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日女雙之來去

最近日本媒體說日本女雙已經複製了中國隊當年的鼎盛,並羅列了近幾年來的一些重要成績,我認為成績是日本隊崛起的表象和結果,在此期間其他球隊也並沒有一無所獲,所以成績是沒有什麼參考價值的。


淺談中日女雙之來去


樸柱奉教練去日本十二年了。


淺談中日女雙之來去


2006年亞運會陶菲克獲得男單冠軍,那是他最後一次大賽表演。以此為界線,中國隊77-83年出生的這批球員逐漸成熟,他們大多經歷過中青隊魔鬼教練王躍平指導的血虐,和國家二隊草創階段鐵腕治軍的洗禮,精神承受力超強,平均技戰術水平紮實有力,並搭建出良好的球隊年齡結構,世界羽壇從此進入中國隊的全盛時期,也印證了梁啟超先生“少年強則國強”的維新思想。

那一年的山口茜們只有八九歲左右,其實樸柱奉教練和我們乾的是一樣的事情,只是日本隊的週期比我們晚了十年,十年前的北京奧運會是我們摘桃,這桃嘛一摘就是十年,照弼馬溫那個吃法,確實也不剩多少了,而現在,輪到日本隊開始摘了,我們假設日本隊之後也照樣富不過三朝,這一輪起碼也得摘十年。


淺談中日女雙之來去


對比中國兩國女雙的特點,可以看到中國隊以葛菲顧俊為代表人物,奉行以攻為主的指導思想,突出單兵對抗能力,在節奏上最喜歡陣地攻防隊形。這一風格一直延續到現在凡塵組合,所以她們在防守端動作大容易出事的毛病,也是有傳統的,因為她們還沒有強大到當年那種幾乎不用防守的程度。


淺談中日女雙之來去


而日本隊則以鬆糕組合為代表,她們沒有中國女性的強大體能,所以日本隊重視運動戰和防守反擊。亞運會團體決賽中,擔任一雙的福廣組合是全日本隊進攻最差的,但大缺點背後即大優點,她們協同動作出色,跑位精確,用超出凡塵很多的跑動交換到更多的上網機會,以跑制攻幾乎就是現在整個日本隊的logo。

淺談中日女雙之來去

此外,我認為日本球員更職業一些,而中國體育是世界三大賽為終極榮譽的機器,所以中國球員更看重體育層面的成績。事實上洲際運動會類型的比賽平均各國參賽名額的做法,是一種平衡機制,它讓爛隊還是這麼爛,而猛隊就沒有這麼猛了。所以拿奧運會金牌雖然榮譽世界第一,難度卻遠遠比不上世錦賽,世錦賽才是衡量單個體育項目最高水平的標尺,擁有更多出色球員的球隊,自然會佔得更多的迂迴空間,集群優勢是強盛球隊的統一標誌。

淺談中日女雙之來去

今天就談這些,寫於2018日本公開賽進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