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武》到《江湖儿女》,贾樟柯重新定义江湖生活

​以“江湖”为名的贾樟柯,在电影《江湖儿女》中不单是在时代的巨变中去洞悉人的情与义。其还借剧情的发展串联起了自己过往几乎所有的作品,这使电影所承载的除了本身的情感外,更还是贾樟柯借时代变迁去完成的一场对自我作品的追溯,由此所衍生的江湖,既是属于贾樟柯的,更是属于所有人的。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贾樟柯重新定义江湖生活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贾樟柯对现实主义的坚守是其创作的源泉,而作为一部贾樟柯预以集大成之作的《江湖儿女》,其电影人物的设定其实与最早的《小武》一样,同样都是游走于社会边缘的边缘人,同样所着墨的都是在现代社会金钱至上的浪潮下人性的沉沦,只不过这一次主角从扒手小武变成了一模特巧巧。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贾樟柯重新定义江湖生活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他的汾阳变了,江湖也变了。

看贾樟柯的电影,一直以来,我看的其实就是时间和空间,以及时空下的那些人,那些人的面孔。

在“变化”中,贾樟柯也总是想要去探寻“永恒”。

《江湖儿女》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贾樟柯重新定义江湖生活

我个人对片名的解读是:江湖日久,儿女情长;日久则变,情长难了。

在这部影片中,江湖是变化的,是不定的,时空是不断变迁的。

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巧巧,从大同到奉节,再到克拉玛依,最后回到大同,在江湖中历尽辛苦,漂泊不定。

《江湖儿女》中的巧巧本是一名模特,却为了保护自己的涉黑男友斌哥在一场暴力事件中鸣枪示警,也是为了保护斌哥,她最终选择在了在警察面前声称枪是自己的,因此被判入狱5年。

出狱后的巧巧人生的轨迹也随之改写,她为之奉献付出的男人却并没能在出狱时给她哪怕点滴的温情,而乔乔在以暴制暴江湖中的成长,她与斌哥的爱恨纠葛构建起了电影的主线,在这个以女性为主角的情感中,源于女性情感的细腻温润与江湖的残酷虚伪形成了尤为鲜明的对比。

看完了《江湖儿女》,我意识到自己其实还是低估了贾樟柯。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贾樟柯重新定义江湖生活

他越来越高明了。他的高明不在于他可以在自己的电影里塞进去多少隐喻,埋进去多少思考,而是因为他终于顿悟,开始用“不表达”的方式表达了。

我们可以从无数个角度解读《江湖儿女》,但都不如我们不去深究它的意义。

最好的回味方式,莫过于回归故事本身,回归人物本身,回归情感本身。

这情,是苍凉的,又是温暖的;那是怀旧的,又是崭新的。

我们八零九零后这代人,以及我们的上一代人,受的其实都是“大”的教育。中国人总是习惯于有集体的存在,忽略个人的情感。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贾樟柯重新定义江湖生活

《江湖儿女》像是“水”,柔能克刚。足够克制,又足够精确。

整部电影中,我们甚至看不到男女主人公有亲吻的画面,贾樟柯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两人爱情的热烈。

我们不会知道巧巧和斌哥如何相识相爱。

但我们知道的爱情是那样炽热地燃烧过。

在大同的街头,身为黑道大佬的斌哥遭遇了生命之危,是巧巧不顾自身安危,甘愿坐牢也毅然开枪救了斌哥。

当她到奉节找到斌哥时,斌哥已经有了新的女友,而她在奉节所经历的一切心酸苦楚,都无法再对面前的昔日爱侣倾诉。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贾樟柯重新定义江湖生活

“你是用这只手开枪的吧。”

巧巧说,错了,是右手。

一个细节,什么情感就都出来了。

这就是贾樟柯,这就是《江湖儿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