山屐,行攜漉酒巾。 唐·白居易 早春西湖閒遊悵然興懷憶與微之同賞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鏡湖之遊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韻寄微之

閒來欲著登山屐,醉裡還披漉酒巾。 唐·牟融 題孫君山亭

雪裡登山屐,林間漉酒巾。 唐·朱放 經故賀賓客鏡湖道士觀

多負登山屐,深藏漉酒巾。 唐·李嘉祐 登湓城浦望廬山初晴直省齎敕催赴江陰

登高懷遠,對酒風流,可以說是自古以來名士的標配。在前面一系列感傷悲愴的詞彙之後,終於在三字對的第二名裡見到了些許歡樂的影子。回過頭來想一想,也許痛苦比歡樂更加容易促動詩人的靈魂吧。

第三名:疑無地 對 別有天

總出現次數:13。

光連銀漢疑無地,望斷蓬萊別有天。 宋·李正民 題海月亭

人間避暑疑無地,湖上乘涼別有天。 宋·陳宓 同林潘二先生登舟

望際疑無地,寰中別有天。 宋·趙崇嶓 過鄱陽湖

平臨絕壑疑無地,忽躡危梯別有天。 明·王世貞 遊徐四公子宅東園山池

三字對中排名第三的對仗詞彙是“疑無地對別有天”。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況是多麼令人驚喜啊。但小編認為,之所以這一組含義並不豐富的詞彙能進入三字對的前三,還是因為其頗為巧妙的緣故吧。

第四名:鳷鵲觀 對 鳳凰臺

總出現次數:13。

宮月夜懸鳷鵲觀,江流春轉鳳凰臺。 明·何景明 送賈學士之南都

名高鳷鵲觀,氣逸鳳凰臺。 明·王世貞 潘景升見訪後即遊南雍應試賦此贈之以壯行色

卿月忽懸鳷鵲觀,法星猶照鳳凰臺。 明·尹臺 送葉廷尉赴召北上

宮月夜明鳷鵲觀,江雲秋繞鳳凰臺。 明·邊貢 送汪少宰閒齋進賀北上

第五名:青眼舊 對 白頭新

總出現次數:10。

今日相看青眼舊,他年肯作白頭新。 宋·黃庭堅 次韻奉答文少激推官紀贈二首

楊柳春來青眼舊,山林老去白頭新。 宋·方岳 春日雜興

一笑每逢青眼舊,多情空愧白頭新。 宋·李之儀 和人三首

作牧幸逢青眼舊,論交寧嘆白頭新。 宋·高斯得 次韻趙庸齋賀除閩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