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下的應對——吃榨菜還是啃鴨脖?

開頭先放兩張圖片

“消費降級”下的應對——吃榨菜還是啃鴨脖?

諾!涪陵榨菜開始走紅了,市場剛需吧!而非剛需的鴨脖子,開始放綠光了!

開個玩笑。

有個現象規律還比較準確,剛開始傳播不太廣或者好多人不知道的的消息到了後面如果被大家廣為傳開,那麼其真實存在性就已經被證實了!

比如說,去年比特幣、區塊鏈只是一部分中間流傳炒作,到了2018年初的時候各行業大佬紛紛投入區塊鏈或者直接投資數字幣,說明在這裡面韭菜還是好收割的,大佬們也認同了,吃相什麼的就不管了;再說今年,上半年已經開始有消費降級這個說法了,但是好多人不承認,進入8月份後,老百姓普遍也感受到了(雖說有壽光水災的影響,但是每年幾乎都有些影響民生基礎的事情發生,壽光的影響暫時忽略)。

上半年4月份的時候,各種青菜類價格還相對親民,房租也還未上漲,6月底到7月間各地的P2P暴雷;8月開始,起初是香菜價格超過了豬肉;接著就是北京領頭的房租上漲;這一樁樁時間都在告訴我們:經濟的寒冬還在繼續,而且更加刺骨!2008年經濟危機剛開始的時候,那會兒聽到的還是經濟增速要保“8”,現如今,是要在保“6”的前提下,穩步前進。

資金一直在各行業間來回遊蕩,從房地產到股市,又從股市脫離進入互聯網,唯一就是不進製造業的大門,沒有製造業,哪有商品經濟呢?幾乎所有制造業都是在依靠借貸來存活,所以,對於生意人(這裡不稱企業家)而言,現金流是至關重要的。稍微哪個環節繃斷了,後果可想而知。

“消費降級”下的應對——吃榨菜還是啃鴨脖?

其實,現金流,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唯一的不同,來源不一樣!

現金吃緊,咋麼辦?前邊一片文章 裡講過“口紅效應”,而拼多多,也是在此效應之下順勢成功的,它在一般生活消費品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消費降級”下的一種出路,但是不太友善。而且針對的人群多以三四線居民為主,那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呢?階級沒有,但是階層是存在的。你讓之前大魚大肉喝紅酒的突然天天吃鹹菜,這落差太大了。當然,也沒到這麼糟糕的地步。

之前一直有“消費升級”的口號:比如

時間觀念,比起便宜但是耗時間的東西,消費者寧願選擇貴一些但更節省時間的東西,如高鐵,便利店;

體驗感,吃飯的體驗高於僅限於吃飽,住酒店的體驗比睡覺更重要;

品牌意識,衣服不僅是用來比一折騰的,汽車不只是代步工具,消費者對於品牌的需求越來越大於對功能的需求。

但是,現實是消費是分級的,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消費降級”而且多體現在生活消費品領域,而且降級的只是價格,而非商品質量。人這輩子,衣食住行是伴隨著我們一生的,住和行可以算是固定資產,需要一次性投入或者大額分批買進;而前兩項衣、食是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一直都需要的,固定資產嘛,最快也是在成年後才開始擁有。所以,衣和食的消費頻次和消費檔次是對消費分級的真正考驗。

榨菜與鴨脖就好比兩種狀態,鴨脖雖好吃,也不能貪口啊,而且消費也不少;榨菜雖說單調,但是也是含有微量元素的。

以前是國貿人氣的brunch,現在路邊的煎餅果子或者手抓餅;以前米其林三星,現在自己打造家庭私房菜,而且健康!

以前阿迪耐克,現在迪卡儂,畢竟LOGO不一樣,都一樣好穿!

以前星巴克,現在耳掛式咖啡,其實味道也差不多!

以前星級酒店,現在特色民宿,而且必有一番風味,無論裝修還是精緻,都是物超所值!

經濟在變化,我們思維也要隨著改變嘛。換個思路,也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了!

“消費降級”下的應對——吃榨菜還是啃鴨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