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那麼多人向往日本?

多重美學的日本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日本?

人活到幾歲算短

失戀只有更短

歸家需要幾里路誰能預算

忘掉我跟你恩怨

櫻花開了幾轉

東京之旅一早比一世遙遠.....

這是陳奕迅《富士山下》的歌詞,每次聽到這幾句,總幻想這自己什麼時候能去東京一次,這麼近,那麼遠,若隱若即,患得患失。

對於日本這個國家,有些人很狠,有些人很喜歡,不同的階層,價值觀,社群,思維方式的人眼中都有不一樣的日本,就像莎士比亞說的那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富士山、櫻花、東京、京都,崇尚美學、欣賞孤寂、素煉乾淨,些都是很多人眼中的日本,一個溫良的島國。

我喜歡看日本的恐怖片和人性片,日本演員總能把人性的醜惡和扭曲發揮到極致你,彷彿側面反映了日本人扭曲矛盾的一面。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日本?

著名科幻小說《三體》裡,當全人類即將被外星人毀滅,外星人派來地球的「談判大使」,化身一位身穿和服、美貌如玉的日本女人。因為在外星人眼裡,日本就是人類精美文化的完美代言人,兼具優雅禮儀與冷血殺人狂的雙重人格。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日本?

日本的確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雙面人 :

極度好戰又極度溫和

極度黷武又極度愛美

極度粗魯傲慢又極度彬彬有禮

極度死板又極度靈活

極度勇敢而又極度膽小

極度保守而又極度喜歡新事物

……

極度物質享樂又極度崇尚精神

—— 著名的《菊與刀》,美國人如此刻畫日本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日本?

如今中國的經濟水平已經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日本成為越來越成為我們的出國旅遊的首選。從化妝品到馬桶蓋,從賞櫻到滑雪,國人為何越來越鍾愛日本?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日本?

日本是一個「極度物質」的世界。

日本人的「物質」,不單是熱衷於創造物品、凡事精工細作的天賦,也在於他們「物化」的具象思維和「戀物」的審美情結。雖然武士道、匠人精神、無印良品等日本文化都似乎很崇尚「精神」,但實際上,「日本精神」是靠極致的「物質」來具象化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日本?

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很「物化」

比如「禪意」,中國人善長用精妙的大道理、寓言故事來啟發;日本人則更喜歡固化到一個器皿、一碗拉麵、一座枯山水庭園。花費一輩子心思,打磨0.01毫米精度的刀劍,非常具象……

日本人的審美意識,很「物化」

形容一個人的相貌,日本人會具象到「麻生太郎的嘴巴像一個歪嘴茶壺」;拍照時,日本愛擺剪刀手來模仿Y,Yes!耶~~就是這麼具象。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日本?

日本人的思維習慣,很「物化」

千萬不要和日本人談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之類的抽象話題,這會令他們手足無措。「真是抱歉,我們不如聊聊旅行中遇見的某一個人、某一餐飯、某一處風景吧?」

日本導演最擅長從平淡日常中看見「大宇宙」,對「具體細節」的迷戀和神經質,構成了「日本人的審美」。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日本?

骨子裡的日本,就是一個終極戀物癖。

為什麼那麼多人嚮往日本?

日本人看待事物太具象、細節,缺乏統領全局的視野,日本社會更缺乏必要的「彈性」。「物質為王」的工業時代,「戀物天賦」的日本能獨霸天下;但「服務為王」的信息化時代、智能化時代,日本人有點找不準節奏了。最主流的日本,成了全世界的非主流。

但無論如何,

這個民族的高明審美,折服了我們。儘管很多人恨它,懼它。

一起去東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