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往事:新老大舊老二,補補納納是老三

“新老大舊老二,補補納納是老三”,這是我小時候流行的一句描述穿衣的話。說的是家裡排行老大,盡穿新衣服,老大穿小了,就讓老二穿,老大老二長大了,衣服小了,就等老三長到合適的時候穿。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直到真正的不能縫補了,才扔掉。

合肥往事:新老大舊老二,補補納納是老三

我們兄弟姐妹四人,哥哥大我不到兩歲,有兩個妹妹,大妹小我三歲,小妹小我六歲。在那個還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我們家的孩子不算多,兩男兩女四個是理想的“標配”。 我們村三姓十幾戶,同族四爺家五個孩子,四女一男,老爺家也五個孩子,三女二男。姓郞的,明道大老爺家四個孩子,兩男兩女,明成二老爺家也是兩男兩女四個孩子,後來大女兒車禍沒了。明理三老爺家倆孩子,一男一女,是村子裡孩子最少的一家。姓陳的,恩恕大大家算上被抱走的二姐,共五個孩子。恩貴老爺家四個男孩,後來老三在村口大塘玩水淹死了,老二在打工地上被人誤殺了。同輩也就這麼多人。如此算來,我們家孩子數算中等。家家一樣,穿衣服都是小的拾大的穿,一直穿到最後,孩子多,沒哪家能有穿不破的衣服。

合肥往事:新老大舊老二,補補納納是老三

我在家排行老二,所以穿的還不算最破爛,妹妹們就可憐了,只有到過年時才能穿上一套新衣服。八十年代之前,我們兄妹四人,從沒買過新衣服,新置的衣服都是請裁縫做的。每到年終冬臘月裡,要把裁縫請來家量身定做,稍富有的人家一做就是三四天,家境差的也要做一兩天,我家每年都要做兩天到三天。做衣服的裁縫是固定的,最早好像是鄰村大郎的一位郎姓老師傅,我現在印象不深了,後來是小堰村的昂朝明,因為年輕,所以大人們都叫他“小裁縫”。叫裁縫不是隨叫隨到的,去他家請,趕巧會一兩天就到,不巧還要等他把已經排了班的做完才行。如果終於輪到了,得要在前一天晚上去把縫紉機挑來家。裁縫進家是件高興的事,除了這幾天伙食要稍好點之外,更主要的是,孩子們每人都能做一套新衣服。只要裁縫一量你的尺寸,就知道有份了,如果上身下身都量,就知道至少要做一套了。這時候量到誰都會樂滋滋的。

合肥往事:新老大舊老二,補補納納是老三

正常情況下,平時穿得再舊,過年都能做上一套新衣服。最常見的是一種叫平布的料子,色彩多為一碼色的藍色黑色灰色等,花布很少做,兩個妹妹也不例外,因為花衣服不利於傳遞。樣式非常單一,但我們從來不管,有就高興。衣服做好了,大人是不給穿的,不過給也捨不得穿,必須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大年除夕晚吃好玩好洗好後,要睡覺了,大人才把新衣新鞋發給我們,那個激動啊,真難以用語言表達。

我常常是把新衣新鞋穿好後上床睡到第二天大年初一天亮的,至少都要把它們放在最貼近自己的地方睡才放心才滿足。我們村有個傳統,就是大年初一早飯後,要一家一家去拜年,我們小孩愛做這事,主要的不是拜年,也不是每家能得到些糖果,而是在炫耀這身新衣服新鞋。這幾天就是不過年,沒有好吃好玩的,因為有了一身新衣服,也是一年最幸福的時刻。

合肥往事:新老大舊老二,補補納納是老三

那時,小孩們穿的衣服不帶補丁的很少,甚至是補丁上面套補丁。合身的也少,因為,要麼是從哥哥姐姐那拾來的,要麼是時間長了,個子長了,衣服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我記得我那時,把小棉襖或內衣穿到蓋不住肚臍眼的不在少數。不過,人們也從來不議論這些,只要你衣服被爛處補過了,衣服也乾乾淨淨,那你的父母親就常常會受到別人的誇讚。我的母親是個勤勞能幹、針線活做得精細、又極愛乾淨的人,所以我們兄妹四人在外經常受到別人的抬舉:“看,他家的孩子,男孩像男孩,女孩像女孩,一個個光光亮亮。”

別看那時買不起衣服,但做衣的布料都是全棉的,要在擱現在都是高當品,現代人要是全穿全棉製品,不是土豪才怪,能穿上百分之五十以上棉的面料就不錯了。而當時,化纖布屬高檔布料,那可不是一般家庭能買得起穿得起的。我清清楚楚記得,在一九七九年暑假,父母為我做了一套的確良夏裝,襯衫是白色的,褲子是藍色的,這是我這一生第一次穿化纖料子,哥哥妹妹們眼饞極了,但也沒辦法,那年是我考上了中專,要去外地上學才爭得的這份待遇。一個十五歲的農村孩子就能穿上一套的確良,這很是顯眼,為此,讀了三年中專,學校的困難補貼一次沒申請到。

合肥往事:新老大舊老二,補補納納是老三

我的夫人家境比我好多了,儘管那時她們家孩子多,但因為其父母都是拿工資的“工作人”,所以她在十歲時就穿上了的確良。三十幾年前的事她記得的已不多了,但第一次穿上的確良褲子時發生的那一幕就好像發生在昨天,印象極其深刻。當時穿上嶄新的的確良褲子,無比激動,急於向小夥伴們展示,就飛快地跑出家門,由於速度太快,心情太激動,不知怎麼就一頭栽到大坎子下面,摔傷了哪兒記不得了,但那條新褲子的膝蓋處跌破了記得清清楚楚,幾十年過去了,可每當說起這件事時,當時新褲子破了帶來的後悔與痛苦好像現在還在。

合肥往事:新老大舊老二,補補納納是老三

今天,再也看不到有人穿補丁衣服了,家境好一點的,甚至不穿舊衣服。我們家從來不擔心穿衣的事,只是煩神如何去處理掉那些還沒穿舊的但又不想穿的衣服。三十多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可不知為什麼,每當我回憶到小時候的這些事時,反而覺得是一種美好。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