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會員很有料】卓瑪泉會員自己的故事,第1期與卓瑪姐一起,傾聽會員周翔講述他與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精彩故事。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化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

迷戀上攀登,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大抵緣於此。西藏,這個號稱“世界第三極"的神秘聖地,縱使我常年多次往返,卻從來沒有對她的美麗因熟悉而厭倦,反而愈加沉迷。而在西藏,最吸引我的還要屬喜馬拉雅”四大名溝“。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喜馬拉雅雪山脈在日喀則(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鄰近尼泊爾胡,不丹等國)被砍了四個缺口,它們形成了“四大名溝”:亞東溝、嘎瑪溝、樟木溝、吉隆溝。

這四條溝的共同特點是:發源於雪山,海拔從5000多米一路下降到3000米以下,雪山相伴,人跡罕至,獨特的地貌造就了這四大名溝的奇特風光。因此對像我一樣的攀登愛好者來說,有著不得不去的誘惑力。

1亞東溝

亞東溝山脈正在逐漸沙化,在那裡還有著億年前的海螺化石。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進入亞東地界,這裡有號稱“世界高原第一鎮”的帕裡鎮,上千畝金燦燦的油菜花開花時,與白雪覆頂的山峰一起在藍天下形成黃與白的奇妙景觀。

從亞東溝走出來有中英簽署投降邊界劃分協議的地方,然後過了神山,就是有一個多情湖,後來被命名為多青措,因為在藏語當中措就是湖的意思。

每次旅行我都會停留在這山水相映的迷人景色中,臆想著時光荏苒裡這片土地上發生的關於愛的傳說與故事。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2 嘎瑪溝

嘎瑪溝是最有魅力的一條溝,也是我最銘記在心的一個地方。不僅因為這裡美麗的風景,還有善變的氣候隨時為我們這樣的“來客”製造驚喜,也正是在這裡,我在生死邊緣遊走了一次。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2013年5月,我和隊友一行6人在嘎瑪溝攀登到海拔4850米的地方,忽然看到天空雷雲密集,幾聲巨響後,山頂冰雪和石頭滾滾而下,勢不可擋,我們都被眼前這種來勢洶洶的壓迫感所籠罩。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隨後,我因體力不支,漸漸脫離隊伍,最後落單一個人在路上喘息,差不多是晚上9點,西藏的天已經朦朦朧朧,我很長時間沒有喝水了,身體也嚴重虛脫,整個人極度崩潰,眼前只有絕望。鬼門關前,前半生的經歷如同過電影般掠過眼簾,拿出手機一看已經是低電量狀態,最後時刻我打開相機對著自己錄下一段1分鐘左右的遺言視頻,想告訴家人我真的很愛很愛他們。

當然,還叮囑了他們各種密碼。

每當我和朋友講述這段經歷時,他們會問我:為什麼不呼叫你的隊友來救你?

我說,永遠都不要呼叫你的隊友來救你,永遠不要想著讓你的隊友來救你。這隻會為他增加負擔,讓兩個人都會陷入險境。我們來到這裡登珠峰心裡都有這樣的共識,也都做好了相應的心理準備。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通常登珠峰的小隊都會在營地點燃篝火,一是為了保暖,二是為了煮飯。我在掉隊、崩潰、絕望的六個小時裡漸漸振作起來,嘗試給自己做心理疏導,鼓勵自己不要輕易放棄,然後站起來向附近的一個高峰走去。

當我站在高處看到不遠處的火光時,心裡激動萬分,因為不遠處就是營地,就是活路!

火光像黑暗中的燈塔,絕望中的一片希望,身後難以預測的危險則時刻提醒自己現在的處境,希望與恐懼兩種情緒交雜著驅動我向營地走去,不能停下片刻。

最後走到營地時,我的心一下子就放鬆了,精神也不再緊繃,直接躺在地上喘著氣,隊友們走到我身邊,激動地擁抱我。那一刻我真實地覺得“我活下來了”。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有過這次經歷後,我的人生格局與看待事情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了,也許就是大家說的頓悟吧。以前總是笑臉留給外人,苦悶留給家人,現在我更願意把開心幸福的自己留給家人,珍惜能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每一天。在事業上,我也保持堅持到底的決心,認真選擇路線的宏觀,細化到每一步的過程……回來後又看了一遍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感悟完全不同。

即便有了這次非比尋常的經歷,現在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但我對嘎瑪溝的著迷程度從不曾減弱。

我曾經在嘎瑪溝遊歷了將近兩個月,走遍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這裡的村民還都保留著原始的生活習性,人也特別淳樸。

