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上班不工作,跑去遊山玩水,上司不怪罪,還給他配歌女助興

歐陽修出生於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老爸給他起名“修”,字“永叔”,意思是對他沒別的要求,健健康康、福壽綿長就好。可他一點兒都不像福壽綿長的人,長得太瘦弱,還遺傳了老爸的高度近視眼。更悲摧的是,歐陽修三歲時老爸便生病去世,老媽不得不帶著他投奔叔叔。好在叔叔很看重小修,對他寄予厚望,覺得振興家族要靠這個侄子了。

然而,小修同學參加科考並不順利,考了兩回都沒有考上,直到23歲那年才忽然開竅,連中三元。有了這個身份,小修瞬間成了少女的搶手貨,很快就洞房花燭了。

歐陽修上班不工作,跑去遊山玩水,上司不怪罪,還給他配歌女助興

按說公務員也考上了、妻子也有了,小修同學接下來就該規規矩矩上班、生子、贍養老媽,慢慢地升官,實現叔叔的願望了吧?可他接下來的表現一點兒都不讓人省心:不好好上班,總是跑出去玩;給朝廷官員寫信,指責他們不好好工作;怒斥學生,說他們寫的文章太爛。

好在他運氣不錯,雖不受人待見,但遇到了一個對他不錯的人—上司錢惟演。

歐陽修被分配到洛陽工作。這裡鍾靈毓秀、人文薈萃,歐陽修一來就迷上了這裡,覺得有美景相伴,自己又正值青春,還上什麼班!於是他就和幾個“狐朋狗友”集體翹班,遊山玩水去了。上司錢惟演竟然還派廚子給他們做飯、派歌女給他們唱歌助興,以至於歐陽修的詩文裡有很多對洛陽的讚美和回憶。比如他在《戲答元珍》中寫道:“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然而,錢惟演最終還是被調離了洛陽。歐陽修禁不住感慨,人生總會面臨離別,只是不知道,這一別未來有誰可以和我一起賞花呢?於是,他提筆寫下《浪淘沙》:“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錢惟演前腳剛離開,歐陽修就收到了家書:妻子留下一個早產兒撒手西去。歐陽修悲痛欲絕,同時接到朝廷聖旨,要他到汴京上任。他一時難以接受,含淚寫下一首離歌:“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歐陽修上班不工作,跑去遊山玩水,上司不怪罪,還給他配歌女助興

送走了上司,悼念完妻子,還是要工作的。可歐陽修依舊不規矩,冒失地給當時的諫官范仲淹寫了一封言辭激烈的譴責信,說他作為諫官,一個多月過去了,一條建議也沒提。范仲淹沒責怪他,兩人反而成了忘年交。後來,在范仲淹提出改革朝政時,歐陽修不僅為他搖旗吶喊,還不惜賠上自己的政治前途,被貶官到夷陵(今屬湖北宜昌),超級夠意思。

就在這時,他的第二任妻子生病去世了。即將邁進而立之年的歐陽修站在夷陵的街頭,看著元宵節璀璨的燈火,心中一陣酸澀。他用一首詞記下了這浪漫的夜晚,也記下了他內心最深處那無法觸碰的痛:“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既然生命如此無常,來到夷陵的歐陽修決定一改之前的不靠譜,把自己修煉成識趣、有趣的人。於是,他一邊整頓吏治、健全規章制度,一邊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時,他隨身攜帶的六卷書引起了他的注意—韓愈寫的六卷殘破的《先生集》。他隨手翻看,立刻被吸引了—《雜說》《師說》《送窮文》等,每一篇都很有意思,而且韓愈還給鱷魚寫過信,太有趣了。但是,韓愈的文章寫得這麼好,為什麼沒有流傳開來?

歐陽修為此定下了一個任重而道遠的目標:振興傳統文化。有目標就有動力。歐陽修的文學修養越來越高,還寫了一首特別有名的詞《蝶戀花》,其中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把一位閨中少婦的幽怨描繪得入骨三分,以至於後來的“婉約派”女神李清照崇拜得不得了,模仿了很多次。

一個人有了目標之後,時間就會過得很快。

歐陽修上班不工作,跑去遊山玩水,上司不怪罪,還給他配歌女助興

四年的貶謫生活轉瞬即逝,歐陽修又回到了汴京,他沒有想到“范仲淹事件”還未結束,自己接著又被貶到了偏遠的滁州(今安徽滁州)。屋漏偏遇連夜雨,他八歲的女兒不幸夭折。歐陽修悲痛欲絕,不知道如何迎接每一次日出、送走每一個黃昏。但歐陽修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他在滁州西南面的豐山上建了一座豐樂亭,並把這裡建成了一個免費的遊覽區,每天忙著監督工作人員種花種草。歐陽修在忙碌的工作中終於慢慢走出了痛苦的陰影,悟出了有趣的最高境界:熱愛生活、活出自我。

掙脫了世俗干擾的歐陽修才華漸漸凸顯出來。他寫詩,提出了“詩窮而後工”的詩歌理論。他寫詞,著重抒發自我的人生感受:“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他的散文《醉翁亭記》語言平易近人;他的名作《秋聲賦》開創了文賦的先河;他還把逸聞趣事記錄下來,整理成一本筆記《歸田錄》,對後世的筆記小說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時,成為全才的歐陽修活得非常有趣。他調侃自己的文章,“餘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他自嘲是個酒鬼:“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他鼓勵年輕人要多玩:“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不久,他又被調往潁州(今屬安徽阜陽),後來又重回汴京。在這裡,他撰寫了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集古錄跋尾》、主持修訂了《新唐書》、獨自撰寫了《新五代史》、還寫了專門介紹牡丹的《洛陽牡丹記》……但他發現自己獨愛潁州,向朝廷申請,希望退休後能夠來這裡養老,並在他64歲那年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他欣喜若狂,一口氣寫了十首詩文來讚美潁州的西湖。

變成老頭的歐陽修特別愛熱鬧,整日宴飲笙歌,即使是群芳過後的西湖,在他眼裡都是那麼美好。而且他還特別臭美,竟然插了滿頭的花跑來跑去:“白髮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可惜歐陽修在潁州只享受了一年退休生活便去世了,享年65歲。

歐陽修上班不工作,跑去遊山玩水,上司不怪罪,還給他配歌女助興

後人一提到歐陽修,必定會想到“六一居士”這個號,此“六一”可不是兒童節,然而這個有趣老頭的解釋倒是頗有幾分童趣,他說:“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別人問他還少一個“一”呢?他得意地回答:“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簡直就是個老頑童。

如今,一千多年過去了,當人們重讀歐陽修留下來的《歐陽文忠公集》時,彷彿還能看到一個頭上插滿了鮮花的老頭在笑嘻嘻地向我們揮手:“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管絃作離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