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峯山脈里最美的饋贈

2018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大創新產品”之“鷹嘴界”有機紅茶:遠銷海外的有機茶,帶動農民致富

夏日的雪峰山脈,蒼翠挺拔,起伏連綿。位於山脈南面的會同縣寶田鄉巖鷹坡,120個山頭全部種上了有機茶,成為全省海拔較高、集中成片最大的高山有機茶園。

雪峰山脈裡最美的饋贈

(▲藍天白雲下的漫山茶樹)

一片片綠油油的梯田茶園隨著山勢延伸開來,宛如一條條寬闊的綠帶。踏入其中,茶海、茶樹、茶葉、茶香……五官感知的全是綠。

蜿蜒於成片茶園之間的鄉間水泥路上躺著很多因前些天下雨從土裡鑽出來的蚯蚓,被炎炎夏日曬幹鋪散開來。“正因為我們是有機茶園,才能看見這樣的景象,在別的茶園是很難看到的。”湖南會同寶田茶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曹書安告訴記者,之前有外商過來考察,看到這些蚯蚓連連稱讚。

從2004年至今,寶田茶廠從水、路、電都不通,到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從1000畝荒廢的老茶園到自有茶園面積3000多畝、輻射面積近萬畝;從破舊的老廠房到建起加工廠房3000餘平方米,3條不同產品名優茶生產線,具有年生產各類名優綠茶、紅茶、黑茶等2000餘噸的加工能力。在自身跨越發展的同時,也為周邊農戶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純天然有機茶園,榮獲多項榮譽

湖南會同寶田茶業有限公司是湖南瀟湘茶業有限公司下屬控股企業,成立於2007年1月,註冊資本500萬元,是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茶企業。2016年被認定為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雪峰山脈裡最美的饋贈

(▲茶農採茶

公司茶園已通過農業部標準化茶園驗收和BCS國際有機茶認證,是我省集中連片規模最大的標準化有機茶園。茶園平均海拔700米,年雲霧繚繞,方圓百公里無任何工業汙染源,周邊無農田、農殘汙染,是天然的有機茶園,2016年被評為“湖南省十大最美茶園”。

會同寶田公司始終堅持有機生產理念,提出“寶田有機茶,走向全世界”的口號,茶園生產管理中不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嚴格按有機生產規程開展生產管理。

公司通過了“SC”認證、“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茶園建設已獲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標準化茶園證書。“鷹嘴界”牌已獲“湖南省著名商標”,產品通過“BCS”國際有機產品認證。公司與省內茶業專業院校、科研單位及大型茶業企業緊密聯繫,擁有省內獨有的有機茶生產、加工、儲運的成套技術標準。

公司產品先後獲得以下榮譽:2007年中國(長沙)國際食用菌產業博覽會湖南農產品金獎;2008年獲第五屆湖南西部農博會優質農產品金獎;2010年獲第六屆湖南西部農博會優質農產品金獎。

茶祖故里的有機茶,茶香遠播海外

都說“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會同縣是茶祖神農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時到今日,會同民間還保留著以茶祭祖、以茶待客、以茶用藥的風俗,在婚嫁習俗中茶的作用和地位更是不可替代。深厚的文化淵源,為會同茶葉賦予了神秘的色彩;而寶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更讓它天賦異稟、品質出眾。

雪峰山脈裡最美的饋贈

(▲茶農培訓

巖鷹坡最高海拔840米,氣候涼爽宜人,雨量充足,土層深厚,PH值呈微酸性,全年有霧期在100天以上,方圓近百公里無大氣汙染和地質汙染,是天然、理想的有機茶園。好山、好水,出好茶。寶田公司出品的“鷹嘴界”界牌綠茶,具有“慄香濃郁,回味甘醇”的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已獲歐盟ECOCERT國際有機產品認證和“湖南省著名商標”。

上世紀七十年代,會同縣大力發展茶園,第一個規模茶園就建在這裡。只是後來,因市場變化等原因,95%的茶園荒蕪。2004年,退了休的粟澤煜來到這裡重振茶場。2007年,瀟湘茶業投資控股,為公司注入資金、技術、項目,茶場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背靠“瀟湘”大樹,公司全面推廣有機茶種植,並積極發展茶葉加工,延伸了產業鏈條。

