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至2656!熊市熬底,該不該割肉?

跌至2656!熊市熬底,該不該割肉?

一、

今天市場已經跌至了上一輪熊市的最低點2656,據今僅僅17個月時間!

接下來每往下走一步,都是一個新的大底。

按現在行情來看,手頭基金虧10%的是牛逼,20%是良好,30%是正常。

熊市漫漫,國家隊也不出面捧一捧股市,結果現在就和死魚樣,癱那了。

兩市成交量降至冰點,前段時間還出來一隻新基金,一共募集了2.6萬,讓人又笑又氣。

有的人腦子想著,要不我割肉來等抄底吧。

想抄底?我得說兩句了。

很多人的概念裡,底部是V字裡最下邊那個點,比如16年的2656點,08年的1706點。

但實際上熊市築底是一個長U,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根據A股的尿性,短則一年,長則兩三年,這個底部有幾百個交易日,所以要想抄對這個點,概率是1/100甚至更低,國家不會直接發佈新聞聯播告訴你我到底了,快來抄我吧。

所以抄底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在低估值區域分批次建倉,才是最正確的抄底辦法。

好比上證綜指的平均線是3500,我在3000點以下分批買,2900、2800、2700、2600、2500、2600、2700、2800、2900,每個階段點位都不同,但只要堅持買,長期都是能賺的。

因此很多小白現在想割肉止損,認為有更大的底可以抄,這個是非常錯誤的選擇。

你從3300點看空3000,3000看空2700,都中了,繼續看空至2400,結果市場一翻身抽你一耳光,直接從2400幹到3000,你反而嫌貴又不敢上車,繼續觀望,市場接著一路從3000漲回4000。

你看空來看空去,啥也沒賺到,賺了個貨基的收益,別人卻賺了一個微笑曲線,收益50%。

等到市場漲到4500以上,別人止盈了,你安奈不住了,小試牛刀,市場繼續到5000,賺了10%,很開心,繼續加倉,市場漲到6000,賬面賺20%,很滿足。

結果不給你反應,一下從6000連續幾個跌停砸回3000,你瞬間又涼了,鉅虧50%

這就是韭菜的日常操作,如下:

跌至2656!熊市熬底,該不該割肉?

韭菜的想法永遠都是,跌的時候擔心繼續跌,漲的時候相信還會漲,結果總是追漲殺跌。

二、

股市的價值是什麼?

比較直觀的指標是PB,市淨率。

即市值比上淨資產的比值。

比如上證紅利PB是0.93倍,中證紅利指數是1倍、恆生國企指數1.03倍。

淨資產也就是企業扣去負債還剩下的資產,像地皮、廠房、現金、應收賬款這類。

由於企業是可以賺錢的,而不僅僅是一堆資產,因此PB往往大於1,介於2-3之間。

而PB低於1,就好比資產的價值尚且有1個億,可有1個億資產能盈利的企業,價格反而不用1個億,上證紅利PB是0.93倍,你說便不便宜?

對比老美的納斯達克100和標普500,一個市淨率是5.57倍,一個是3.43倍,也就是一個淨資產1個億的企業,傍上納斯達克,就能賣5.6個億。

難道是A股企業攢錢能力不如老美?

看賺錢效應,一般都是看企業的ROE,即淨利潤/淨資產。

好比兩隻一樣的老母雞,一隻一年下100個蛋,另一隻下200個蛋,下200個蛋的雞的ROE就是下100個蛋的雞的兩倍。

上證紅利的ROE是12.8%,標普500是14.5%,差別不大。

所以從內在價值來看,你是願意買便宜的A股,還是高企的美股?

三、

當下正確的投資手段是什麼樣的?

比如一筆100萬資金,在規劃好資產配置之後,決定用於投資股市的錢是36萬。

那這36萬我建議分成24份,不管市場上漲與下滑,每個月都拿一份買入。

如果市場下滑幅度很大,適當將1份改成1.5份,如果上漲幅度很大,再把1份下調至0.8份。

核心記住指數估值的中軸線(PE中位數)即可,高減低加。

這樣操作,可以讓自己的總體回撤保持在很低的一個水平。

比如一份資金在2700點買入,市場跌到2430點,跌去10%,這時你再買入一筆,成本就變成了2557點,虧損幅度就從10%降到了5%,繼續下跌10%,繼續追加一筆,原先20%的虧損就縮小到了10%。

這樣操作的好處在於回撤小,比直接梭哈安心得多。

壞處則在於,可能會踏空。

但只要資金期限分配得當,也可以將資金一樣配置5-10%的理財產品,並不影響我們的投資。

如果是定投,則可以按照這個定投比例表格,制定一個定投基數,根據

基金五種最強止盈策略

來止盈,拿工資的一部分買入,這些一定要是你每個月能輕鬆結餘下來的錢,強行結餘太多在需要錢用時會遇到很大的流動性壓力,割肉割在半路上,就又當一回韭菜了。

跌至2656!熊市熬底,該不該割肉?

不要在最該貪婪的時候,你卻選擇認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