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錢包」才能買套房,可很多人一個錢包都沒有

最近“六個錢包”火了,筆者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表示不明覺厲一臉懵逼,以前只知道“六個核桃”,這“六個錢包”又是哪裡冒出來的品牌。度娘一下才知道原來是著名經濟學家樊綱關於年輕人買房的一個論述。

“六個錢包”才能買套房,可很多人一個錢包都沒有

大致意思如下:

夫妻雙方的父母,夫妻雙方父母各自的父母,也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2,三代人六個錢包幫子女湊個首付買個房。

真話不好聽,好聽的不是真話,樊綱此言一出,在網上被罵了一通其實挺冤,他不過是說出了實話而已,也是為年輕人買剛需房想這麼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如果你不服氣,請你想一個更好的辦法,獎勵你一套房也想不出啊。畢竟房價已經漲到天價了,並且還再漲,不買只會更買不起,而結婚生孩子又不得不要一套剛需。

有人會說,買不起房可以租房住啊,可是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買房子很貴租房能便宜嗎。比如,深圳一個20幾平暗無天日24小時見不到太陽的城中村出租屋,沒有兩千塊租不下來,好一些的單身公寓、小區兩房沒有五六千很難租到,三房更是七八千甚至上萬,你願意花掉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去租房嗎?真相是殘酷的,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沒有長輩幫助,又沒有一份非常高收入的工作,恐怕是既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所以很多人在市中心上班,卻只能住在郊區,筆者的一位朋友在北京奧森附近上班,可卻住在房山,上下班來回往返竟需要六個小時,人生的四分之一要花在上下班途中,真是一把辛酸淚。

還有人說了,買套房要掏空三代人六個錢包,這也太誇張了吧。事實上一點都不誇張。在地產領域,有一個指數叫“房價收入比”,也就是房屋總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比值越高,買房的難度就越大。以深圳為例,房價收入比為40.42,一般認為3—6是正常的比值,可深圳遠遠超過,一套普通的兩房,價格在400—500萬左右,首付需要120萬—150萬,就算是月薪一萬,兩夫妻不吃不喝,也需要六到八年才能攢夠首付。然而月薪一萬在深圳只能勉強維持正常的生活,因為房租一個月得幾千,加上其他生活開支,生了小孩之後還有奶粉錢,三歲開始還要上幼兒園,深圳的幼兒園少則一年一萬多,多則幾萬十幾萬,所以月薪一萬隻能過得很磕巴,不靠“六個錢包”想買房幾乎是不可能。

“六個錢包”才能買套房,可很多人一個錢包都沒有

“六個錢包”才能買套房,可很多人一個錢包都沒有

圖 深圳的城中村和高樓小區對比

買不起房,生不起小孩,這恐怕是大城市年輕人都要面對的人生難題。孩子到了義務教育階段,雖然不需要交學費了,但是各種補習班卻是天價,月薪三萬不夠孩子一個暑假這是現實。更天價的是學區房,一個好學校的學區房,就算是再破再爛,十幾萬一平那都是哄搶。變態的應試教育制度,再加上教育資源嚴重分配不均,導致了這種更為變態的房價。

三代都是城市戶口的年輕人,才能湊齊這“六個錢包”,而進城的第一代,他們不僅沒有“六個錢包”,恐怕一個錢包都是癟的。掏空父母一輩子的積蓄好不容易上了大學進了城,原以為可以翻身得解放轉過頭來反哺父母,結果發現比摩天大樓還高的房價實在是讓人難以企及,而農村的父母沒有社保也沒有退休金,生個大病恐怕整個家庭都垮了,不僅買不起房,還生不起病。

都說樓市是個大泡沫,可這個泡沫看樣子不是鐵做的那也是橡膠做的,又大又堅韌,簡直牢不可破,並且越調控越高,難以遏制。看起來這個泡沫倒像是個熱的發燙的炮彈,一旦爆炸,都不知如何收場。吃瓜群眾也不要罵推銷“六個錢包”的樊綱,畢竟高房價不是他的錯,更何況有“六個錢包”的是少數的幸運兒,無老可啃的年輕人還是想辦法去充實自己那個錢包,否則連欣賞美麗泡沫的機會都沒有,卻還要住著價格一點不便宜、環境一點不優美的城中村。

訂閱“陽觀俯察”就可以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