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產簡訊|觀唐藝術區首屆藝術季盛大開幕 打造北京文化藝術新地標

要聞導讀

地方動態

1、觀唐藝術區首屆藝術季盛大開幕 打造北京文化藝術新地標

2、中國國家話劇院《船歌》參演上海國際藝術節

3、京昆名家聯袂重現經典傳統大戲《鐵冠圖》

觀點

1、傳統文化學者談中秋節的時代內涵

2、“非遺+”設計將成新看點

3、現代傳播要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

4、讓傳統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


一、地方動態

觀唐藝術區首屆藝術季盛大開幕 打造北京文化藝術新地標

2018年9月15日,觀唐藝術區首屆藝術季“桃花源”在位於北京京城槐園的觀唐藝術區隆重開幕。本次盛會,以傳承了千年的“桃花源”為主題,用當代語境“又見”傳統文化,用藝術作品“觀”精神理想,得到了鯨魚星球科技公司大大力支持,不僅雲集了葉錦添、張錳等馳名中外的藝術家,更有洛瑤、董曉燕、成酉銘、郭蕾等當紅網絡主播、KOL全程在線直播,是一場由新媒體藝術展、公共藝術展、舞臺劇、沉浸式表演融合而成的盛會。

據觀唐藝術區創始人李保剛透露,此次建設觀唐藝術區,共用了六年時間耗費八個億。之所以耗費巨資和精力去打造這樣一個藝術區,就是想將這裡打造成中外藝術家、藝術資源的彙集地,文化產業區的彙集地和優秀文化項目孵化器。本次開園首展“桃花源”,各位藝術家用各自的理解賦予桃源新的面貌,用個人對藝術的追求與不同實踐打開藝術的可能性,也邀請觀眾共同感知並觸發觀眾更大的想象。“我們應該有責任把藝術做一個更大眾的傳播”,李保剛最後說。

中國國家話劇院《船歌》參演上海國際藝術節

中國國家話劇院2018年上海演出季新聞發佈會18日在滬上靜安區文化館舉行。國家話劇院新創劇目《船歌》《行者無疆》《人生天地間》和經典保留劇目《青春禁忌遊戲》將於10月10日至11月18日在上海上演,其中《船歌》還將參加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展演。

原創話劇《船歌》自2017年7月開始籌劃,主創人員曾多次深入深圳、廈門、汕頭、珠海等經濟特區,聚焦於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特區百姓身上,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主題。該劇將於11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美琪大戲院上演。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周予援當天表示,上海是中國話劇的藝術重鎮,此次國家話劇院攜《船歌》等四部作品來滬,就是要從上海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從上海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奮鬥中,汲取創作營養、傾聽觀眾心聲,推出更好更多的優秀話劇作品,講好改革開放的故事、新時代奮鬥圓夢的故事。

京昆名家聯袂重現經典傳統大戲《鐵冠圖》

由崑劇“大冠生第一人”蔡正仁、京劇梅派大青衣史依弘等滬蘇兩地崑劇、京劇表演藝術家聯袂呈現的經典傳統大戲《鐵冠圖》18日晚在上海大劇院隆重上演,僅此一場。時隔30餘年,《鐵冠圖》迄今為止恢復傳承的最為完整、最具看點的四出傳統摺子戲,終於以串演大戲的形式“重現江湖”。

當晚,崑劇“大冠生第一人”蔡正仁挑戰了《撞鐘分宮》中的“崇禎帝”一角。崑劇“大冠生”有著“三皇兩仙”之說,即《長生殿》唐明皇、《千忠戮》建文帝、《鐵冠圖》崇禎帝、《邯鄲夢》呂洞賓、《驚鴻記》李白。其中,以《鐵冠圖》崇禎帝身上一代亡國之君零丁孤悽、張皇無著的意境最為與眾不同。已是77歲高齡的蔡正仁坦言,《鐵冠圖》特別“吃功夫”,唱唸做表樣樣齊全,自己很早就開始準備。

