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北京峯會後,「淘金」非洲正當時!

中非北京峰會後,“淘金”非洲正當時!

資源新觀察

在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縱觀五大洲,在中國的朋友圈裡,非洲兄弟的分量,不管是政治還是經濟層面,都顯得越來越重要。不信?看看剛剛結束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你就會明白,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到非洲“淘金”,都將是一個新的風口。

命運共同體下的中非,政府為我們搭建的舞臺越來越大

這幾天,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新聞一直佔據著各大主流媒體的重要版面。據說,這次峰會是咱們國家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主場外交活動,可謂盛況空前,舉世矚目。

先看盛況:中外參會人員超過3200人。在與會的54個論壇非洲成員代表中,就有40位總統、10位總理、1位副總統。同時,還有多達249位非洲各國正部長級高級官員一起來參加峰會。此外,聯合國秘書長以及26個國際和非洲地區組織代表應邀出席。

再看成果:為了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雙方通過的《關於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19—2021年)》兩個重要成果文件及簽署的近150份各類合作協議,全方位規劃了中非合作的優先領域和重點方向。在未來3年和今後一段時間,實施以產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健康衛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的 “八大行動”,將為國人在非洲提供更加成熟的營商環境,搭建起足夠大的“淘金”舞臺。

其實, 從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的“十大合作計劃”到今年北京峰會的“八大行動”,雖然時間僅過去了三年,但“十大合作計劃”在給非洲合作國家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對國人“淘金”非洲的營商環境的提升也是很大的。

援建鐵路為例,這幾年,為幫助非洲兄弟提高當地物流運輸水平,帶動經濟發展,我國依託世界先進鐵路運營經驗,為非洲諸國設計並建設了多條現代化鐵路,其中,蒙內鐵路作為肯尼亞獨立以來的最大工程以及百年來的首條新鐵路,這條連接著非洲第二大港蒙巴薩和肯尼亞首府內羅畢的現代化鐵路至今已經運營一年多了。

在此之前,肯尼亞僅有的一條鐵路,還是100多年前英國人為了方便從殖民地運走非洲的糧食和礦產資源修的,這條歷經百年的老舊鐵路,早已經變得坑坑窪窪、破敗不堪,平均時速還不到30km,全程走下來,需要24小時,整整一天,現在的蒙內鐵路,把原來24小時的行程,直接縮短為4小時。

要致富,先修路。中國僅用兩年時間

援建的這條鐵路,不僅為4.6萬當地人帶來了工作,為4800萬肯尼亞人的出行帶來福祉,更為其國家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去肯尼亞“淘金”的外國投資者提供極大便利。

蒙內鐵路僅僅是我們對非洲所有援建項目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中國援建的一大批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以及經貿合作區正在陸續建成,或在建設之中,不僅投建了非洲最大的水電站,如果算上援建的學校和醫院等,更是不計其數。據統計,僅僅在交通方面,目前中國已經在非洲投資建設了超過5000公里的鐵路和5000公里的公路。同時,中非在和平安全、科教文衛、減貧惠民、民間交往等領域的合作也在同步推進。

今年,為推動“八大行動”順利實施,中國承諾以政府援助、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融資等方式,再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支持,同時,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重債窮國、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償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換個角度理解,真金白銀的巨大投入以及過往債務的一筆勾銷,命運共同體下的中非合作,政府為我們搭建的舞臺已經足夠大,從“八大行動”涵蓋的中非合作的方方面面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到非洲“淘金”,正逐漸成為一個新的風口。

非洲的資源潛力究竟有多大?

大多數國人對非洲的認知,往往還停留在沙漠和野生動物天堂的記憶裡。其實,非洲雖然落後,經濟社會發展緩慢,但非洲的資源開發潛力卻是驚人的。

非洲是一個富饒的大陸,有十四種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在世界上佔有特別重要地位。其中,金、鉻、鉑族、錳、鈷、鋁土礦、磷等儲量在世界上佔居首位;金剛石、鈾等礦產資源儲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儲量位居世界第三位;煤、鐵等資源儲量位居世界第四位。非洲的石油探明儲量僅次於中東、拉丁美洲地區,由於工業還不發達,石油生產量遠大於消費量,多向國外輸出。

非洲的礦產資源不僅豐富,從長遠來看還具有很好的投資前景。非洲是全球礦產資源開發最有潛力的地區,這早已經是共識性的認知。數據為證,非洲的礦產資源總價值佔全球的23%,但產量價值僅佔全球的9%,而且,非洲部分礦種在全球極佔優勢,其中鉑族佔全球儲量的91%,鈾礦佔72%,金剛石(鑽石)佔47%,金礦佔18%。

