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年入10億,朕上哪說理去

故宮年入10億,朕上哪說理去

故宮年入10億,朕上哪說理去

中秋節將至,各大廠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推出了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月餅。

老式糕點鋪子的傳統月餅,哈根達斯的冰激凌月餅,港式的冰皮月餅……

而故宮文創隨著《延禧攻略》、《如懿傳》的餘熱還未散去,趁勢一波又起,推出“故宮食品·朕的心意”系列文創月餅錦盒,這位至今600歲的“網紅”,再一次以皇帝的名義出現在大眾面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異軍突起。


故宮年入10億,朕上哪說理去

▲故宮食品·朕的心意

“故宮食品·朕的心意”錦盒畫面源自故宮藏品,價格較之普通的月餅略微昂貴,截至目前為止,在故宮淘寶上訂單過萬,不少消費者表示這是今年中秋的“最美月餅”,也有網友稱“一半錢為這個盒子付了”。

無論怎樣,足見大眾對錦盒月餅所傳遞的文化意蘊的欣賞和喜愛。

其實,故宮文創並非一直髮展順風順水,它也經歷了長期低迷的過程。它的轉型升級是值得每一個成長型企業家沉思和學習的。

故宮文創始於2008年,在經歷長期不溫不火的時候,直到2013年,臺北故宮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紙膠帶,一改故宮莊嚴肅穆的氛圍,搖身一變成為萌萌噠的形象。


故宮年入10億,朕上哪說理去


▲“朕知道了”紙膠帶

試想一下,一個向你比劃著剪刀手的“霸道總裁”雍正皇帝,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了呢?這讓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識到了文創產品的龐大市場,直到現在,達到故宮文創年入10億的規模。


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為此,我們努力研發出具有故宮文化內涵、鮮明時代特點,實用性強、綠色環保、價格合理,貼近觀眾需求的故宮元素文化創意產品。通過這些創意方式,讓社會公眾感知到,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傳播是具有想象力和年輕活力的存在,也讓更多人看到故宮年輕的心態。

更重要的是,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意產品,符合健康、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故宮年入10億,朕上哪說理去


1、文創產品轉變思維 傳承文化符號

於是故宮博物館相繼推出北京故宮的朝珠耳機、雍正皇帝PS版耍寶賣萌,再到VR版的《清宮美人圖》,還有如今的“朕的心意”系列鐵盒月餅,自從故宮博物院開始轉變思維,從這些“萌萌噠”的創意設計正在消弭曾經橫亙在故宮與民眾之間的鴻溝,它揭開神秘的面紗,走下神壇,給人的印象不在是遙遠,不可褻玩,600歲的故宮彷彿一下子溫暖、年輕起來。


故宮年入10億,朕上哪說理去


故宮在傳統文化方面,從簡單售賣商品、紀念品到創意的過程中,構築起自己的文創商業版圖和一個堅守IP價值與開放的產業鏈。經歷轉型之後,常常因為一個小小的腦洞,一句俏皮的文案就爆紅網絡。

比如:Q版皇帝皇后形象的金屬書籤,呆萌形象一下子拉近消費者的距離。


故宮年入10億,朕上哪說理去


▲Q版皇帝皇后書籤

還有增添了朝珠元素和清朝八旗將士的盔甲元素而設計出來的暖萌小貓咪手辦,更是風靡一時。


故宮年入10億,朕上哪說理去


▲小貓咪手辦


每一件故宮文創都有文化符號,飽含相關文化符號和文化理念。對於消費者而言,買的也不只是月餅,不只是膠帶,而是傳統文化的學習資料。

故宮文創,讓大眾在吃穿住行中瞭解歷史典故,瞭解中國文化,而不是割裂開來,只看商品的部分。


2、跨界品牌合作 相互滲透融合

如今,故宮還是跨界合作的寵兒,和品牌合作,不僅提高銷量,更可以將故宮文化傳播更廣。與時尚芭莎珠寶的合作,體現了中國風之美,此次與稻香村聯合推出的宗徽宗畫作月餅,等等。


故宮年入10億,朕上哪說理去


▲故宮文創

故宮作為最正宗、最濃厚的“中國風”代表,可以挖掘的中國元素可以說三天三夜也挖不完。

故宮博物院在如何運用“故宮大IP”上,從細節之處做設計,深入全面挖掘故宮藏品蘊含的文化價值,把故宮文化元素植入各種時尚新潮的衣食住行產品當中,讓優秀傳統文化與時尚潮流完美地結合,通過文化這一載體實現“把故宮帶回家”的服務理念。使更多的人通過文化產品來了解和喜愛故宮文化,以及故宮文化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