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故事|陳永明:假肢助其騰飛

长江故事|陈永明:假肢助其腾飞

陳永明是不幸的,23歲時,他就被車禍奪去了左大腿,成了一個截肢殘疾人;然而,陳永明又是幸運的,30歲那年,他裝上了假肢,重獲新生;現年48歲的他,通過勤勞致富,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长江故事|陈永明:假肢助其腾飞

陳永明到中心裝配假肢

不幸降臨,一夜之間變成殘疾

陳永明1970年生於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樂百道街道辦事處的一個城郊村莊。1993年1月6日這一天,陳永明像往常一樣,開著拖拉機去幫別人拉貨,不料在返回途中災難降臨,發生了嚴重交通事故。在醫院醒來時,他已失去了左大腿。看見守在自己身邊淚如雨下、傷心欲絕的妻子和父母,他不禁失聲痛哭。當時,陳永明剛結婚兩年,還有一個剛滿週歲的兒子,本來充滿幸福的日子才剛剛開始,但是這場意外,讓這個原本身體強壯的小夥子,一下變成了殘疾人,以後的人生道路充滿了荊棘。截肢後他無比的失落和痛苦,殘酷的現實讓陳永明對未來失去了信心,背上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從此,陳永明變得沉默寡言,脾氣暴躁。出院後,把自己鎖在房間裡避免和任何人接觸,成了一個頹廢之人。

承受困難,殘疾之軀勇敢面對

痛苦的日子在一天天過去。一天下午,陳永明的妻子抱著兒子來到房間裡,兒子的一句“爸爸”讓陳永明不禁一怔,看著天真可愛的兒子和不離不棄的妻子,陳永明如夢初醒,妻子對他說“無論現實對我們多麼殘酷,但只要還活著,生活就要繼續”從那以後陳永明開始拄著柺杖重新站起來,盡力幫助家裡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後來他靠著截肢前的駕駛技術,開起了港田三輪車,在城邊拉客維持生活。然而,窘困的家庭無法支付高昂的假肢裝配費用,陳永明陷入憂傷和迷茫的境地,對生活重拾希望的他還是不知何去何從。

裝上“新肢”,重獲新生

2001年8月,紅河州假肢裝配中心在開遠成立,是陳永明重獲新生的標誌。陳永明到開遠市殘聯詢問政策時得知,開遠市不但成立了州級假肢裝配中心,而且還有對殘疾人的扶持政策,他十分高興,決定安裝假肢。他主動來到假肢中心接受篩查,假肢裝配師餘景洪為他檢查,測量和取型製作,很快就為陳永明製作安裝了假肢。陳永明成為了第一批長江新里程計劃假肢裝配項目受益的殘疾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他熟練了假肢行走,邁開了堅定的人生步伐,陳永明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從此他將走上了勤勞致富的道路。

安裝假肢以後,陳永明行走自如,過去做不了的事情,現在又能做了。又重新燃起了對未來的希望,他賣掉港田三輪車,和親戚朋友借了點錢,湊上前些年開港田三輪車攢下來的積蓄,買了一輛中型貨車,請了一名駕駛員跑運輸。他坐在副駕駛上陪駕駛員一起運營,運輸香蕉,芒果等水果到四川、貴州、廣西等地,開始有了很可觀的收入。過了兩年,他又買了一輛大貨車,請了駕駛員幫忙開車,他自己負責找貨,生意越來越好。

2005年,充滿幹勁的他又在村子裡承包了42畝土地搞起了種植業,主要種植開遠特產水蜜桃和奈李,共計1300餘棵,總投資近百萬元。市殘聯補助他2萬元修建了一座地間蓄水池,果園得到了有效灌溉;農業局的技術人員經常上門去指導,還補助了部分肥料。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近年來,他種植的密桃、奈李品質佳、產量高,深受消費者喜愛,蜜桃、奈李銷量列全村第一,收入一年比一年可觀。2014年的收益最高達30多萬元。現在果園裡請了5個工人幫自己管理著果園。在發展果園的同時,陳永明不忘發展運輸業,最多時擁有貨車6輛,自己當上名副其實的老闆。前些年,他家就蓋起了村裡的第一棟3層別墅,成為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在他的撫養、帶動下,如今他的兒子也成家立業了。

陳永明深情地說:“是殘聯幫助我樹立起了生活的信心,假肢讓我重新站立起來,是假肢改變了我的人生,我決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他以飽滿的熱情和實際行動證明,健全人能做到的事情,殘疾人也一定能做好,而且還要做的更好”。

长江故事|陈永明:假肢助其腾飞

陳永明在桃園裡做飯

长江故事|陈永明:假肢助其腾飞

陳永明在桃園裡修剪樹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