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味的宋代錢幣

古色古味的宋代錢幣

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文化藝術發展的高峰時期,繪畫、書法、雕塑、書籍雕版印刷都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而作為科學技術和藝術結晶的宋代錢幣,在這一段歷史時期也呈現出了色彩繽紛爭奇鬥豔之勢,是中國錢幣史上最複雜的時期,年號錢最多,面額複雜,名稱變化多,書法多樣。

宋代的錢幣制度,是以錢為主,絹帛等實物成了普通商品。白銀日漸重要,紙幣也已出現和流通,是兩宋貨幣制度的突出特點,但銅錢仍佔有重要地位。

以下為宋代的一組古銅錢幣,經過幾百年的時光洗禮,銅面歷史痕跡明顯,包漿醇厚,保存度高,為市面上少見的珍品。

古色古味的宋代錢幣

開元通寶

此開元通寶為宋代的錢幣,年代較遠,銅幣鏽跡自然,磨損程度適中,內郭較細,圓穿鑄造方正,錢文為隸書"開元通寶"四字,"元"字第二筆有左挑。通字"甬"頭極有特色,融合了篆書的特點,輪廓精細,文字精美。

開元通寶的鑄制與流通,在我國錢幣形制發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在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

開元通寶簡稱開元錢或通寶錢。開元即"開國奠基"之意;通寶則是"流通寶貨"之內涵。銅錢名曰通寶,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貨幣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錢為寶,則意味著貨幣即財寶觀念的增強和人們對其崇拜程度。

正隆元寶

此宋代正隆元寶,鑄造精美,文字俊秀、背郭規整。錢幣上的正隆元寶四個大字,楷書體,不僅美觀而且氣勢磅礴,四字與普品差異明顯,正字為四筆,四筆是指正字的最後兩筆連寫成一筆,無論是設計還是鑄造都十分到位,存世極少。

正隆元寶版別較豐富,變化稍多,版別差異也較明顯,好版價高集藏難度稍大,小版變化豐富樂趣其中。

1983年湖南麻陽出土正隆元寶大錢數枚,徑2.9釐米,重4.5克,肉薄背平,相當北宋折二錢,是為最新發現。

古色古味的宋代錢幣

大觀通寶

大觀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鑄造的年號錢。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多種版式。大觀通寶多位傳世古幣,罕有出土,極為珍貴。

此枚大觀通寶,“大”字一捺特別長,字體纖秀,製作精緻美觀,地章平整,面文和緣深峻,錢幣銅色略深,氣韻貫通,是由徽宗御題錢文。

元和通寶

元和通寶,面文“元和通寶”楷書,直讀,“和”字左部異書成“術”狀;光背無文,製作精良,形制較為規範,銅質是精黃銅。錢文自上而往右旋讀,筆風雄健渾厚,流暢自然,起筆落筆穩重端莊,光背無字。

其在宋代經濟發展中發揮重大作用,為中國歷史上意義重大的錢幣,無論是收藏或投資,都別具一番意義。

古色古味的宋代錢幣

熙寧元寶

熙寧元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材質是銅。北宋神宗趙頊,熙寧年間(公元1068~公元1077年)鑄造,有篆書,楷書,隸書。面文旋讀,版別很多,背上有衡字者和隸書者少見。

由於各個歷史時期各地的鑄錢方法、銅礦資源、成分配給都不相同,所以古錢的銅質銅色也有較大的差異。宋代早期鐵母銅色淡黃或微黃,後期鐵母銅色較深。

珍稀古錢幣是貨幣歷史的實物,更是歷史的見證。宋代錢幣在中國錢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今天人們觀賞、收藏的豐富寶藏。

古色古味的宋代錢幣

古色古味的宋代錢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