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懵三國(二十九)草船借箭未發生在赤壁之戰,主角其實是孫權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對諸葛亮超凡能力的一次集中體現,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甚至入選了中學生語文教材。通過了這個故事,演義中體現了諸葛亮在個人能力上全方位對周瑜佔據上風的位置,也讓"既生瑜,何生亮"的兩人之間的鬥爭進入了快車道。在這件事之前,周瑜雖然忌憚諸葛亮,但還在殺和不殺之間搖擺。然而在此事過後,諸葛亮成為周瑜心中除之而快的人物。只是鑑於赤壁大戰在即,這個事情在魯肅的勸說下被放到了第二位。然而在史書上記載,"草船借箭"極有可能是個意外,發生的戰役也不是赤壁之戰中。

最懵三國(二十九)草船借箭未發生在赤壁之戰,主角其實是孫權

對於"草船借箭"這種超過常人智慧的劇情,在《三國演義》之後的故事中還有許多。如果說在此之前諸葛亮還算是智者的話,從這裡開始他已經走上了多智而狀妖的超級狀態。我覺得如果不是由於角色和身份限制,羅老師多半會把諸葛亮往幾大神仙的圈子裡發展一下。諸葛亮評價自己比周瑜和曹操等高明的地方是對天文、地理、陣圖、陰陽、奇門等方面的學識,而"草船借箭"則充分展現了諸葛亮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他能夠提前預測到大霧的天氣、曹操的反應、曹軍的應對方式等等,展現出多智而狀妖的傳奇色彩。

最懵三國(二十九)草船借箭未發生在赤壁之戰,主角其實是孫權

演義中的"草船借箭"一幕固然是精彩的,但是我們回到歷史中進行考據卻發現赤壁之戰中並沒有這一幕。在記載三國曆史的《三國志》、《魏略》、《吳歷》都沒有在這一段歷史中記錄了"草船借箭"這個事情,反而是在赤壁之戰五年後的濡須之戰中有過類似的情節。濡須之戰是曹魏與東吳之間的戰爭,是由曹操帶領四十萬大軍南攻東吳的濡須口水軍大營而引發的。這場戰爭劉備一方並沒有參加,也就與諸葛亮沒什麼關係,所以在濡須口長江段上發生的類似於"草船借箭"的情節也就並非諸葛亮設計的了。

最懵三國(二十九)草船借箭未發生在赤壁之戰,主角其實是孫權

根據《吳歷》記載濡須口之戰是由曹操率領的四十萬大軍攻打孫權率領的東吳水軍,兩方大BOSS的面對面較量。在我看來實際上這是雙方最高規格的戰爭陣容,打了一場最沒有戰爭水平的仗。從雙方的戰爭陣容來看,可以說是已經盡錢名將精銳,戰爭規模不下於周瑜領兵的赤壁之戰。但這場大戰的雙方指揮官水平實在是不怎麼樣,四十萬攻八萬卻打個平手,完全是在浪費納稅人錢財。一方面曹操不善水戰,卻非要水路攻對方水軍大營,場面的確難看。另一方面孫權是幾個BOSS中打仗最齪的一個,只能龜在營寨裡面打陰槍,浪費不少機會。

最懵三國(二十九)草船借箭未發生在赤壁之戰,主角其實是孫權

從戰爭的過程看,雙方在長江上打了一仗,互相射了一陣,死了不少士兵,然後就各自撤下來想辦法。曹操雖然人多勢眾卻並不善於水戰,交鋒中不僅沒有佔到便宜,還略吃小虧。孫權雖然有東吳的精銳水軍,可受自己能力限制不能完全發揮,在小挫曹軍後趕緊回濡須口紮營防禦,不敢乘勢進攻。戰後這場仗就進入了對峙階段,每次就雙方派人互罵,嘴炮攻擊的頻率遠高於動手。《魏略》記述的"草船借箭"情節就發生在這種雙方互相試探的嘴炮階段,是在一次孫權親自帶隊偵察曹軍水寨過程中發生。

最懵三國(二十九)草船借箭未發生在赤壁之戰,主角其實是孫權

對於孫權當時的座駕,《吳歷》上記載的是輕舟,《魏略》上說的是大船,我個人傾向於《吳歷》。雖說孫權是乘著大霧的掩護,偷偷的去偵察曹軍水寨,可是作為一方之BOOS絕對不敢過於掉以輕心。如果去的是大船,那就明擺著告訴敵方這裡有大人物,也絕對會引得曹軍傾巢而出,那極有可能提前就領了盒飯。反而是孫權喬裝打扮,以普通輕舟的座駕前往比較合適。這樣一來曹軍摸不清楚對手虛實,以小股斥候攔截,對孫權威脅不大。按史書記載在偵察觀看的時候孫權是"偷偷的進村,打槍的不要",返回的時候得意忘形才大吹大擂。

最懵三國(二十九)草船借箭未發生在赤壁之戰,主角其實是孫權

由於是小股部隊偵察,曹操一開始並沒有你放在心上,只是引弓待發。由於大霧瀰漫,他怕派出的斥候和軍隊遇見伏兵,所以並沒有派出斥候部隊驅逐孫權的坐船。實際上當時他並不知道這是孫權的坐船,只認為是普通的偵察兵。直到孫權返回時大吹大擂的示威,他才恍然大悟,然後派出大船追擊,並讓人開弓射箭。這些箭先射在輕舟的一側,箭的重量讓輕舟往一旁傾斜,有了翻覆的危險。孫權急中生智,趕緊讓輕舟換了一面,然後另一面也被曹軍射成了靶子。兩邊船舷的箭一樣重,這樣就平衡了,然後孫權藉著小船跑的快的優勢全身而退。

最懵三國(二十九)草船借箭未發生在赤壁之戰,主角其實是孫權

史書上記載得雖然簡略,但可以看出過程還是相當危險的。好在孫權智力突然超水平發揮,有驚無險的渡過了這次危機。也正是這次超水平的應對,讓曹操刮目相看,於是有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的評價。從整個三國曆史來看,孫權是長於政治而短於軍事的。濡須口上的超水平發揮,一方面是藉助於周瑜留下的精銳水軍,另一方面也是曹操水戰能力初級,才有了這種看似高光的時刻。實際上這也是孫權在戰爭中唯一一次吃餃子,所以在《吳歷》中寫得比《魏略》詳細得多。

最懵三國(二十九)草船借箭未發生在赤壁之戰,主角其實是孫權

由於蜀漢原著的史書《蜀書》早已失傳了,所以無法確認蜀軍在赤壁之戰中是否有相關記載的。有可能濡須口大戰中孫權輕舟差箭的故事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這也是主流歷史圈的意見。也不排除蜀漢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的確幹過這種奇葩的事情,畢竟妖諸葛不是說說而已。當然現代有種喜歡黑諸葛亮的流派,把他說得一錢不值,認為這些都是羅老師吹出來的。可從三國到明清的歷朝歷代中,當代皇帝祭拜古之聖賢時都沒有漏下諸葛亮,這就已經說明了問題。諸葛亮能夠與姜子牙、張良、韓信、張飛、關羽、李靖等一起被後來的皇帝作為卓越軍事家祭拜,這也是吹曹派無法反駁的事實。所以藉助《三國志》中陳壽帶著私心的一家之言就否定諸葛亮,顯然是無恥的小人行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