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明清瓷器上的繪畫藝術,很多人注重研究的是青料、粉彩、紋飾,還有就是歷史故事、任務等等,而很少有人研究風在瓷器上的藝術表現手法。其實早在唐代,畫家吳道子繪畫裡便有“吳帶當風”之稱。他筆下的佛像,筆勢圓轉,所畫衣帶如被風吹拂,故借所畫人物、衣袖、飄帶的迎風起舞的動勢,突出了人體曲線和衣著自然結合的美。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仿宣德青花松竹梅紋盤

明崇禎青花韓信拜將圖瓷花插,所繪史稱:韓信足智多謀善用兵,為蕭何賞識,向劉邦推薦,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並採納了韓信迎三秦東向以爭天下之策,完成了西漢統一大業。此花插造型,殊為少見。外壁通景繪青花人物紋,山石掩映的點將臺上,軍帳前旌旗林立,大將韓信頭戴盔纓,身穿鎧甲,面露微笑。 臺下劉邦立於地毯之上,頭頂鹵簿導蓋,身著百花袍呈作拜將揖狀。身後眾官員交頭接耳,滿臉詫異,周圍站立幾名武士,手持各式兵器,人物形象極為生動。但全圖不見樹搖、不見旌旗招展。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紋盤

皇帝老兒的龍威,往往被人們稱為沐浴皇恩。這在古代科舉時代,是許多讀書人為考進士中狀元為之奮鬥一生的動力。明清瓷器畫中有不少反映此類科舉題材的生活寫照。

清康熙五彩鍾馗嫁妹紋筆筒便是一例。民間傳說鍾馗有個同鄉好友叫杜平,為人樂善好施,資助鍾馗赴京應試。鍾馗因面貌醜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的資格,一怒之下,撞階而死。杜平將他安葬。鍾馗做了鬼王之後,擔心妹妹無人照顧,便想到了杜平,為報答杜平生前之恩,他親率鬼卒在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鍾馗也就安心去做他的鬼王去了。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仿青花嬰戲紋碗

清乾隆漁樵耕讀紋粉彩碗畫的是石橋流水,柳岸綠蔭,一書童捧書,面對一老面書生,那書生一手背後,一手遙指前方。這前方大概是自己嚮往的美景良辰吧!但是,畫面在老面書生的背後露出一把摺扇半邊,卻暗示著這春風似無情。時光如風去無影,年年舉業催人老。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仿青花纏枝蓮紋瓶

“筆性”是書畫家表達自己性情、理想與精神追求的意境。筆性是無形的,如同風一樣,但有跡可循。在許多明清瓷器作品中,筆性往往通過借景以線條顯現出來。個性的學養和時代的人格是筆性的本真,也是一個時代畫家的真實文化流露。畫家不同的性情使筆性下的風充滿了活力,這些清晰、鮮活的印跡,顯現著人和自然共有的精神氣息。歷史上瓷上畫的風,作品有很多,畫家藉助歷史的故事,把筆性中包含的人性,在畫中得以精神延伸,是人生藝術化、理想化的表露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琺琅彩花卉紋瓶

琺琅彩花卉紋瓶,高20.4cm,口徑4.8cm,足徑4.3cm。

瓶小口,短頸,圓肩,肩下漸收,圈足。瓶外壁白釉上以各色琺琅彩料繪月季、天竹、臘梅、蘭花、山石圖案。肩部空白處以墨彩題“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五言詩兩句,配以胭脂彩方形印章,引首為“佳麗”,下首為“金成”、“旭映”。外底藍料彩雙方欄內“乾隆年制”雙行四字款。18682150234(微信同號)

此瓶造型端莊秀美,胎體輕薄細膩,以紅、黃、綠、粉、藍等色繪奼紫嫣紅的花朵,在如雪似玉的釉面上,顯得嬌豔嫵媚,栩栩如生。畫面佈局承中國繪畫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傳統,頗具藝術感染力。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松石綠地礬紅彩雲蝠紋葫蘆瓶

