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傳統文化三年,我才真正接納孔子的教誨

接觸傳統文化三年,我才真正接納孔子的教誨

三年前,我接觸傳統文化,想活得更透徹,更明白。

此時的我,26歲,已然不年輕,距離上小學近20年了。

為了能夠更加深入地學習傳統文化,我也是做了一些思想鬥爭的,這些鬥爭來源於時間、空間,還有自己已有的認知。

一個人面對一個決定,選擇一個新的環境和居所,可能相對於來講容易些,但如果一個人要重新打破自己的認知,重塑自己就很難。

這種難度就如同你在一個你呆了10年的公司,這家公司是你超級喜歡的,而且目前你的收入和職位都相當滿意,然後你領導告訴你,你必須要離開這家公司,你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我當時就是面對這樣的抉擇,而且未來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我從心底默認會變得更好。

前兩天是孔子誕辰,我在思考近3年來我對傳統文化的一些薰陶,以及自己是如何一次又一次改變和迭代觀念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三年對我來講是刷新認知,重塑自我的過程,但從另一個維度上來講,這三年也是不斷看清自己的過程。

我著實感受到了孔子思想對我的影響,同時,這種思想對於今天這個時代,也是非常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接觸傳統文化三年,我才真正接納孔子的教誨

0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5歲時,我們也就是個初中生,除了學業外,就是討論遊戲和運動啥的。

而孔子15歲時便已至於學。他知道能夠改變他命運,只有靠自己的才學,走上仕途的道路。

從那時起,他開始真正意義上地走入學習之路,他的勤學苦練超出今天的大部分人,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書法、數學、詩歌、尚書、周易、歷史......

只要是能學的,該學的,他都會去鑽研,並且能夠學到一定的水平和心境。

20多歲,已經名揚魯國。

孔子說:

為學禮,他找到老聃。

為學樂,他找到萇弘。

為學琴,他找到師襄。

孔子最小的老師只有七歲,是春秋時期的一位神童,孔子就是這樣,只要別人在某方面比他優於一些,他都可以師禮待之,至老不變。

說到這一點,我就無比懺愧,在請教他人這個點上,天生就有比較大的劣勢,基本就是宅在自己的小圈子,不怎麼輕易出門的人,更談不上不遠千里去請教這麼一回事了。

這麼做的結果是什麼,就是信息和思維都比較閉塞。

前幾年,微信還沒有那麼火的時候,我們微信裡也沒有那麼多好友,也談不上說一個人要關注上百個公眾號。

到後來,就不一樣了,很多我們需要處理的信息就無比繁多,同時,我們通過新媒體,認識了很多比我們厲害的人,他們的思維,認知,學識,都比我們來得優秀很多,我們不得不開始以學生的姿態去看他們的內容,聽他們的分享。

這才發現,原來孔子四處求學的經歷,是他早認識到了知識的無界和世界的廣大,以一顆謙卑心向厲害的人學習。

發現人的優點,就發現自己的不足,當我們常抱著這樣的心態為人處世時,我們的成績也會比現在要來得更好。

接觸傳統文化三年,我才真正接納孔子的教誨

02 面對貧苦,坦然自若

孔子說:“君子貧窮之時,會固守貧窮。但小人貧窮之時,會胡作非為。”

孔子喜歡他的徒弟顏回,是因為顏回吃一小框飯,喝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房中,還能安貧樂道。

這種事情換成普通人,那肯定不行,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你說讓你重新回到窮鄉僻壤,住在小屋子裡面,清心寡慾,那肯定吃不消。

這種“固守貧窮”的思想和行為,常人無法企及,常人恨不得從50平米,搬到100平米,從100平米,再到200平米,再到大別墅,反正就是脫貧甚好,越富越有福。

我小時候就是這樣,我們這一代有很多都是從農村出來的,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更好,遠離以往的貧苦,都希望過得好一些,生活富裕一些。

大環境下,把立業致富放在第一位,使得我們的思想也受其影響。

以前月薪2000的時候,想著啥時月薪5000,到了5000就想著1萬,到了1萬又想翻倍,後來又想著年薪百萬、千萬的。

人的慾望永遠都不會被滿足,有高的,就有更高的,忽然遇到一個人從富裕重回窮苦的日子,就覺得是腦子出問題了,發神經了。

殊不知,窮能養志,貧窮時保持平和,是內在極其高的修養。

最近在讀歷史,歷史上的小人一般都有這樣的特性,被逼無奈時,就會胡作非為,這種胡作非為比常人想得要恐怖得多,可以說是不折手段。

他們唯一的目的是躲避貧窮和災禍,這是他們的頭等要事,面對此,小人可以說是五毒俱全,陰險毒辣。

困苦會增長他們的惡性、惡行,當然也難以達到君子以此作為修身養性的時機了。

正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接觸傳統文化三年,我才真正接納孔子的教誨

03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去年有一段時間,我經常跑去線下參加一些培訓課程和招商會,每每看到臺上的演講者談到招商模式時,就不乏有人激動不已,歡呼、鼓掌、叫好。

“財富自由”是當今社會很多人追求的,正因為世人有這個需求,就不乏有很多噱頭讓我們鑽進這樣的圈套中。

今年爆掉的投資理財軟件很多,讓我們足以領略深刻的教訓。

我以前也在思考:關於賺錢,所謂的道又是在哪裡呢?

後來接觸到傳統文化,有個老師講“厚德載物”這四個字,我才明白,所謂的道就在這個裡面。

賺了錢,德行不夠,就得還回去,自己留不住啊。通過不正規的渠道,賺了錢,還得通過其他渠道流失掉,念頭不對啊。賺了錢,沒有給到對方對應的價值,還得還回去,價值不對等啊。

被這個老師一講,有些錢,我都不敢收,收了還得還回去,一來一回多麻煩,關鍵還得自己招罪,因果罪。

有時候想想,我們做教育培訓的,出門講課,站在臺上的確很光彩,很耀眼,臺下要鮮花給鮮花,要掌聲給掌聲,要錢給錢,但要回來了,基本都還不清,真的還不清......

所以,做講師的,特別是超級能講的大咖,家庭幸福得比較少,收得多,還得少。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的這句話太深刻了。正如《大學》的那句話“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所謂君子,就是多種善因,多積福報,常記因果。

這三年,年齡漲了三歲,但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並從心底認同孔子教誨的可貴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