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大清——失敗的羅卜藏丹津最後竟然得了善終!

1723年8月末,羅卜藏丹津在青海察罕託羅海舉行會盟,相約各部臺吉、各寺廟活佛、主持等共同反清。清廷的失信,早已讓和碩特諸臺吉大為不滿,只是缺少一個領頭人而已,羅卜藏丹津登高一呼,頓時得到眾人響應。除了察罕丹津、額爾德尼額爾克托克托奈兩人死心塌地投靠清廷之外,阿喇布坦鄂木布、阿旺丹津、巴勒珠爾阿喇布坦、吹拉克諾木齊、阿喇布坦蘇巴泰、羅卜藏察罕等17名臺吉參與會盟,擁立羅卜藏丹津為“達賴洪臺吉”,並決定,眾臺吉具令呼舊日名號,一概不許呼王、貝勒、貝子、公等清朝封號。

血戰大清——失敗的羅卜藏丹津最後竟然得了善終!

除了世俗貴族,各大寺廟的喇嘛僧人也積極參與了羅卜藏丹津的行動。德慶寺住持察罕諾門罕、郭隆寺達克瑪活佛也參加會盟,在他們的帶動下,西寧一帶格魯派大小寺廟及中甸、阿岡、多卜藏馬嘉、鐵布、納珠公寺、朝天堂、卓子山、先密寺、興馬寺、西脫巴等地的蒙古、藏、土族人眾,近20萬人參與反清,聲勢浩大。

既然舉事,便要兵貴神速。會盟一結束,羅卜藏丹津及諸臺吉便率軍分路攻取了西寧的南川、北川、西川、鎮海堡、申中堡和歸德等地。一時間,川、陝及甘、涼、肅州地區大受震動,清朝的西部戰雲密佈。原本想在來年開春才解決青海問題的雍正皇帝見事態已不可收拾,立即急令陝甘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四川提督嶽鍾琪為“奮威將軍”,率軍兩萬入青海“平叛”。

血戰大清——失敗的羅卜藏丹津最後竟然得了善終!

年羹堯早就做好了進軍青海的準備,雖然倉促上陣,倒也從容不迫。十分周密的將進剿大軍分為三路。一路北進,扼守布陲吉爾河,防其北犯;一路南行,駐守裡塘、巴塘、察木多等地,斷其入藏之路;一路為主力軍,由奮威將軍嶽鍾琪直接指揮,由西寧、松潘、甘州等處,分路進攻南川、北川、西川、鎮海堡和歸德等地。大戰在即。

戰爭剛一開始,羅卜藏丹津便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雖然在他的麾下有青海幾乎所有的僧俗人眾,但大多數都是百姓和僧侶,並非作戰部隊。他所能掌握的野戰軍實力並不雄厚。而在攻下西寧周邊的各個要塞、堡壘後,他分兵據守,使得手中的兵力更為分散,給了清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血戰大清——失敗的羅卜藏丹津最後竟然得了善終!

1723年10月,年羹堯的大軍攻入青海。12日向正在攻打鎮海堡的和碩特軍發起攻擊。攻打鎮海堡的和碩特軍統帥是阿旺丹津,遭到清軍攻擊後死戰不退,並向羅卜藏丹津請援。20日,羅卜藏丹津派派3000人增援。雙方反覆爭奪,死傷枕籍,激戰5日,清軍援軍陸續開到,和碩特軍死傷慘重,被迫撤退。

與此同時,羅卜藏丹津正親自率領5000人據守申中堡,與清軍進行輪番爭奪。鎮海堡的失敗,使得那裡的滿洲兵、綠營兵幾千人前來支援,羅卜藏丹津洪獨力難支,遂率眾撤出了申中堡。兩處失利,引起連鎖反應。西寧北面的新城堡、上北塔和下北塔的眾喇嘛組成僧軍死守堡壘,清軍屢攻不下。羅卜藏丹津撤出申中堡後,堡外清軍綠營兵參將宋可進率領3000人立即轉向攻打,眾喇嘛腹背受敵,全部戰死。

血戰大清——失敗的羅卜藏丹津最後竟然得了善終!