松石綠地礬紅彩雲蝠紋葫蘆瓶,清乾隆,口徑3.5cm,底徑11.4cm,高33.3cm。

瓶呈寶葫蘆形,小口,短頸,上腹較小,下腹較大。束腰。圈足。瓶內施松石綠釉,外壁松石綠地礬紅彩雲蝠紋裝飾。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中心留白,礬紅彩單方欄內署礬紅彩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葫蘆形瓶是中國古代陶瓷中的傳統造型,葫蘆的多籽與纏繞的藤蔓被人類賦予多子多孫和延綿不斷繁衍的含義。葫蘆也是道教的聖物,既是通往仙境的法物,也是存放金丹的容器。瓶上的“紅蝠”與“洪福”諧音,寓意“洪福齊天”。

此瓶造型飽滿端莊,無論是紋樣還是造型均反映了乾隆時期對“福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粉彩勾蓮紋天球瓶

粉彩勾蓮紋天球瓶,清乾隆,高29cm,口徑5.8cm,足徑8.7cm。

瓶直口,長頸,球形腹,圈足。

全器施粉彩紋飾。口沿下為黃地松石色雲頭紋,頸部和腹部均以粉色地粉彩繪製,主題紋飾為勾蓮紋,蓮花枝葉舒展,枝莖和花朵以綠、白、紅、藍、黃等各種色彩間繪。近底部繪蓮瓣紋。器裡及足底均為松石綠釉。足內書紅彩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此器仿明代宣德瓷器造型,器形規整,紋飾構圖疏朗有致,色彩明豔,為典型的宮廷陳設用瓷。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綠地粉彩嬰戲紋雙螭耳撇口瓶

綠地粉彩嬰戲紋雙螭耳撇口瓶,清乾隆,高75cm,口徑26cm,足徑24cm。

瓶撇口,束頸,頸上飾一對螭耳,折肩,腹漸斂,圈足。瓶內施淡綠釉。外頸部飾淡綠釉粉彩纏枝花紋,間繪蝙蝠銜 “壽”字、“卍”字紋帶,並分別以雲頭紋、變形蓮瓣紋為上下邊飾。螭耳上飾青花點珠紋。肩飾粉地粉彩回紋一週。腹部的主題紋飾為白地粉彩嬰戲紋,描繪了在遠山近水、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洞石花卉之間,眾多的嬰孩嬉戲其中,他們有的燃爆竹,有的騎紙馬,有的耍龍舞魚,有的吹奏樂器、敲鑼打鼓,氣氛十分活躍。主題紋飾的上邊飾粉彩如意雲頭紋,下邊飾如意雲頭紋和折枝花卉紋。足牆上飾粉彩回紋一週。足內施白釉,書“大清乾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書款。

瓷瓶的螭耳仿商代青銅器,頗具古意。主題紋飾嬰戲圖是中國傳統的裝飾紋樣。此瓶形體碩大,器形規整,釉彩亮麗鮮豔,紋飾細膩生動,意境歡樂喜慶,是乾隆官窯器中的精美之作。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鬥彩嬰戲圖玉壺春瓶

鬥彩嬰戲圖玉壺春瓶,清乾隆,高21.5cm,口徑6.9cm,足徑7.4cm。

瓶圓唇,撇口,細頸,溜肩,垂腹飽滿,圈足,足跟外撇。通身以鬥彩裝飾。腹部繪通景庭院嬰戲圖為主題圖案。以竹石、芭蕉、欄杆、野花作襯景,16童子或捉迷藏,或鬥蟋蟀,或抬槓等,衣服色彩各異,並加以描金。瓶頸部飾變形蕉葉紋、黃地折枝花紋和垂如意頭紋。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足部飾回紋一週。瓶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將金彩引入鬥彩畫面是乾隆鬥彩瓷器的顯著特徵,它既豐富了釉上彩的種類,又使畫面呈現出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粉彩嬰戲瓶

