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评论:拒绝校园暴力 自救教育同样刻不容缓

自今年6月下旬以来,媒体公开报道并引发一定关注的校园暴力事件已有8件,分别为浙江小学生被围殴事件、江西永新初中生被围殴事件、四川一少女被围殴脱衣事件、广西南宁校园暴力事件、河南信阳商城县数百中学生群殴事件、江苏初二学生遭多名学生暴打身亡事件、广东14岁女孩遭脱衣欺凌事件以及贵州毕节中学生被围殴致死事件。——人民网

中国网山东评论:拒绝校园暴力 自救教育同样刻不容缓

如果说“女大学生失联”报道牵动了去年我们一整个暑期的神经,那么,今年夏天各种集中爆发的校园暴力事件,让媒体和网友对未成年人犯罪这个现实困境操碎了心。

7月27日,《中国青年报》02版用一整版报道反思如何“破解校园暴力之殇”,从舆论宣传、家庭学校社区及公安的协作、净化影视游戏及网络空间、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反思矫正之策。这也代表了目前媒体对校园暴力事件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思考视角,即从宏观角度探寻可行的第三方防范性举措。

这种考量有一个重要的局限性,即媒体宣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法律修订等发挥效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如媒体宣传所形成的社会共识需要时间培养,反暴力氛围需要时间重铸;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在“亲子沟通”这一命题的外围,涉及婚姻、经济基础等多重影响因素;学校教育的侧重点是知识的累积,而纪律上以维稳为主,教师难以察觉课堂外的“暗潮涌动”,而法制教育的通识课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难以引起足够重视;法律的修订、完善、实施本身需要时间,其在学生之间形成有震慑性的共识同样需要时间。但是,面对校园暴力这种潜伏时间较长、发生频率高、一旦矛盾激化易陷入不可控境地的事件类型,仅仅有宏观考量是不够的。

与媒体评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知乎页面下不一样的自媒体景观。有关“校园暴力”的话题包含大量“求助帖”,即当面对校园暴力应该如何防卫,其中不乏来自年轻爸妈、正在遭受校园暴力梦魇的学生的提问,也有不少曾经的校园“混混”现身说法讲述如何应对校园暴力。有网友称,一位老教师曾为保护学生而被混混用砖头砸破头,最后感慨“我被砸没关系,但我心疼的是你们一群年轻人,看我一个老人被打,竟然不敢反抗”。该回复后,网友满满的感动和钦佩。还有一名儿科医生理性建言,不复仇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一定会再被攻击,而复仇能直接起到威慑作用。操作层面上,既要“紧密跟上”,及时发声,让挑衅者相信你随时会激烈地报复,挫其锐气;同时威胁程度一定要比挑衅者“降低一级”,这是争取舆论环境以及不违反重大纪律的关键。还有网友称,“你的恐惧就是他们施暴的力量,报警比你想象的更有用,反抗比你想象的更简单,他们是孩子,你也是孩子,这是平等的豁免权。”

是的,相对于宏观层面的考量集中于肃清暴力源头和加重事后惩戒,或许微观层面上的防范及自救教育,才是眼下对弱势学生群体来说最需要的,也是一些家长最关注的。比如,遇到威胁、排挤的最初阶段,鼓励孩子及时与父母沟通,并在放学后结伴而行;父母应开始主动留意挑衅者的家庭状况和性格特征。如果再次被挑战,教育孩子应抛弃恐惧心理,勇敢反抗,哪怕一点言语上的反抗都能彰显自身的不懦弱。但正如网友建言,“宁可闹翻早读教室也绝不去厕所和校门口单挑”,任何冲突都应在公众场合进行,绝不碍于胁迫去往偏僻角落,毕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事后父母可采取强硬的态度直接与当事人家长对话,给予孩子坚定不移的支持,并直接反映给校方,引起其足够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结拜兄弟”、“姐妹会”等所谓的校园“江湖义气”小团体,在施暴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在封闭小空间内,“群体无意识”得到最大程度的显现,一个小的言语冲突就有可能演化成大规模的群体讨伐。基于此,相对弱小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朋友圈显得非常重要,不仅可分担来自外界侵犯的压力,而且能合力商讨做出理智的决策。作为父母,如发现孩子无经常联系的同学,应当主动鼓励其乐交朋友。调查显示,众多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具有明显的孤僻、独处倾向,家长在这方面尤应注意。

校园暴力不是今天才有的社会现象,也不是仅在国内才引起广泛关注,但是毫无疑问,今日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既方便了校园暴力事件的被揭露,同时又助长了暴力血腥事件的效仿,使得校园暴力事件亟待解决。除了必要的媒体宣传、法律修订、学校和家庭教育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面对暴力事件时的自救勇气和能力。目前担当起这个角色的主要是家长,但是绝不应仅限于此。可以预见,如果学校建立起正常的校园暴力疏通渠道和应对暴力事件的心理辅导机构,媒体热衷宣传学生面对校园暴力事件时可行的自救途径,外加社会、政府各方面的举措协助,使得弱势学生群体的防范自救能力得以提升,那么大多数校园暴力事件将无所遁形。(徐婷婷)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频道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 中国网山东频道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网山东频道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