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這位老人上演現代版「愚公移山」

20年後成果讓人感動

“路不通, 20年後成果讓人感動鄉村怎麼發展,孩子們的教育也成問題。”泉港塗嶺鎮石峽裡自然村早年交通不便,村民外出都要跋山涉水,今年72歲的趙子新帶領鄉親開山闢路20多年,歷經種種艱難,終於修成兩條通向外界的村路。近日,記者來到石峽裡自然村,瞭解這位“現代版愚公”的感人故事。


泉港這位老人上演現代版“愚公移山”


趙子新制作警示牌,提醒村民注意安全。

偏遠村落無公路 外出需跋山涉水

在石峽裡自然村的村道上,記者見到了正拿著鋤頭在村道邊上除草的趙子新。“這段路有兩個地方被泥水沖刷了,造成路基不穩,已報送給上級部門,近期將進行修整。”趙子新說,趁著空閒,他先把路旁的雜草清理一下,好讓施工隊進行修整。記者發現,他的左腳有點不受力,在揮動鋤頭時,總是偏向於一側。

據瞭解,石峽裡村總人口不到200人,是泉港西部山區最偏遠的自然村,群山環抱。之前,沒有通往外界的公路,村民們只能沿著山林自己找路,祖祖輩輩用腳在半山嶺踩出了一條羊腸小道。每次,他們都要跋山涉水,穿過4條溪流才能到達離村最近的仙遊園莊鎮購物。而該村通往寨後村的田埂路同樣是村裡人在田野中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雨後泥濘不堪,老人們經常會摔傷,孩子們上學放學,都得有大人接送才行。由於交通不便,村裡經濟較為落後,村民們大多出外打工,很多人逢年過節都沒有回家,有的人甚至舉家搬遷,村裡的戶數越來越少,村莊日益凋敝。

帶領村民自發修路 高山中打通出山路

面對交通不便帶來的困境,1993年,時任村民小組長的趙子新在內心發誓:“一定要打通出山路,讓村民走出大山。”沒有線路規劃、沒有施工隊伍、沒有項目資金……如何在這亂石密佈的高山之中修建一條出山路?村民們充滿疑惑。然而,趙子新沒有退縮,和比他年長20多歲的兩個同伴組成了施工隊,開始了他們的修路工程。三人不僅自己出錢買材料,更是帶著村民們不停地開山炸石、填廁拆房、平坑搭橋……

1995年,在一次挖路的過程中,趙子新連人帶石滾下山來,左腳被大石砸中,失去了知覺。幸好後來在村民的幫助下,保住了左腳。如今一到雨天,趙子新的腿就痠疼。1995年,通往外鄉的簡易公路基本修成,儘管尚未達到規範的道路標準,但路面無明顯坑窪,村民們外出終於不再需要跋山涉水了。可是,好不容易鋪就的簡易公路,在臺風暴雨面前卻命運多舛,歷經三毀三修。哪裡被輾出坑,哪裡下雨出現了窪,都是趙子新冒著生命危險、不辭辛勞帶著村民將破損處補上。但他的心願還沒有完全達成,“如果我們這條路能變成水泥路,那就好了。”


泉港這位老人上演現代版“愚公移山”


雖然已經70多歲,但趙子新仍在為村裡的道路操心。

道路實現水泥硬化 仍在為村道操心

2011年,在泉港區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撥款扶持下,石峽裡村通往外界的兩條路終於實現了水泥硬化。路通則百通,幾年來,村裡的土坯房陸續翻蓋成小洋樓;孩子們出外上學,再也不用擔心下大雨了;出外打工的年輕人,隔三差五帶著朋友回來,自豪地推介家鄉美景……“如果沒有趙爺爺幫忙修路,我們的上學路會更加艱辛。”石峽裡村的小趙說。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現在村裡的村民都對趙子新非常感激,沒有他和熱心村民的付出,石峽裡村的道路不會這麼快實現水泥硬化。

如今,頭髮斑白、年逾七旬的趙子新,農閒時仍扛著鋤頭、撬槓,牽頭整治村道,忙碌在修路的路上。雖然沒有任何報酬,但年逾古稀的他仍然在工作中,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將水泥路鋪到每一戶村民的家門口,長久地造福群眾,遺惠子孫。

聲 音

新時代的“愚公精神”

泉港區宣傳部工作人員 陳振峰

古有愚公剷平太行王屋二山,今有子新鋪路搭橋造福於民。路通則百通,村民生活因此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趙子新不畏艱難,堅持不懈,開山闢路,造福於民,體現了新時代的“愚公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