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一位"70后"的回忆:那些年,我们是这样上学的

改革开放40周年|一位

改革开放40周年|一位
改革开放40周年|一位

30多年前,过生日那天,因为向母亲要一碗蛋炒饭而被凶了一顿的龚远红,除了感到委屈外,未曾想到今天的生活会变得这么好。

读小学时,坐在教室里,寒风从窗户对穿而过,她也没有想到现在的教室会安装电风扇、取暖器,甚至是空调。细数这些变化,她认为,改革开放后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有实力、有条件办更好的教育。

改革开放40周年|一位

龚远红

龚远红1978年出生在一个小集镇上。

改革开放40周年|一位

上小学时,她家离学校很近。那时候,作为一个“半边户”家庭的孩子,比起其他来自更偏远村子的孩子,条件算好的。尽管如此,她记忆中在上初中以前,从未获得过零花钱,每天也只吃得起两餐饭。

那时,龚远红看到,有些同学为了上学很不容易。比如,下雨天,提前来到学校的她,常常会看到披着蓑衣或者用塑料薄膜当雨衣的同学们,浑身湿透地走进教室。

不过,这些同学也会有令龚远红羡慕的时候,因为离学校远,有时家长会给他们几分钱的零花钱,在校园门口买一碗米豆腐当做早饭。这样的“待遇”只有在她考上中学后才有,开学的第一天,母亲给了她两元钱当做一个月的零花钱,但在她记忆中,这样的“待遇”也仅此一次。

红薯、土豆、苞谷面,吃的简单,上学时的文具用品也十分有限。龚远红说,她印象深刻的是书包,从最开始的军绿色斜挎布包,到后来的塑料提环的布口袋,像现在的孩子们用的双肩包那时见都未曾见过。有一年,父亲送了她一个印有图案、背面还有乘法口诀表的铁皮文具盒,让她开心了很久。

那时的校园也可以用简陋来形容。黑板是用油漆在墙上刷了一层黑色。一栋房子里,下面是教师宿舍,上面是教室,墙壁上不时会脱落一块灰浆;操场是用石头铺就而成,到处是坑坑洼洼,唯一的体育设备就是用石头垒砌成的乒乓球台。

如今,她的母校早已变了模样。不仅学生人数和校园面积增加了几倍,教学楼、办公楼、宿舍区、食堂等一应俱全,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除了物质方面的,还有令龚远红印象比较深的是以前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她讲了一件事,大约在她读小学6年级的时候,她与同学一起去找其父亲拿报名费。当他们找到同学的父亲时,他正在打牌,两人就在旁边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拿到35元钱的报名费,最终,那名同学也就因此辍学了。那一年,班上与这名同学一起辍学的还有20几人,占到了一半左右。

龚远红还记得她的外公曾说过一句话,“只有鼎罐煮莽莽,没有鼎罐煮文章”。

到了今天,大家最重视的就是子女的教育,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条件最好的教育。

1998年,从酉阳民族师范学校毕业的龚远红到原区中(现实验中学)教书,到今年刚好20年。这些年,她亲眼看到了学校的点滴变化。最初,教室是白天当教室用晚上当寝室,旗杆是一根摇摇欲坠的木棒,操场是用煤渣铺成的。几年后,学校才专门修了一栋宿舍楼,修了公共厕所。前几年,学校全部普及新式黑板,由原来的“黑板”变成“白板”,书写也不再用粉笔了。

改革开放40周年|一位

龚远红表示,改革开放40年,学校的教学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她希望,整个社会对教师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

大家都在看

改革开放40周年|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