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擁抱區塊鏈:「海上馬車夫」的小國大業

火訊財經注:新技術的迭代速度超乎所有人想象,荷蘭已經錯失了成為領跑者的先機,區塊鏈行業不再是未經開發的藍海地帶。想要依靠搶灘來複興曾經的“商業帝國”,也許終究會成為一個夢想。

荷蘭擁抱區塊鏈:“海上馬車伕”的小國大業

歷史的長河中,荷蘭人與生俱來的商業創新精神,總能讓他們一次次在末路的情況下開創出新天地,留下無數濃墨重彩的“第一筆”。從獨佔鯡魚貿易到成為海上霸主,荷蘭這個只有兩個半北京城大的歐洲小國,一直在挑戰世界的規則。

迄今為止,17世紀的“海上馬車伕”仍然保持著經濟高度發達的狀態。藏在浪漫的海堤、風車和鬱金香表面之下的,是無數富有創新的荷蘭商人和寬鬆的社會風氣。在這個崇尚商業和自由的歐洲國家,接受新事物的時間遠要比人們想像的要短。

區塊鏈風口之下,荷蘭正在拼命地尋找正待開發的區塊鏈藍海,渴望恢復“海上商業帝國”的盛況。

歐洲的比特幣之城

比特幣是荷蘭人發現的第一片區塊鏈藍海。在比特幣被看作“高收益”的時代,阿納姆市的三位比特幣愛好者就已開發出了龐大的比特幣支付系統。

最初的支付系統由15個商家約定形成,隨著比特幣價格的持續攀升,接收比特幣支付的聯盟在2016年達到了100家。如今更是有數百家商家參與其中,包括酒吧、咖啡館、酒店和連鎖商店等,完美的涵蓋了人們生活起居的各方面。在這裡,比特幣支付的未來不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它滲入了阿納姆這座城市的運行軌道中。

地處萊茵河和烏塞爾河交匯處的阿納姆市,是一座讓人充滿遐想的旅遊勝地。除了旅遊業之外,商業是這裡的第二大發展趨勢。商機已來,創業團隊趁熱打鐵地打造了Bitkassa系統,幫助商家完成歐元與比特幣之間的轉換。沒有了後顧之憂,商家接收比特幣也更加坦然。不少商店更是提出了折扣便利,以此來鼓勵人們使用比特幣消費。

本就寬鬆的社會風氣,讓比特幣在阿納姆市的地位逐漸穩定,眼看要成為類法幣的存在,名氣甚至打出了海外。2017年6月底,阿納姆迎來了一場“比特幣的未來”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比特幣愛好者和從業者相聚一堂,探討比特幣的未來。

比特幣支付系統的發展超乎人的想象,而離比特幣被法律所承認還很遙遠。直到2018年3月20日,荷蘭法院才發佈文件,把比特幣定為“可轉讓的價值”。

阿納姆並不是荷蘭唯一的一座比特幣之城,在2018年8月,昔日被評為“歐洲最安全的城市”、“世界第一大港口”的阿姆斯特丹,被《福布斯》列為“TOP10的比特幣城市”之一。海港城的人們,旅行、住宿、觀光都可以用比特幣輕鬆解決。

荷蘭崇尚自由的風氣,成為了栽培比特幣成長最堅實的土壤。

大膽的區塊鏈實驗

比特幣在荷蘭被用於支付後,荷蘭央行(DNB)也開始了它的“自我革命”。不同於英國、俄羅斯等國家的謹慎態度,2016年初,荷蘭央行剛入場就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三項區塊鏈相關實驗。

第一項是感受比特幣的挖礦及運行,召集比特幣愛好者真實的參與數字貨幣的挖礦,區塊鏈實驗的負責人也投入了其中。

第二項是宣佈將重運行一個網絡,發行名為DNBcoin的實驗幣,並將模擬比特幣進行實驗。通過這一實驗,他們也證明了,比特幣網絡的切實可行性。

國富民安的荷蘭,在安穩發展和追求創新的兩條路中,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第二條,開闢了無人問津的國家數字貨幣領域,率先展開研究。今天看來,委內瑞拉的石油幣、伊朗的e-Krona與荷蘭的DNBcoin相比,已經晚了兩年多的時間。

