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把信徒變成傳教狂的心理奧祕

邪教把信徒變成傳教狂的心理奧秘

邪教及其教主究竟是靠了什麼“法術”來讓信徒們如此狂熱“不用揚鞭自奮蹄”地傳播邪教呢?

舉凡邪教都有一種非常邪乎的本領:能借助一套心理設計,驅使信徒們不管在什麼場合,面對什麼對象,都會自動地、狂熱地佈道(布邪道;宣傳邪教的歪理邪說),禪精竭力地幫助邪教捕獲信徒,使邪教組織得以飛快地擴大。邪教呼喊派就是靠了這種本領,在短短的幾年內,就迅速蔓延至河南、浙江、福建、廣東、河北、內蒙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360多個縣、市、區,一度矇騙20多萬無辜群眾加入其邪教。門徒會也是靠了這種本領,幾年功夫就在陝西、湖北、四川等15個省120個地(市)的681個縣(市),發展信徒35萬人之多。法輪gong更是棋高一籌,在其最猖獗的時期,一度在全國建立了39個輔導總站,1900多個輔導站、28000多個練功點,發展控制220餘萬信徒。

邪教和邪教教主們的這種能讓信徒為之不遺餘力地傳教的邪乎本領,確實是令正統宗教望塵莫及和自愧莫如。正統宗教雖然也要傳教,也要佈道,但都是由神職人員、宗教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如神甫、牧師、伊瑪目、阿訇、方丈、法師等這樣一些宗教專職人員來進行,並且也都是在宗教活動場所進行,絕不會不擇場合逢人就布,有機會就講。正統宗教的信徒也都只是自己潛心修煉,找機會參加各種宗教活動。倘若你不問他,不是看到他經常去教堂、寺廟,去作禱告、去燒香拜佛,你還很難知道他是一個宗教徒。邪教信徒們的行徑恰恰相反,他們對宣傳邪教處於了一種成癮狀態,在教主的控制下,一個個都變成了“傳教狂”。 他們自己掏錢印製或購買邪教宣傳品,四處散發,不僅逢人就大講他信奉的邪教如何好,修煉後果如何美妙,而且還四處出擊,竭力去尋找可以被他們發展的對象,一旦找到,就會使盡一切交往手段,給你傳邪教的歪理邪說,拉你信邪教,並且表現出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和一種若不這樣做就會有如鯁在喉的心理感受。

那麼。邪教及其教主究竟是靠了什麼“法術”來讓信徒們如此狂熱地“不用揚鞭自奮蹄”地傳播邪教呢?探明瞭這一點,也就揭示了上述邪教為何能如此快速發展和擴展的奧秘。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邪教主要是通過以下6種方式和途徑來激發和調動邪教信徒們傳教的積極性,把信徒變成傳教狂的:

 1.利用“神”的法力讓信徒自動化地傳播邪教

不管是“門徒會”的教主季三保,還是“法輪gong”的李洪志,他們要想讓信徒狂熱地為他傳教,以快速擴大邪教組織,首先就要通過自我吹噓、欺騙恐嚇、廣施暗示等手段在信徒心中樹立起他是法力無邊的“神”的形象,繼而使信徒因對“神”無邊法力的恐懼而對他從內心裡不敢萌生哪怕一絲的反抗念頭,惟命是從,像機器人一樣任邪教驅使,這是因為邪教信徒們個個都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比如“主神教”頭子劉家國就是這樣做的。他自我吹噓說:“要信天上的父,也要信地上的主,主就是我自己”,當有婦女不願被他“蒙召”時,他就借所謂“長老”、“在上主”等邪教組織的幫兇之口威脅說:“如果不願意的話,就會有大難降到你頭上,主神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叫你死就得死,叫你活就能活。”

邪教信徒們對教主這一法力無邊的神的懼怕與人們對法律的懼怕有著巨大的差別,人們威懾於法律,只是在法律面前不敢做違法的事;但出於對神的懼怕,則意味著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敢做違背神的事,所以,當教主——他們心中法力無邊的神要他們去弘揚邪教,救贖世人,提升自己的心性和德行的時候,他們焉敢有半點怠慢,不僅行動上不敢怠慢,連心靈深處都不敢生怠慢之念。

 2.利用“教主崇拜”驅使信徒禪精竭力地拉人信奉邪教

邪教教主在運用上述自我吹噓、欺騙恐嚇、廣施暗示等手段在信徒心理上將自己樹立為“神”的同時,也在信徒心中建立起對他的“教主崇拜”,而正是這種崇拜構成了把信徒變成傳教狂的另一個重要心理手法。