初一交戰,和碩特一方先機盡失,從主動迅速陷入被動。1724年正月,奮威將軍嶽鍾琪率領的中路主力軍前鋒,抵達西寧東北的郭隆寺一帶。這裡沒有羅卜藏丹津的軍隊,但寺中喇嘛與百姓自發起來對抗清軍。12日,雙方交戰於郭隆寺東北的哈喇直溝。清軍“直前奮戰,斬賊數千,據其三嶺,毀其十寨”,喇嘛僧眾戰死無數。13日,清軍進至郭隆寺附近的山谷,千餘名喇嘛前來伏擊,被清軍打退,只得逃入山洞。清軍聚薪放火,眾喇嘛不願逃出,被活活燻死於洞內。

掃清外圍後,清軍攻入郭隆寺,達克瑪活佛以下6000名喇嘛全部戰死,郭隆寺被燒成白地。這一戰,是清軍入青海最激烈一戰,僅川陝官兵腰刀砍缺者就有三四百口,年羹堯也說:“自三藩平定以來未有如此大戰者。”人均說佛教摧毀鬥志,郭隆寺喇嘛們的壯舉,足以提出強有力反證。由於大批清軍的推進,羅卜藏丹津及諸臺吉的隊伍,被迫陸續西撤。而清軍則乘勝追擊。

血戰大清——失敗的羅卜藏丹津最後竟然得了善終!

1724年2月,嶽鍾琪分兵三路,開往青海湖北岸的伊克哈爾濟。在伊克哈爾濟地方,阿喇布坦鄂木布、巴勒珠爾阿喇布坦兩臺吉及其屬下被清軍俘虜。2月14日,一路清軍開赴青海湖西北的希爾哈地方。臺吉吹拉克諾木齊率所部抵抗,旋被擊敗,吹拉克諾木齊及屬下300餘人逃至烏蘭白克地方,但還是被清軍抓獲。同時,清軍副將軍阿喇納自天青察罕哈達西趨哈喇淖爾,臺吉阿喇布坦蘇巴泰率部拒清軍不敵,盡棄牛羊逃走。其餘兩路均取得勝利,嶽鍾琪自率精兵5000人,自布爾哈達、察罕哈達經哈喇淖爾,2月20日進抵柴達木。

2月22日,嶽鍾琪大軍進至柴達木以東的烏蘭穆和爾,對羅卜藏丹津的營地發起突然襲擊。其時,羅卜藏丹津部屬尚未起床,人不及衣,馬未銜勒。在突襲之下倉皇逃散,潰不成軍。羅卜藏丹津的母親阿爾泰夫人、妹夫克勒克濟農藏巴吉查及其屬下人口均被清軍俘獲。羅卜藏察罕臺吉等率領屬下被迫歸降清軍。羅卜藏丹津僅率200餘人出逃。

血戰大清——失敗的羅卜藏丹津最後竟然得了善終!

清軍以每天數百里的行進速度追趕數日,羅卜藏丹津身邊人馬日益減少,眼看難以倖免。所幸,山窮水盡之時,逃至青海和西藏交界處桑駱海,這裡紅柳蔽天,目望不及,清軍迷失方向。羅卜藏丹津騎白駝,穿越紅柳,投奔了準噶爾汗國的策妄阿拉布坦。

至此,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完全歸於失敗。勝利者有足夠的理由對失敗者進行清算。羅卜藏丹津逃到準噶爾後,清廷對青海僧俗百姓進行大屠殺,先後有8萬餘人遇害,和碩特蒙古人口銳減,實力大衰。而對於大多參與羅卜藏丹津叛亂的寺廟,清廷更是認為“成藏垢納汙之地”,大力進行消減,對寺院的喇嘛人數及房屋規模加以嚴格限制,規定“寺廟之房不得超過200間,喇嘛多者300人,少者十數人”,並由中央政府定期稽查。

血戰大清——失敗的羅卜藏丹津最後竟然得了善終!

羅卜藏丹津逃至準噶爾汗國後,受到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兩代汗王的保護,甚至引發了清準之間的大戰。但在1755年,準噶爾汗國滅亡,他還是做了清朝的俘虜,被押送北京。乾隆皇帝以蒙古各部都已歸服,若殺他只會“有損聖德”,便免其死罪,並賞給房屋,令其居住,同時授任其二子為藍翎侍衛。羅卜藏丹津後來老死於北京,竟然得了善終。只是,那些追隨他的子民們,卻沒有那麼好的結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