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干過的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


美國幹過的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


我會記住你現在的謙卑,

但不會忘記你們曾經給我們找過的麻煩

九月二十三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抵達美國紐約,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

新聞中有一張照片格外惹眼:安倍坐在椅子上,身體前傾、目光注視著特朗普,顯得格外拘謹。而對面的特朗普整個人背靠沙發且深深陷入裡面,可以看到他正在面向安倍說話。整個畫面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向老闆彙報完工作後,正在聽老闆指示”的場景。

這張照片傳神地展現出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美日關係表象——美國是老大,日本是小弟。但讓我們將歷史翻回19世紀中葉,審視一番那時還不是超級強國的美國,我們會發現,“培養日本當美利堅的小弟”已經是美國的對外戰略構想之一

但這個構想,卻成為了美國立國200餘年來的灰色記憶,我們把它稱為美國對外戰略的一大敗筆,也絲毫不為過。

為什麼呢?

因為按照獵犬的標準來訓練一隻狗,最後發現長成了狼,還不斷咬你,你說這咋整?

·黑船來航·

公元1853年,大清咸豐三年。這一年的東亞很不平靜。大清的一線城市南京,在這一年的三月,被太平軍攻克,舉國震動;四月,萬年攪屎棍沙俄又一次趁火打劫,沙皇尼古拉一世下令侵佔中國的庫頁島;隔了一個月,臺灣又發生民變……

在清王朝顧頭不顧腚的時候,隔海相望的日本,也將告別250年的歲月靜好,迎來決定日本命運的關鍵時刻。

彼時正是日本的嘉永六年,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日本施行鎖國政策,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是年七月八日,新興列強美利堅的一支由四艘軍艦組成的小型艦隊,駛入浦賀港(也就是今日的橫須賀港)。當年的日本人哪見過這陣勢,特別是那黑洞洞的炮口和噸位龐大的船體,讓整個江戶城(即東京)陷入恐慌。


美國幹過的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


▲畫作: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裡率隊

在日本久裡濱(今橫須賀市)上陸的情景

當時日本民間流傳著一首狂歌,對此事件有描述:泰平の眠りを覚ます上喜撰、たった四杯で夜も眠れず。“上喜撰”是一種日本茶,與“蒸汽船”諧音;整句的意思是說:“上喜撰(蒸汽船)喚醒太平夢,喝上四杯便再難眠。”

但驚恐的日本人發現,這些巨大的軍艦沒有開炮,也沒有其他讓他們不安的舉動。這是因為,這支艦隊的指揮者——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裡——在出發之前,就被授予了“迫使日本開國通商”的使命。

因為彼時的清王朝一團糟,美國作為新興列強,也想參與到遠東的大棋局中,為自己分得一杯羹。這樣的話,就需要在浩瀚的西太平洋上,培植一個親美的政權,作為進入中國的跳板。

說的更直白一點,美國希望這個封閉了250年的國家,能變得稍微現代化一點兒,成為自己的小弟,往後自己的艦隊或商船來往於中美之間,好有一個可靠的補給站。

而至於通商,說實話美國沒有抱多大希望。一個資源貧瘠且市場容量有限的小國,通哪門子商?有這功夫,把大量美國貨輸入市場容量更大的中國,賺取更多的利益,豈不美哉?

所以,佩裡帶著四艘軍艦叩關,有炫耀武力的意味。但同時帶來的,還有時任美國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的親筆信,要鄭重其事地與日本談通商之事,並期望最終能締結條約。


美國幹過的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


▲畫作:幕府方面迎接

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裡及其隨從人員

但當時的德川幕府對這群手握大棒,面帶微笑的美夷充滿了嚴重的不信任,但又惹不起。所以玩起了拖字訣。聲稱“我們的幕府將軍剛剛歸西,締約之事,我們就得請示天皇陛下了。天皇陛下批准了,我們才好辦”。

由於來之前領受了“不可開炮”的命令,佩裡在被敷衍後沒有動粗。再加上艦隊的糧食等補給不多了,佩裡就率領艦隊去琉球了。但佩裡也不是善茬,臨走撂下一句話:

明年,我還會再來。

·從棋子到棋手的逆襲·

第二年日本剛剛過了正月十五,佩裡就如約前來。這次為了展現更大的誠意,他帶了九艘軍艦,直接開進江戶灣。不知當晚江戶城裡的群眾,要喝上幾杯上喜撰才能再難眠。但可以確信的是,德川幕府這次接受了佩裡的誠意,與美國締結了《神奈川條約》。至此,封閉了兩個半世紀的日本,終於被迫打開了國門。


美國幹過的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


▲畫作: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裡

及其隨員與幕府方面談判的情景

而這個事件的肇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黑船來航”。

在打開日本國門後,佩裡率領艦隊又去了琉球,並與琉球締結了《琉美修好條約》。

坐著炮艦四處浪,真的是在哪裡都能交上朋友。

此行佩裡還曾停靠臺灣的基隆港,期間仔細測量了基隆港的水深和地勢,佩裡認為,控制檯灣就能為制衡東南亞找到一個有利的支點。回國後,佩裡就力陳佔領臺灣的主張。

這些與日本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大了去了。

說回到日本,在被武力脅迫下被迫開國後,日本開始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當時的日本,還是很聰明的,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脫節太多的同時,也敏銳地注意到了各帝國主義列強在全球瓜分勢力範圍的動向。進而深刻簡明地總結出一句話:當今之世界,放大之戰國。

那麼好,既然全球都處在這樣的戰國時代,我也要好好地摻和一把。而在這之前,我得先變強壯。於是,日本的有識之士,先從幹掉腐朽落後的幕府開始,從政治、科技、軍事等領域,快速地吸取當時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並高效地轉化為推動本國快速發展的生產力。

彼時的清王朝,也在搞洋務運動。但中日兩國的國運,在19世紀下半葉,呈現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兩級分化——同樣是學習西方的落後封建國家,但多年後前者依然受人宰割,而後者卻逐步成為了操刀者,從棋子變為了世界大棋局中的一名棋手。

這不對呀!按照美利堅的劇本,劇情走向不應該是這樣的呀。日本不是應該逐步成為我們在西太平洋的橋頭堡嗎?時不時給我們的艦隊補充一些淡水和糧食,給我們修理一下商船啥的。怎麼就跟我一樣,也成為棋手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