心理學認為,“教主崇拜”是一種極端的個人崇拜,是人類眾多崇拜行為中的一種,實際上是某個群體的領袖人物個人影響力的異化。邪教教主一旦在信徒心理上樹立起了對他的絕對崇拜,信徒們就會因為出於崇拜而喪失獨立的自主意識和思考能力,把教主的歪理邪說視為真理,奉為圭臬。而認知心理學在理智和情感的關係上認為,情生於智或情生於思。強調人們的感情是隨著他的思想,他對事物的看法的形成而產生,也隨著他的思想、觀念的改變而改變,這和常言所說的“知之深則愛之切”的道理是相暗合的;即都主張認識過程是產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礎,所以,當信徒在理智上出於崇拜而接受了教主的歪理邪說和邪教觀念的時候,就會導致對教主產生服從感、敬畏感、敬重感、敬愛感、敬佩感、信賴感、親切感等多種複雜的感情,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目標明確、意志堅強的人,他的行為是既要受到理智的控制,也要受到情感的支配:理性認識是人行為的指南針和方向盤,情感是人行為的動機和力量,一個人如果僅僅只是靠理智去行動,那這種行動是機械的、蒼白的和無力的;反之,一個人如果僅是憑情感衝動去行動,那這種行動又是盲目的和難以持久的。

教主崇拜的建立意味著邪教信徒在理性上全盤接受了教主的邪說,他們在認識和行為上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儘管這種理性是在邪教教主的歪理邪說引導下的錯誤理性;與此同時,依據認知心理學情生於思的原理,他們又必然會對教主充滿了愛、畏、佩服、服從、信賴、親切等多種情感,其行為因此也不乏情感動力。這就意味著雖然邪教信徒們這種建立在教主崇拜基礎上的心理和行為,從科學和唯物的立場看,都是荒謬的,但它們又都是受到了理智和情感雙重力量支配的。

毫無疑問,這種雙重驅動力較之於單純理性或情感的驅動力的心理能量要大得多,它使信徒在理性上進入深度痴迷狀態,在情感上具有強大動力,能讓信徒們對邪教教主在心理活動與行為上都捨命相隨,心甘情願地將全部財產、身體乃至生命都拱手奉獻給邪惡的教主。所以,當邪教教主要求他們去弘揚邪教教理教義,去救贖世人,把傳教和“弘法”說成是“功德無量”“史前大願”,要求他們“作為一名修煉者要用一切有利條件弘揚大法……是每一位修煉者為己任的” 的時候,又有哪一個忠實的邪教信徒不會像中了邪一樣去如痴如狂地宣傳邪教,去拉攏他可能接觸到的每一個人,特別是那些高學歷、有身份、有社會地位和影響的人信仰邪教呢?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邪教信徒會那麼自動地、狂熱地、禪精竭力地傳播邪教,成為傳教狂。

 3.利用信徒想進天國的需要促使其傳教

信徒們根據邪教教主的說法,多度一個人,自己就多了一份功德,更加精進了一步,增加了自己身上的白色物質,有助於自己得果位,獲圓滿,上層次。也就是說,多度一個人,自己就離“天國”、 離“法輪世界”近了一步;而已有的關於邪教信徒心理的研究表明,想靈魂不下地獄、想得到永生、想進天國又是潛藏在每一個邪教信徒潛意識中的一個最為強烈的願望。一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若沒有死亡的存在,就不會有宗教”。對死亡的恐懼和對永生的祈求也是人的一種終極情感,易言之,對死亡的恐懼和對超越死亡、獲得永生的需求是宗教更是邪教產生和存在的一個重大緣由。試問有哪個邪教信徒信奉邪教最終不是為了逃脫死亡、尋求永生和早點進入天堂呢?可能有的人並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點,但他們潛意識裡的這種願望仍是十分強烈的。各路邪教教主就是抓住了信徒們的這一心理需要,一再聲稱他而且只有他能滿足這一需要,這當然就會讓一個個信徒都像上足了發條的機械人,不知疲勞地去傳播邪教,拉人進入邪教。

 4.利用信徒的“阿基米德效應”推動其傳教

“阿基米德效應”是指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現了物理學上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 law)後欣喜若狂,恨不得把自己的發現告訴所有的人一樣的一種情緒狀態。

相傳古希臘國王在位不久,叫一個工匠替他打造一頂金皇冠。國王給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數量的黃金。工匠的手藝非常高明,製作的皇冠精巧別緻,而且重量跟當初國王所給的黃金一樣重。可是,有人向國王報告說:“工匠製造皇冠時,私下吞沒了一部分黃金,把同樣重的銀子摻了進去。”國王聽後,也懷疑起來,就把阿基米德找來,要他想法測定,金皇冠裡摻沒摻銀子,工匠是否私吞黃金了。這次,可把阿基米德難住了。他回到家裡冥思苦想了好久,也沒有想出辦法,每天飯吃不下,覺睡不好,也不洗澡,象著了魔一樣。

有一天,國王派人來催他進宮彙報。他妻子看他太髒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時候,腦子裡還想著稱量皇冠的難題。突然,他注意到,當他的身體在浴盆裡沉下去的時候,就有一部分水從浴盆邊溢出來。同時,他覺得入水愈深,則他的體量愈輕。於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邊跑,一邊叫:“我想出來了,我發現了,解決皇冠的辦法找到啦!”