第三項,將針對荷蘭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領域,擴大區塊鏈的應用範圍。

實驗證明,雖然區塊鏈對銀行來說,起到簡化支付流程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卻仍然不能避免其存在的阻礙。央行市場政策主管Ron Berndsen提出了區塊鏈技術面臨的三個阻礙:金融行業互通性不足;金融機構“自成一派”;金融機構始終以個人利益為先。

Ron Berndsen在公佈實驗結果後表示,區塊鏈技術與其他技術相比確有壓倒性優勢,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弊端和應用阻礙。Ron Berndsen也同時對下次的實驗結果持樂觀態度,“我們認為,下一個原型需要更多的編碼工作,以及更多的思考,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人。”

在中、美等大國對於數字貨幣的收緊政策發佈後,數字貨幣的大背景引人擔憂。荷蘭央行單方面產生喜憂參半的實驗結果,也對政府和央行看待數字貨幣的態度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在今年的8月3日,荷蘭央行明確表示反對數字貨幣,但仍熱衷於區塊鏈技術。荷蘭央行官方認為,數字貨幣無法充當用於支付、儲蓄或進行準確計算的可行資產,所以它不能被視為真實的貨幣。

至此,荷蘭央行對數字貨幣的態度發生了360度的轉彎,由漠視到支持再到否定讓荷蘭央行的態度逐漸明朗。數字貨幣撥雲見日後,等到的並不是晴天,而是一個並不圓滿的句號。

廣撒網的區塊鏈應用探究

在荷蘭央行宣佈反對數字貨幣後,荷蘭央行才後知後覺自己在幣上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值得一提的是,發展數字貨幣時,荷蘭採取的並不是一邊倒的態度,區塊鏈技術在應用層面也有涉及。

2016年11月,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荷蘭銀行、SCF社區、鹿特丹港集團等十多個合作伙伴聯合創建了區塊鏈聯盟,服務於物流業,成為全球第一次以高級別創建的區塊鏈項目。

2016年12月,荷蘭銀行攜手IBM推出了區塊鏈應用——火炬(Torch),利用區塊鏈技術幫助促進房地產交易和信息交換。

大企業的紛沓入局,物流、數字認證、貿易等多個領域,荷蘭對區塊鏈應用的佈局已經延伸到了各行各業。最初沒有政府的涉入,明顯呈現後勁不足的狀態。一味的追求刺激和創新,讓荷蘭丟失了區塊鏈發展的先機。

2017年3月20日,政府機構開始涉及區塊鏈佈局。荷蘭經濟部信息技術組成立了“國家區塊鏈聯盟”,旨在將金融、物流、能源領域的公私組織聯合起來,把荷蘭變為區塊鏈技術的領導者。參加聯盟的成員包括荷蘭銀行(ABN Amro),荷蘭安置銀行(ING)和荷蘭國民保險公司(Nationale-Nederlanden)等。

2018年4月,荷蘭的廢物治理機構開始實施一項計劃,他們打算將區塊鏈和移動應用程序相結合,消除廢物治理流程中的人工環節。

2018年5月8日,荷蘭宣佈了首個國家區塊鏈議程,技術、法律、經濟影響和倫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問題都被納入議程之中,並將同時提供數百萬歐元的科學研究經費。

大趨勢逐漸明朗的形勢下,荷蘭政府機構終於著手佈局區塊鏈。和平的安穩年代,荷蘭失去了背水一戰的勇氣,它做不到對區塊鏈All in的態度,也不能完成對數字貨幣的全面禁止。最終,“荷蘭式”的創新成為了一句喊口號的空話。

新技術的迭代速度超乎所有人想象,荷蘭已經錯失了成為領跑者的先機,區塊鏈行業不再是未經開發的藍海地帶。想要依靠搶灘來複興曾經的“商業帝國”,也許終究會成為一個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