在公司的帶領下,當地人學會了種有機茶、願意種有機茶,用生態助推有機,用有機守護生態,形成了茶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寶田茶園從過去的一千畝發展到近萬畝,公司獲得“ECOCERT”、“BCS”頒發的“EU”、“NOP”(歐盟和美國)有機證書,產品可直接出口歐盟和美國等地。公司每年出口幹茶300-500噸,佔銷售總量的80%,成為全縣唯一的出口創匯企業。

發揮龍頭作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形式為百姓增收

2008年,寶田茶業有限公司出臺了一份文件,文件規定:“鼓勵茶場周邊農戶發展茶園,公司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支持,並每年每畝給予農戶200元補貼,連續補貼三年。公司訂單收購農戶自有茶園的鮮葉,收購價格為同一標準下公司自有茶園鮮葉價格的2倍。”2008-2009年,周邊農戶共計新開茶園200畝,公司負責提供茶苗70萬株,有機肥1000t,培訓茶農300人次。到2016年,農戶自有茶園均已進入豐產期,每畝年收入5000元,戶均增收近9000元。

雪峰山脈裡最美的饋贈

(▲茶農排隊領款

2010年,扶持農戶建設茶園模式弊端顯露,一是由於當地農戶沒有種茶傳統且經濟實力都很弱,很難廣泛發動群眾,而是農戶為追求高產和省事,使用化肥和除草劑,鮮葉無法保證達到有機標準。於是,寶田公司開始新模式探索:成立專業合作社,將農戶組織起來,農戶通過土地、投工、投資入股合作社,茶園由合作社統一管理,這樣一來,農民經濟實力不足,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得到解決。2010年,第一家合作社會同縣廖家茶葉專業合作社由公司領辦成立,此後,陸續領辦專業合作社6家,吸納近2000戶農民入社,通過合作社開闢茶園近2000畝。

2015年5月,省扶貧辦王志群主任到會同寶田基地考察調研,聽取了基地負責人對茶產業助農增收情況的彙報,對“委託扶貧”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初步選定湖南會同寶田茶業有限公司為委託扶貧項目試點單位。

2015年7月,副省長戴道晉率省扶貧辦、省發改委、省農委、省農信社等部門負責人到會同寶田基地調研,聽取了會同縣關於實施委託扶貧項目的彙報,正式確定由湖南會同寶田茶業有限公司實施委託扶貧項目。

雪峰山脈裡最美的饋贈

(▲茶農採茶

受會同縣寶田鄉等3個鄉鎮16個村4962名貧困人口的委託,湖南會同寶田茶業有限公司新建2000畝茶園幫助貧困農戶脫貧致富。茶園建設資金由財政扶貧資金、縣級財政整合資金、扶貧金融貸款投入,由公司統一建設、統一經營管理,茶園收益按7:1:1:1分配給貧困農戶、村集體、合作社和公司,其中70%的收益由貧困農戶按扶貧資金投入比例享受分紅。截止2016年3月底,委託扶貧項目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建成茶園1973.52畝。

2017年,會同縣將茶葉產業作為重點扶貧產業,在全縣的多個鄉鎮推廣發展。湖南會同寶田茶業有限公司作為技術服務單位大力支持全縣產業發展。到2017年3月底,公司組織8名技術骨幹在全縣5個鄉鎮的茶園基地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技術服務,指導茶園建設,組織運送茶苗近千萬株,培訓農戶近1000人次。

按照“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市場走的精準扶貧原則。未來五年,會同將大力發展茶產業,在全縣新增茶園3-5萬畝,發展有機茶1.5萬畝。打好綠色牌、生態牌,將茶產業與旅遊融合,與扶貧結合,讓茶真正成為富民強縣的‘綠色金礦’。

今天的寶田,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返鄉務工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寶田正一步步向著富饒美麗幸福的新農村邁進。

雪峰山脈裡最美的饋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