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试点四年遇冷!为何仍要向全国推广?

8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的通知》指出,即日起,

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范围,进一步深化商业养老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以房养老”试点四年遇冷!为何仍要向全国推广?

何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又被称为以房养老保险。

简单来说,就是老年人将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但仍拥有房屋的占有、使用和处置权,每月从保险公司领取一定的保险金。

老年人身故后,保险公司可以将房屋进行抵押,抵押房产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试点4年完成承保手续的不足百户

2014年6月,原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为2年。

2016年7月,原保监会将试点期延长至2018年6月30日,

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以及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省等部分地级市。

按理来说,在国家政策连续扶持下,以房养老保险应该是一片大好的局势。

而以房养老保险试点以来,截至今年7月,有多家保险机构获得了试点资格,但开展业务的仅有幸福人寿一家,幸福人寿累计承保139单(99户),签约意向客户201单(141户),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保单数占总数的80%。

“以房养老”试点四年遇冷!为何仍要向全国推广?

以房养老推广难在哪?

目前对以房养老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法律政策不配套、传统观念难改变、政府监管协调能否跟上等。

比如有观点将以房养老解读成政府在推卸应该承担的养老责任,也有观点认为无法理解房子不留给子女。

而在人口增长拐点出现、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等背景下,担心未来房价下跌、房产变现难,成为金融机构对开办该项业务最大的顾虑。

“以房养老”试点四年遇冷!为何仍要向全国推广?

以房养老丰富养老形式

以房养老保险属于舶来品,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新泽西州劳瑞山的一家银行创立。

相较于美国30多年的成长期,以房养老保险在中国试点推行只有4年。

虽然4年来推广效果未如预期的顺利,但不可否认以房养老为民众提供了有效的补充养老形式。

全国老龄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7.3%。

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

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以房养老保险的市场动力及其意义。

“以房养老”试点四年遇冷!为何仍要向全国推广?

以房养老无法取代基本社会保障

以房养老试点扩围,目的是在探索符合国情、满足老年人不同需要、供老人自主选择的养老保险产品,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这无法替代基本社会保障。

年轻时正常缴纳社保,退休时按时领取养老金,在这基础的保障之上可以再去考虑其他的养老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