粉彩嬰戲瓶,清乾隆,高19.3cm,口徑5.5cm,足徑6cm。

瓶撇口,細頸,橢圓形腹部,圈足。通體在白釉上飾粉彩繪一群眉清目秀、雪白粉嫩的小童敲鑼打鼓、燃放爆竹的節慶嬉戲景象。口、足邊描飾金釉,瓶內壁施綠釉,底綠釉上藍料彩雙方欄內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乾隆時期的嬰戲圖多出自供奉內廷的畫家金廷標筆下。金廷標繪製的兒童姿態多樣,動作誇張,畫面多呈熱鬧愉悅的氣氛。嬰戲圖是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之一,用以描繪“黃髮垂髫並怡然自得”的桃園美景和太平盛世。清代經康、雍父子之經營,攤丁入畝的成功推行,到乾隆時民族矛盾已相對化解,兩千年的封建經濟臻於頂峰,謳歌盛世以及替乾隆皇帝歌功頌德的文章和圖畫也大量出現,各種工藝品上的嬰戲圖即其表現形式之一。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黃地青花纏枝花紋轉心瓶

黃地青花纏枝花紋轉心瓶,清乾隆,高19.8cm,口徑9.2cm,足徑11.3cm。

瓶撇口,短頸,扁圓腹,圈足外撇。內壁施松石綠釉。外壁通體以黃地青花裝飾。口沿下繪卷草紋,頸部繪仰蕉葉紋及圓點紋,肩部繪回紋及如意雲頭紋。腹部上、下繪纏枝蓮紋,中部為鏤空仰覆勾蓮“T”字形紋。瓶內套一小瓶,與外瓶口部相連,可以轉動。小瓶以紫紅彩為地,上繪梅樹一株。圈足內施松石綠釉,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部鏤空,上下互不相連,可作微小移動,但不能拆開。這種工藝被稱作“交泰”,寓意“上下一體,天下太平,萬事如意。”經查唐英奏摺,可知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和協造之催總老格曾“新擬得夾層玲瓏交泰瓶等共九件,謹恭折送京呈進”。此交泰轉心瓶當為其中的一件。這是唐英為討乾隆皇帝的歡心而“自行擬造”的。

轉心瓶為乾隆時的創新品種,其造型新穎奇巧,工藝水平極為高超。

仿故宮瓷器與故宮瓷器魚龍混珠,真假難辨

黃地粉彩鏤空干支字象耳轉心瓶

黃地粉彩鏤空干支字象耳轉心瓶,清乾隆,高40.2cm,口徑19.2cm,足徑21.1cm。

瓶口外撇,短粗頸,頸兩側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瓶內套一直腹小瓶,與外瓶頸部相接,可以轉動。小瓶白釉地上飾粉彩。瓶頸與肩兩部位,各繪12個開光,上下相對。頸部開光中,有楷書“萬年”、“甲子”及篆書天干名;肩部開光內篆書地支名。腹部飾黃地軋道的纏枝花紋,並鏤空出4組四季園景開光景窗,透過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嬰戲圖,童子們或騎馬、或打太極旗、或持傘蓋、或擊鼓、或打燈籠,千姿百態。瓶之象耳、口沿及鏤空景窗邊緣部位均施金彩。瓶內施松石綠釉。底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的口、頸部位皆能轉動,尤其是頸、肩部開光對合組成一部萬年曆。瓶體須三部分分別燒繪,在工藝過程中,各部位的收縮比例要控制好,避免在組裝、粘接、補彩後出現紕漏。這件陳設器是乾隆八年(1743年)後特製的新式品種。因唐英奏摺稱乾隆八年“工匠人等以開春正當甲子萬年之始”,“復敬謹造得萬年甲子筆筒一對,循環如意,蝠輳連綿”。由此可知,此件萬年甲子鏤空轉心瓶亦當是乾隆八年製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