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鑑賞 l 道光祭紅釉 花箍

精品鑑賞 l 道光祭紅釉 花箍

祭紅釉瓷器為景德鎮所創制,是明宣德時創燒的著名銅紅釉品種,因祭紅器作祭祀郊壇之用,故名。

因為祭紅釉瓷器歷來難燒,其形狀多為橄欖瓶,鼓腹,口足內斂,平底或圈足,形似橄欖,有素身與瓜稜式之分。

人們在配製祭紅釉料時,往往將黃金、珊瑚、瑪瑙、玉石等珍貴之物摻入釉料中,真可謂不惜工本。即使這樣,也往往燒製不出極好的成品。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因此它也比其它色釉更為名貴。

而祭紅釉瓷器又為清代流行器形,平時常見之雍正、乾隆紅釉瓷器通常都是市場上熱捧的高端品種,而自乾隆以後,清朝國力衰退,此類頂級品種也再難見到。

此件道光官窯花箍,可謂清代中期的力作,延續了雍乾以來此類品種的良好血統,實為難得一見的清宮陳設器。

精品鑑賞 l 道光祭紅釉 花箍

此壺形為瓷器經典款式,大清道光年代的祭紅釉花箍,高15.5CM。花箍外觀顏色如初凝的雞血,瑩潤均勻,鮮紅欲滴,嬌豔動人,盡顯華美。釉層肥厚滋潤,為難得的單色釉佳品。口沿露出白胎,呈現出旋狀的“燈草邊”,底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體印章款識。花箍為一對,寓意成雙成對,幸福美好。

壺撇口,細頸,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碩腹,圈足外撇,瓶體由有變化的弧線構成,器形顯示出柔美勻稱的裝飾感。

其製作流暢秀雅,便如一婷婷玉女,窈窕多姿。頗受文人喜愛,常被文人收藏於書房觀賞。

加上瓷器經歷多年,顛簸流離,還能保存完好至今,極為難得。

精品鑑賞 l 道光祭紅釉 花箍

紅釉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純正、穩定的紅釉是明初創燒的鮮紅;到嘉靖時,又創燒了以鐵為呈色劑的礬紅;宣德時燒製出了祭紅,祭紅釉顏色如初凝之牛血;道光時發展成熟,而且古人說紅釉“色紅如日,用白鎖釦”。

鮮紅為高溫色釉,礬紅為低溫色釉。紅釉的種類很多,除鮮紅外,由已濃淡而演變為各種不同的品種。

深者有寶石紅,硃紅、雞血紅、積紅、抹紅等。抹紅帶黃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黃的又叫珊瑚釉,此外還有桔紅和棗紅。淡的一般稱粉紅,帶灰色的叫豇豆紅,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胭脂紅也是粉紅的一種。粉紅中豔麗的叫作美人醉。

祭紅釉:亦稱“鮮紅釉”、“霽紅釉”、“寶石紅釉”、“積紅釉”、“醉紅釉”。釉色似初凝的雞血,釉色深沉,釉面光潤,釉中無龜裂紋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脫口,不開片。

精品鑑賞 l 道光祭紅釉 花箍

祭紅釉走紅當今國際市場的原因,一則因其色調紅透豔麗之美,令人歎絕;再則這類瓷品燒製工藝極難掌握,常有:千窯一寶之說;三是有明一代彩料多彩自外國,受材料限制,歷朝燒製此品的時間都不太長久,清初所制尚沿用前朝遺料,這就是造成祭紅釉傳世成品數量稀少而彌足珍貴、價位至今。

在我國傳統習慣上,常以紅釉色象徵吉祥康樂和繁榮昌盛,是別有特色的傳統藝術 ,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觀賞價值,歷史文化價值。收穫一對祭紅釉花箍藏於家中,可直接用於觀賞,亦可插些鮮花裝飾,美不勝哉。

精品鑑賞 l 道光祭紅釉 花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