京劇梅派大青衣史依弘則以“文武昆亂不擋”之勢主演了《貞娥刺虎》(亦稱《刺虎》)。上世紀30年代,梅蘭芳訪美期間,《刺虎》曾是上演次數最多、最受美國觀眾歡迎的一折戲;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息影8年的梅蘭芳重回舞臺,在上海蘭心大戲院演出的亦是《刺虎》。“梅大師在京劇、崑劇上都有著極高的造詣,‘梅派’藝術的傳承中崑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們學‘梅’更應該身體力行地學習梅大師獨到的藝術眼光和不懈鑽研的努力。”史依弘說。


二、觀點

傳統文化學者談中秋節的時代內涵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古時沒有日曆,人們以觀月象數日子。在觀象和欣賞中人們發現“月到中秋分外明”,於是中秋節就選擇了八月十五。

民俗學者李漢秋說,中華文化是倫理型的文化,源於大自然節律的節日,人們總要充實進社會倫理的內涵。中秋在歲時節日中尤重團圓,古代就稱它為“團圓節”。八月中秋的月亮是圓的,中華民族非常重視“圓”。在中國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月亮圓滿的時候也希望人間圓滿。團圓是天倫之圓,夫妻團圓、親人團圓,骨肉情深,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安享天倫之樂。

秋收季節,五穀豐登;中天圓月,秋香萬里。國慶節與中秋毗鄰,聯稱雙節,傳統與時代融合,普天同慶。“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年,家國巨大變化耀人眼目,中秋節慶成就的內容豐富非凡。”李漢秋說,國人的中秋願景眼見一步步愈來愈融入現實,家國團圓夢融入中華復興夢,可謂天上月圓,月下餅圓,人間夢圓。

“非遺+”設計將成新看點

由文化和旅遊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北京國際設計周(以下簡稱“設計周”)將於9月22日至10月7日舉行。昨天,市政府新聞辦和設計周組委會舉行發佈會,介紹今年設計周的總體安排和籌備情況。

本屆設計周以“致敬生活”為主題,涵蓋開幕活動、主題展覽、主賓城市、北京設計博覽會等10項主體內容。同時將舉辦近千項各類文化創意活動,集中展示、推介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於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讓人們近距離體驗到生活之中的設計魅力。

作為每年設計周覆蓋範圍最大、社會各界最廣泛參與的重點板塊,“設計之都·設計之旅”除在京津冀地區49個分會場舉辦外,今年還擴大合作範圍,與珠海、蘇州、青島等城市共享設計周資源,形成城市間文創設計產業的良性互動。

現代傳播要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

在世界文明古國中,中華文明從未中斷。八千年的歷史長河,古聖先賢和廣大勞動人民一起,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時至今日,依然煥發出璀璨的光芒,並將以強大的生機和活力,影響著中國和世界文明進程。然而,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明,一時代有一時代之受眾,優秀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代同行,才能被不同時代的人所理解與傳承。

用適合現代人的方法闡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容,不僅僅是方法手段的問題,更深層次在於傳播的視角和內容的選取。要從有益於增強文化自信,有益於促進現實功用,有益於全面復興優秀文化傳統的立場,契合現代人的認知和心理特點,提升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闡釋和傳播水平,取得全方位效能,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當代光彩。

讓傳統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

9月16日,在市老幹部局正能量志願者團隊、雙塔區前進街道富祥社區黨委和朝陽工程技術學校聯合組織下,來自我市小劍橋幼兒園的60名學齡前兒童和60名家長走進朝陽工程技術學校孔子學堂,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也是讓傳統文化走進家庭的一次有益嘗試。

課堂上,家長們學習傳統的鞠躬禮並誦讀感恩詞、多位老師從《為中國出發》《幼小銜接,快樂成長》《做智慧父母,育天才兒童》多個話題出發,講解了如何利用傳統文化,使家庭教育達到更好的效果,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據孔子學堂堂主鄒濤介紹,目前,“孔子學堂”項目已陸續應用於學校、社區、企業等開展系列活動,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


班墨空間|文產簡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