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寶馬紋身哥,如果讀點兒《論語》,或許就不至於命喪街頭

先看一則警情通報,我把圖片貼在下面,然後把文字附在圖片後面,如果您已經讀過這則新聞,知道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可以跳過這一段。

崑山寶馬紋身哥,如果讀點兒《論語》,或許就不至於命喪街頭

而且,我相信相當一部分經常上微博微信的朋友已經關注過這個新聞了。

28日18時許,崑山市公安局發通報稱,27日21時許,崑山市開發區震川路、順帆路路口發生一起刑事案件,120急救人員將兩名傷者送醫救治。

經初步調查,兩名傷者分別是劉某某(男,36歲)和於某某(男,41歲)。當晚,雙方在震川路、順帆路路口因行車問題引發口角導致衝突。衝突中雙方受傷,劉某某經搶救無效死亡,於某某沒有生命危險。

監控視頻顯示,27日21時36分,十字路口顯示為直行紅燈狀態,一輛黑色轎車突然右轉欲進入非機動車道,疑似與車道內一輛電動自行車發生碰撞。

劉某某從黑色轎車內下來走向自行車車主,對其進行推搡和踢打。隨後,劉某某返回轎車取出一把刀,持刀揮向騎電動自行車的男子,後被對方奪刀追砍倒地,並最終死亡。

這則新聞出來後,絕大多數人可能更關注一個問題,那就這個致人死亡屬於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

我不是法律專業人士,所以無法就這個問題發表什麼專業的看法。更何況有時候法律規定又和民意是擰巴著的,這其中涉及更深層次的法制建設問題。

崑山寶馬紋身哥,如果讀點兒《論語》,或許就不至於命喪街頭

贏者通吃,在我這裡行不通。我既不是贏者,更沒本事通吃,所以只結合我熟悉的領域談一點兒看法。

就如題目所言,如果這個崑山寶馬紋身男讀過一點兒《論語》,或許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命喪街頭。

或許您覺得我又會引用孔子說的什麼德行第一,仁者愛人之類的話。不,那都是很高的要求,對紋身哥這樣的人不大合適,我只說低一點兒的。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已經成為我們現在大家所熟知的一個成語,說的是季文子這個人做人做事非常謹慎小心,凡事必再三思量然後才開始行動。孔子聽到這個,說:“做事能夠想兩兩次,也就可以了。”

且不說像季文子那樣“三思而後行”,就是想兩次,或許也不至於那麼衝動,應該預知到可能的後果了。

想兩次,要想什麼?要想這件事情可能的後果,要想自己能否承擔得起這個後果。

一次,孔子的弟子樊遲問老師什麼是“崇德,修慝,辨惑。”孔子特別肯定了他所問的這個問題的價值。在談到什麼是“辨惑”時,孔子對樊遲說:“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辨惑”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辨別什麼樣的事是糊塗事”,說得再明白一些,就是怎麼做能讓自己不至於淪為一個糊塗蛋。孔子告誡樊遲說:“因為偶然的忿怒,就忘了自己是誰,甚至也忘了親爹親孃,這難道不是糊塗蛋嗎?”

(因“崇德、修慝”這兩個問題與本文關涉不大,故略去不談,想知道師生之間對話的全貌,可以參看《論語·顏淵第十二》的第21章)

其實,在《論語》中,孔子在很多處談到了類似的意思。比如,在談到“君子有九思”時,孔子就說“忿思難”,也就是將要發火的時候,就要思考一下會有什麼後患。

試想,如果這個紋身哥,但凡讀到一點這樣的東西,並且能夠放在心裡琢磨琢磨,或許都不至於出現今天這樣命喪街頭的後果。

當然,可能很多人會說我又在紙上談兵。像紋身哥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讀《論語》呢?這個話是有道理的。

所以,明眼人應該明白,我的文章不是寫給紋身哥的,因為他已經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聽不到我講什麼,也來不及後悔了。我的文章是寫給正在讀我的文章的每一個人。

當然,我們每一個人能多讀一點兒《論語》,很可能會更好。但反過來,也不能說不讀《論語》就一定會不好。那麼多人不讀《論語》,不也好好地活著呢嗎?所以這個不能逆推。

但是,不讀《論語》這樣的經典沒有關係,不過經典中所講的一些道理卻不可不明白。再退一步來說,這位紋身哥即使沒讀過《論語》,就是啟蒙讀物《三百千》中的《千字文》讀過一點兒,或許也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個下場。

《千字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禍因惡積,福緣善慶。”

之所以遭受某種禍事,一定不是偶然的,而是之前幹過大量的壞事,點滴積累的結果。同樣,能夠享受到某種福報,也是之前點點滴滴做好事的結果。

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沒有求證真偽,但從理性判斷來說相信是真的,因為如果一個日常遵紀守法的公民,絕不至於因為一點小小的衝突就拔刀相向,更何況這衝突是自己引起的,完全不佔理呢。

崑山寶馬紋身哥,如果讀點兒《論語》,或許就不至於命喪街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紋身哥今日所遭的殺身之禍,看似偶然,但並不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不遇到這樣的事情,明天也會遇到其他的一些傷及性命的事情。

我也想起來前一段時間的另外一個“網紅”——高鐵霸座男。或許這個霸座男覺得自己挺委屈,挺倒黴,怎麼就佔了座,就導致了這麼一系列不堪的後果。其實,這個“在讀博士”不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禍因惡積,福緣善慶。”

看看後來網上扒皮的那些事情,不能說壞事幹盡,也是做了很多壞事。這個霸座事件,一定意義上來說,是他之前乾的各種壞事的一個積累,到這裡來了一個總爆發,把惡果一起都甩給你而已。

老百姓有句俗話說得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給那些衝動易怒的人一個忠告:凡事多想想後果,每一個“你瞅啥……我瞅你咋滴……”所引發的衝突,看似偶然的背後都有一個必然,每一個看似佔了便宜的行為,背後都在不斷積累著自己可能難以承受的惡果。”

當然,也給我們日常中遵紀守法的每位公民一個忠告:“遠離那些垃圾人。能躲多遠就躲多遠。當然,如果實在無處躲藏,那也就要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且……”省略號中省略的是什麼,我不明說,您自己琢磨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