因經濟落後,礦業在非洲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有些是經濟發展的支柱。在非洲,大多數國家的礦產品出口在國家對外貿易中佔有重要地位,有不少國家礦業的出口份額超過全國出口總額50%。礦業還是許多國家就業的主要領域。我們中國海外礦業投資的最大目的地就是非洲,中國在非洲投資項目主要有銅、鋁、鑽石、金、鈾礦等。

過去,非洲國家極度貧窮、落後,交通、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落後就如同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在嚴重製約非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令想“淘金”非洲的人們望而卻步。以資源開發為例,雖然非洲豐富的礦產資源吸引了各路投資者的眼球,但其落後的基礎設施、衛生環境、安全隱患卻讓他們有心無力。

豐富的礦產資源、巨大的市場和人口勞動力,這是非洲國家所具有的先天優勢資源,但缺乏的是技術、資金、基礎建設以及工業產能。而中國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技術、資金、基礎建設以及工業產能,兩者結合,產生的聚變效應是無可估量的。

據統計,中非之間的貿易額從1978年的7.65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700億美元。中國已經連續9年成為非洲最大貿易伙伴,把美日歐等發達國家遠遠甩在了後面。

這,為人們“淘金”非洲帶來無限的想象力。

投資有風險,商機更無限!

其實,從上世紀1960年代起,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就已經起步,但那時投資的主體只有政府,主要考量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商業因素。坦贊鐵路是那個時代的標誌性工程,這條長達1800公里的鐵路,至今還是中非友誼的見證。

而中資企業以商業為主要考量的對非洲的投資,則主要是最近20年的事。

特別是近十年,先是做小生意的中小企業及個體戶,而後是做龐大基建生意的國有企業,都在利用在中國快速發展中積累的各色經驗,湧至非洲這片古老、落後的土地上尋找“淘金”機會。

這些“淘金”非洲的中國民企和個人,生意有大有小,小的有月入萬元的理髮店,大的有價值上億的工程合同,感受是相同的,就是在非洲做生意要比在中國容易賺錢!麥肯錫的調研結果顯示,在2015年,有32%和24%的投資非洲的中資私企的利潤率分別是大於20%,以及10-20%之間。

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廣西上林人湧向非洲加納淘金的故事。

這個故事稱,一個上林人攜帶全部身家500萬元跑到加納,3年後就變成了1個億。在致富效應的帶動下,高峰期,有5萬上林人遠赴非洲加納淘金。

加納素有“黃金海岸”之稱,是僅次於南非的非洲第二大產金國。而加納以巖金為主的大型金礦,早被Newmont、Gold Fields、AngloGold Ashanti等英、美大型礦業公司圈走。只有河灘邊的砂金,不適宜大型採金設備開採,英、美大型礦公司看不上眼,而加納本地人對砂金的開採還停留在人力方式,效率低、產量少。即使是這些別人看不上眼的零星小礦,就已經讓數萬上林人人遠隔重洋匯聚這裡。

據說,上林人在加納投資的採金生產線超過1000條,以每條300萬元成本計算,上林的淘金商幫在加納的投資多達30億元。這些淘金工地,一般一個工地一天產200-300克黃金算是平均水平,如果每天採300克,一天收入接近10萬元人民幣,扣除費用,一天仍有數萬的收入,作為投資者年入千萬並非神話。至於上林籍的工人,每月的底薪外加每天產量2-3%的提成。一年下來,就算只是打工,也有超過10萬元的收入。

至於更高大上的比如手機行業,經過十多年的經營,目前,華為已經取代愛立信、西門子成為北非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OPPO等品牌手機在非洲同樣是廣受追捧,賺錢效應爆棚。

而中非合作越來越緊密的這幾年,投資非洲更是是大勢所趨。

這幾年,中國不僅在頂層設計實施戰略規劃,出臺各種政策支持和鼓勵企業走出去,更是從國家層面確定了一批非洲國家作為先行先試示範國家和重點合作對象。對於許多中國民企和個人來說,順勢而為,看準時機進入這些非洲國家,也就意味著大賺一筆。

在國內生意越來越難做的這幾年,對我們許多人來說,不是不想去非洲“淘金”,問題的關鍵在於,因為對非洲缺乏瞭解甚至完全不瞭解,才業不敢走出去或者不知道怎麼走出去,更不知道該走到哪裡去。

非洲雖然落後,但落後才有投資機會。雖然非洲整體投資風險比歐美以及周邊國家高,但中非北京峰會後,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淘金”非洲的機會必定比以前更多。對打算“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和個人,“淘金”非洲正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