邪教信徒聽信了邪教教主的歪理邪說,徹底為邪教所俘獲,深深痴迷上了邪教,完全接受修煉邪教可以靈魂不死,修煉得到圓滿就能進天國,而在天堂裡“樹是金的,地是金的,鳥是金的,花是金的,房子也是金的,連佛體都是金光燦燦的”,到了那裡,你“想要什麼伸手即來,要什麼有什麼”的謊言之後在情緒上也和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原理時的情緒狀態一樣,極度興奮,高興得到了極點,已經完全不能自己,恨不得立刻告訴所有的人“我發現了靈魂不死,進入天國的大路!”“我找到了靈魂不死,進入天國的大路!”,要向所有的人不厭其煩地訴說他所信仰的邪教如何如何好,怎樣怎樣的神奇,以一種誨人不倦的姿態,滔滔而又不知疲倦地既勸又拉不知情的人們信仰邪教。因為他們不這樣做,高度興奮的情緒就無法發洩,他們就會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甚至會憋死。邪教信徒們的這種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實際上和阿基米德發現了浮體定律時的心態在形式上是一樣的。

 5.巧用激勵驅使信徒傳教

管理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的研究表明,人行為的積極性是受到激勵的結果,人在沒有激勵的情況下,是不會有絲毫積極性去幹任何事情的。依此原理,邪教信徒狂熱地去傳播邪教,當然是受到了某種有效的激勵所使然,但邪教的激勵與組織管理活動中所用的獎金、獎狀、物質獎勵等激勵方法不同,邪教教主在激勵上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可以分文不花就能將信徒激勵得活蹦亂跳地去為之傳教,而這種分文不花的激勵方式只不過是一種簡單的許諾——修煉得好就可以進天國。這種心理激勵,雖然看似簡單,效果卻極佳,因為這是一個在你還活著的時候無法兌現的許諾,是一個無法檢驗是否已經達到的目標,是一個虛盲的目標,而“一個人如果決定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一項註定永遠都不可能達到的虛盲目標,也就沒有失敗可言了。”受到這種激勵的人將永遠處在成功的自我體驗之中,正是這種體驗,激勵著邪教信徒們不懈地、狂熱地去宣傳邪教,去說服和拉攏他遇到的每一個人加入邪教,信仰邪教。

 6.靠內滋激勵使信徒自發傳教

管理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將種類眾多的激勵概分為內滋(在)激勵和外滋(在)激勵,外滋(在)激勵是由外部所提供的精神(獎章獎狀、榮譽稱號等)或物質獎勵(獎金、實物等);內滋(在)激勵是由引發組織成員內發性需求,針對人內部動機而施予的一種激勵,是活動者從活動本身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激勵,是由於活動後果使活動者在心理上產生理智感、榮譽感、自豪感、幸福感等情感而給出的自我獎勵或報酬,活動者由中能得到的一種自我滿足,由此而在無需外在獎勵的情況下,仍舊樂此不疲地進行該項活動的激勵方式。與受到外在激勵的活動者是處於“要我幹”的狀態不同,受到內在激勵的活動者是處於“我要幹”的狀態,顯然,處於“我要幹”狀態者比處於“要我幹”狀態者工作起來也更主動,工作積極性要更持久,一個高明的管理者總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激發組織成員的內部(在)動機上的。

狡猾多端的邪教教主似乎都不學自通地懂得這一管理心理學原理,他們就是靠了對信徒實施內滋激勵才得以讓他們不取分文而為之拼命傳播邪教的。邪教對信徒實施內在激勵途徑有兩條:一條是給信徒提供一個邪教能讓他成神成佛的醉人目標。這對邪教信徒來說,是一個令他們夢寐以求的目標:另一條是拔高和提升信徒的地位和身份,讓他們產生一種道德優越感、自我精英感和自豪感,從而產生出巨大的內滋激勵的作用。世界邪教教主們都明白這一點,並且也都是這樣做的。如美國的“天堂之門”,其領袖愛潑懷特不僅聲稱自己是來拯救人類的外空間生命,並且還聲稱自己的追隨者也都是來自宇宙空間的特殊生命,目的在於讓信徒感覺到高於和優於普通人。中國的“法輪gong”教主李洪志也將原來的“修煉者與常人”說法提升為“救度者與被救度者”,他們都用不斷拔高成員地位和身份的手法來激勵他們,不僅將他們說成是來自遙遠天國的佛道神、主和王,更說成是負有特殊使命而來到地球上“助師世間行”,是在主佛“正法期間”邊修煉邊“救度眾生”,而且,“是在救度著每一個龐大的天體大穹中的眾生的高級生命,”

邪教及其教主將信徒變成傳教狂的心理策略可能並不只是這些,但是,就靠這些也足以激起信徒們近乎癲狂的傳教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