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明成爲一種永久的習慣

讓文明成為一種永久的習慣

讓文明成為一種永久的習慣

讓文明成為一種永久的習慣


文明,其實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文明和不文明都是習慣使然,有文明習慣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不經意間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都是文明的體現。文明是人們舉手投足凝結成的美麗,是人們共創、共建、共享的幸福之果。如今,漫步九江的大街小巷,文明氣息不僅表現在優美的城市環境中,更體現在市民的行動上。

我以為,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建設文明城市,不僅是城市的榮譽,還與每一位市民的言行舉止息息相關,能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實實在在從中受益。當文明成為一種習慣,就會升華為無往不勝的城市精神,我們的明天就會更美好。所以,一座城市的文明應該是立體的,應該體現在城市的方方面面。

隨著九江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不斷推進,文明、和諧、安全、暢通的道路交通不斷提升,交管二大隊制定長效管理機制,組建了一批特色鮮明、分工細化的志願者勸導服務隊,通過“小手拉大手”、“小喇叭喊話” 等活動,不斷深入開展交通秩序大排查、大整頓行動,加大對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中關於道路通行規定行為治理力度。此舉不僅有助於推進道路安全暢通、提高全社會交通法治意識,對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面提升社會公德意識更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升級”。為此,行人跨越護欄、隨意穿越馬路、電動車和非機動車“橫衝直撞”等深受群眾詬病的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道路更加安全暢通,交通文明程度明顯提升,煥然一新的文明出行秩序更是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如今,在潯城,你會發現文明交通已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大家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著這座城市。

  誠然,一個地區、一座城市,文明程度不僅要看城市基礎設施、社區建設、市容環境等硬件的建設,更要看其文明出行程度。因為,交通安全來自於文明、有序的交通環境。構建安全、暢通、和諧、文明的交通環境,就要讓文明出行的意識成為一種習慣。這不僅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更是對自己和他人財產的一種責任。

讓文明出行成為一種習慣,就要把交通安全觀念轉化為實際行動。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倡導交通文明,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和負責。要積極倡導行文明路、開文明車。不闖紅燈、不亂穿馬路,不翻越交通隔離設施;不超速不搶道,酒後不駕車,斑馬線上要避讓行人,不和信號燈搶時間,讓交通參與者都能遵守規定且能夠做到相互禮讓。

讓文明出行成為一種習慣,就要嚴格執法,不斷健全懲罰機制。要像規範機動車那樣,強化對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的治理力度,不斷提升其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成本;配備巡控警力和固定點位,依法制止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的違法行為;加強防範措施,不斷完善道路防護設施,減少和避免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的違法行為。

讓文明出行成為一種習慣,就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以遵守交通法規為榮,以違法交通法規為恥”文明出行氛圍。選樹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的先進典型,讓文明交通參與者和機構得到尊重;加大對交通陋習的曝光,讓深受詬病的交通違法行為無處遁形;通過廣泛宣傳,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這樣的規則意識深入人心,引導交通參與者崇尚文明交通、遵守交通法規,使每位居民都成為文明交通的實踐者、傳播者和推動者。

人,是文明的主體。提高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關鍵在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關鍵也在人;讓市民在紅綠燈下講文明,在斑馬線上知榮辱;讓市民更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市民素質的提升,引導市民形成講文明、講安全的良好氛圍。所以,安全出行、文明出行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的現實圖景。文明出行也是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最好體現,只要每個交通參與者都遵守規則、各行其道,嚴格按照交通指示標誌行走或行駛,讓文明出行的意識紮根於內心深處,文明出行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交通文明程度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當然,文明習慣的形成必定也不是一朝一夕可成,須在潛移默化中運行。孟子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我們能從自己做起,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文明就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進而內化為每一個九江人的高尚精神。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我們每個人邁出文明的一小步,都會使我們的城市文明前進一大步,讓我們每個人都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從體現城市文明的每個細節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積澱成城市文明的品格。

九江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如何讓這種文化積澱內化為富有現代文明氣息的城市文化品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這離不開咱普通老百姓文明素質的養成。如此,九江因為有了文明的市民而變得更加從容,更加美麗。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市民素養品質真的是提高了。也是啊,生活在美麗的環境裡,又有誰捨得破壞自己的家園呢?(九江市公安局交管支隊第二大隊 羅旭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