提到西藏人時,很多人都會在印象裡刻畫出粗曠野蠻的形象,但其實他們都有宗教信仰,內心的原則感很強,是非常淳樸和善的。

記得那部經典的電影《可可西里》中,日泰對尕玉說:“見過磕長頭的人嗎?他們的手和臉髒得很,可他們的心特別乾淨。”或許這就是禪語中所謂的”衣衫襤褸,心似錦緞“吧。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 這是珠峰東坡下優洛村的“阿佳”,就是阿姨。

登珠峰除了挑戰極限,向更高更遠攀登,還有很多有趣,充滿紀念意義的事情。

我曾經和隊友在嘎瑪溝徒步時為一條溝命名。它原本是珠峰東坡的一條冰川,但是由於世界氣候變暖,冰川消融,逐漸留下一條非常深的溝,遠遠的望去,還是能夠看到原本冰川的雄偉壯觀。

遇到它也是十分有緣,當時整個雪山看起來像釋迦摩尼的景象,而這條溝剛好像佛祖手中的一串念珠,所以我們給它命名念珠溝。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時隔幾年,等我再次來到這裡時發現這條溝已經有十層樓那麼高。有意思的是,我還發現這裡有很多的小氣候。比如,我在那裡附近點起一堆篝火,當篝火熊熊燃燒時,局部區域會下起小雨,很神奇,各位登珠峰愛好者們可以來到這裡看看。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3樟木溝

尼泊爾是很多人喜歡去的地方,而在藏區想要進入尼泊爾境內,首先要通過樟木溝。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樟木溝在樟木口岸周圍,位於聶拉木縣境內的希夏邦馬峰東南側,來樟木溝的重點是希夏邦瑪南坡大本營徒步,這是一條風景優美、難度適中的徒步線路,可以與雪山近距離接觸,沿公路順著彎曲的河谷,穿入幽深的峽谷。

4吉隆溝

最後一條溝,就是四大溝中最出名的吉隆溝,那裡有著非常特殊的藏族風情,還有一妻多夫制。在西藏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由來都是因為他們過去人口很稀少,需要在最低成本的情況下綿延子嗣,讓村落生生不息。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吉隆溝是在吉隆縣城到吉隆口岸的吉隆藏布一帶,位於希夏幫瑪峰下,佩姑錯旁,藏語意為“舒適村,快樂村”。山谷兩側的山頂上終年積雪,氣度不凡,所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我曾經翻過吉隆溝的半山,山上的冰雪,就像刀鋒一樣,在日光的照射下閃著鋒利的光芒。

▍珠峰路上屍骸遍地,對心靈是何等的衝擊?

登珠峰,說的就是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為在珠穆朗瑪峰的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稱為珠穆朗瑪峰。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珠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地形極端險峻,環境非常複雜。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因為有很多人來登珠峰,那裡已經被探出一條路來,而這條路被人稱為死亡之路。為什麼呢?在這條路上隨時都能看到,穿著衝鋒衣被冰封在路上和冰川裡的屍體。

也有人問過我,第一次看到這些屍體時害怕嗎?有沒有因此停下自己登珠峰的腳步。

當死亡沒有降臨在自己身上時,真的沒有感覺到害怕或者恐懼,反而我們對這些前輩心懷敬意,他們是很久以前,在登山裝備,安全措施不完善的情況下,來到這裡探索未知,為後人一步一步走出來這條珠峰路。所以當我們走過這裡時都滿懷敬意,並且內心裡也像在承接他們的遺志一樣,登珠峰的接力棒握在自己的手裡繼續前行。

我也提醒大家一點,不管是出去旅行也好,還是不出去探險也好,首先第一點,就是一定要保障自身的安全。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登珠峰絕非易事,訓練週期要堅持5年以上

珠峰大本營的海拔大概是5200米,空氣含氧量降低53%左右。好多人到這裡,就已經感覺到非常的窒息。很多人在登珠峰的過程當中,過高的評估自己的體力和能力導致最後無法下山,留下終身遺憾。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在登山界已經習以為常。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登珠峰,其實可以分兩個層級。

第一是身體層級訓練。有體能訓練和耐力性訓練,還有氧氣使用量的訓練。想要安全的登珠峰,最基本的就是身體素質,即使目前身體條件非常好的情況下也需要5年以上的訓練週期。

第二個是登山層級訓練。首先可以從六千米的山峰開始登,進入雪線。緊接著是七千米的山峰,然後更高。

在訓練的過程中學會分配好自己的體能,保存自己的體力。保證自己有充分的能力安全上山和下山,平安生存下來才是我們最終的根本。

聽雪崩親歷者講述,他在喜馬拉雅“四大名溝”的死裡逃生

人生如攀登,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生活中攀登,在不斷的突破自己。當我爬了四姑娘山後,就想挑戰自己,堅持完成一個一個的征服與攀登。珠峰是世界的屋脊,登頂則是征服世界開始,征服的是世界第一峰,征服的是自己生命的高度,征服的也是自己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