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嚴把「五道關」狠抓審計現場質量管控 荊門市審計局

一是嚴格開好“三會”。主要是開好碰頭會、總結會和會審會。碰頭會每三天召開一次,及時掌握審計情況,調整工作重點,把控審計質量。總結會在現場審計將要結束時召開,梳理問題和情況,為起草審計報告做準備。會審會在審計報告徵求意見稿形成後召開,共同審核審計報告,討論需要進一步核實的問題、意見採納情況。實踐證明,召開三會是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如在2014年某局預算執行項目中,其下屬某單位的改制在前任局長的手中已完成了,所以在制定審計項目實施方案時未將其列為重點。但隨著審計的開展,審計人員在對近幾年的財務原始憑證抽查中,發現2010年一張20多萬元轉賬支票的收款單位竟是2003年已註銷的企業。帶著這種疑惑,審計組立即調整重點,展開調查,查出了該單位以早已註銷的改制企業名義套取國家項目資金私設小金庫和低價處置國有資產等問題,最終某局時任局長被雙規並移交司法處理,取得重大成果。

二是嚴格現場複核。該局要求所有項目組長(主審)每三天要對審計組成員的審計工作底稿和證據審核一次,不允許結束後一次性審核,便於及時發現問題,查深查透。在某區預算執行審計項目中,主審在對政府合同履行情況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復核時,發現某土地租賃事項只就合同的規範性進行了審計,未就合同的合理性及土地資源租賃的效益性進行審計。當即要求審計人員到現場實地調查,並收集分析歷年來該片區其它土地租賃情況資料,走訪附近農戶坐實審計證據。調查發現,該合同租賃面積近2000畝,租賃期50年遠超相關規定的20年租期,租金每畝每年僅有71元,遠低於周邊200元的租賃價。同時發現,該區為此宗地塊拆遷花費1000餘萬元,支出遠大於收益。最終,該區負責人因決策不當違規簽訂合同造成國有收益流失而調離工作崗位。

三是嚴格重大事項把關。該局要求審計組在審計過程中如果要採取重大審計措施或者發現重大問題,必須在第一時間向分管領導和局長報告,絕不允許拖延和隱瞞,以便局領導根據具體情況及時增加力量,查清問題。某區預算執行審計項目中,在對財政供養人員信息與國庫支付數據進行關聯分析時,審計人員發現有多個財務人員個人賬戶被多次轉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現金,這一違反常規的做法立即引起了審計人員的警覺,迅速向分管領導和局長彙報。分管領導立即召集審計組會議進行集體會商,是管理漏洞還是人為轉移資金?是個人行為還是集體行為?等等。這些疑問使大家意識到,其間可能隱藏重大案件,也引起了局黨組高度重視,迅速增派四名骨幹力量參與調查,發現該區兩個鄉鎮(辦事處)都存在財務人員挪用拆遷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問題。其中一名挪用1100萬元,另一名挪用200萬元,最終這兩名財務人員都被移送司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是嚴格五級責任落實。明確審計組成員、審計組長、業務科室負責人、法規審理科、分管領導五個層級的職責和責任,實行審計報告署名和責任終身追究制度,有效杜絕了過去審計人員憑經驗找問題,瞎貓碰死老鼠,以及審計人員進點後各自為政,自行其是,審計成果“望天收”的問題。

五是嚴格項目審理。項目審理是審計質量檢查的總關口,為了嚴防次品,該局不僅實行項目審理全覆蓋,而且創新了審理方式,實行三種審理模式同步推進,有力控制了審計質量。首先是網上審理。審計組定期打包上傳電子審計數據,法規審理科動態審理,對重要問題現場跟蹤審理。其次是會議審理。每個項目審計報告徵求意見結束後,都要召開審理會全面把關,審理會不通過,不得出具正式報告。再次是亮曬審理。結合審計質量“亮曬”活動,每年對重點項目實行公開審理,接受全局審議,現場打分、現場點評、公開揭短亮醜,形成競爭壓力。亮曬中重點做到“四看”:第一看審計方案是否落實,有無方案與實操“兩張皮”問題;第二看現場管理責任是否壓實,有無缺位和越位問題;第三看審計逐級管控措施是否到位,有無從寬從松、私自放水的問題;第四看貫徹落實省廳“二十條指導意見”是否到位,是否做到實事求是、辯證執審。如在去年公開亮曬的某預算執行審計項目中,某單位在下屬企業列支為貧困戶購買的取暖柴火費用。審理會對此審慎評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未作問題反映,保護了幹部扶貧工作熱情。公開審理既是質量亮曬會,也是審計業務實例培訓會,有效地促進了審計質量的提升。(賀磊 賀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