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簡陽創新試點金融服務 「玉米收入保險+期貨」助力農業發展

成都簡陽創新試點金融服務 “玉米收入保險+期貨”助力農業發展

一片片玉米地一望無際,一包包沉甸甸的玉米顆粒飽滿,又到一年豐收季。雖然玉米還未全面上市,但成都簡陽市雲龍鎮、三合鎮、禾豐鎮、平武鎮等8個鄉鎮的糧農卻並不擔心。

日前,由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與中信建投期貨公司聯合開發的“玉米收入保險+期貨”試點工作正在上述鄉鎮推進,將為20536戶玉米種植戶的7.5萬畝玉米提供收入保險保障5400萬元,預計將實現保費190萬元。

  “黑科技”測產精準定損

在雲龍鎮萬安村,無人機在專業人員的操作上騰空而起向玉米地裡飛去。大約17分鐘後,攜帶著拍攝的高精度圖像,無人機緩緩降落在設定區域,完成了此次飛行任務。這些圖像,將對了解這片玉米的種植面積、產量預測等信息提供重要支撐。

“我們這架飛機它用的是全畫幅的微單,黑卡M2,所以它拍出來的像素有四千多萬。”無人機操作人員介紹,利用無人機遙感技術開展查勘,是對這片玉米地進行保險定損的重要環節之一。同時,專業機構還結合地面輔助查勘測量,精確的反映出玉米的產量情況。

“測產過程就是現場選定面積以後,進行現場扳玉米,扳了以後通過去殼,去核然後在稱重,然後通過我們的水分儀進行測水,這樣來測量它的產量。”地面查勘測量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隨後,利用“黑科技”,測產還有關鍵一環。“我們對玉米測產,採取‘天、空、地’一體,就是說用衛星成像的圖形,和我們無人機光譜拍攝的圖片,和我們具體地面測產相結合,通過我們綜合測算出來的玉米產量,和我們往年的玉米產量進行比較得出這塊地塊產出是否減產。”人保財險公司簡陽支公司經理李兵告訴記者。

試水“玉米收入保險+期貨”

“每畝按照收成一年四百公斤,每一公斤的玉米價格是一塊八,我們一年預計農民一畝的收入是七百二十塊,我們設定最少的收入值,通過我們科學的測產,測出農民的產量如果少於四百公斤,而同時在市場價格上如果少於一塊八一公斤,那麼我們少的部分保險公司予以賠償。”據李兵介紹,“玉米收入保險+期貨”就是由參與試點的企業承擔保費津貼,普通農戶每畝自交6.66元,貧困戶實行保費全額減免。農戶在參保後,由保險公司自留自然災害導致產量減少的風險。

同時,通過保險和期貨連接機制,保險公司向期貨公司購買場外期權,實現價格風險完全對沖,當玉米價格下跌或產量下降導致玉米種植收入減少時,農民均可獲得保險賠償。因此,進行玉米產量的準確測算,是“玉米收入保險+期貨”模式下實現理賠的重要前提。

“作為期貨公司來講,在“保險+期貨”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保險公司提供這種再保險服務。將風險轉交給我們,我們則通過國內的期貨市場再將風險利用國內的期貨市場進行對沖,將風險逐步轉化、轉移、化解。”中信建投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總經理鄧超介紹,該項目採用“玉米收入保險+期貨”模式,對玉米價格市場化和穩定農民收益之間的平衡進行探索,在發揮市場作用,構建玉米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確保農產品產業鏈條的市場化運作的同時,還能發揮價格支持和補貼政策功能,構建獨立於市場價格波動之外且科學合理可持續的收入穩定機制,保護農民的種糧收益,並解決農民的賣糧渠道問題。

據瞭解,目前“玉米收入保險+期貨”模式已在簡陽雲龍鎮、三合鎮、禾豐鎮、平武鎮等8個鄉鎮開展了試點工作。“在我們今年試點的基礎上,我們會總結我們在工作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減少它的風險因素,下一步爭取能夠在全市全省進行推廣。”李兵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