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背景资料:国务院医改办、卫计委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以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全覆盖。

热点预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其中。通过签约的方式,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维护。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出台推进家庭医生签的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或实施方案。对于家庭医生签的服务制度,你怎么看?

新医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热点解析:

1.概括现象并给予评价:

当前,医疗领域在不断深化改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是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一环,保障了群众的健康和利益,是一项实惠利民的好政策,值得大力推广。

2.分析现状:

(1)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便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通过家庭签约制度以后,签约居民能够近距离解决基础病的防治需求,并且基层医卫机构能够发挥对初级病、常见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到实处,同时提高收入待遇和工作积极性,防止人才流失;

(2)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而家庭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大医院的医疗资源能够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减轻过大的工作压力,将精力集中到大病治疗上来,提高尖端医疗水平。

(3)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提供长期签纳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3、分析积极意义:

(1)家庭医生这种长期而稳定的服务关系对群众本身的身体健康而言,也是一种更系统、更全面的监测,更好的管理群众的健康。该服务能够在短时间内为部分患者提供更加及时和精准的诊疗服务。

(2)家庭医生还有转诊服务,拥有一定的大医院专家诊疗资源,方便部分有需求的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真正帮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的好病。

(3)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4. 结合实际给出对策措施

(1)要让基层的医疗人才强起来,通过组织专业化的培训,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以团队化的管理方式投入到基层,逐步形成一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需求

(2)强化政府的责任,合理确定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共同分担,增强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监督和规范的力量,逐步落实和扩大家庭医生签约的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3)在建立规范有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同时,还可以鼓励专家下基层,让老百姓在基层得到专家治疗,完善分级转诊制度,分类满足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健康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