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班禪駐錫地—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全名為“扎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勒南巴傑瓦林”,意為“吉祥須彌聚福殊勝諸方州”。位於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是日喀則最大的寺廟。

歷代班禪駐錫地—扎什倫布寺

明朝正統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興建。後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加以擴建。寺中錯欽大殿可容2000人誦經,殿中有釋迦牟尼像,兩邊有根敦主與四世班禪立像。大殿兩側為彌勒殿與度母殿。寺的西側有大彌勒殿,高30米,甚宏偉。另有歷世班禪靈塔殿,藏舍利肉身 。寺有四紮倉(經院),教學顯密並重。

扎什倫布寺可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並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

2017年8月,扎什倫布寺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歷代班禪駐錫地—扎什倫布寺

歷代班禪駐錫地—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的創建者是後來被追溯為一世達賴喇嘛的根敦朱巴(根敦主, 1391 - 1474 年)。 1447 年(明正統十二年),根敦朱巴為紀念其圓寂的經師,聘請西藏、尼泊爾工匠,製作了一尊高 5 米 的釋迦牟尼鎦金銅像。像鑄成後,根敦珠巴在後藏大貴族曲雄郎巴 · 索朗白桑和瓊傑巴 · 索朗班覺的資助下,興建扎什倫布寺供奉佛像。開始寺院名為 “ 崗堅典培 ” ,意思是雪域興佛寺。寺院於 1447 年藏曆 9 月動工修建,一年後,第一座佛殿釋迦牟尼殿建成。隨後又興建了供僧人修習、誦經的措欽大殿和供寺主起居的拉彰宮,以及一般的僧舍。到 1459 年,扎什倫布寺已初具規模,擁有大小佛堂 5 座,供奉佛像 12 尊,僧侶近 200 人。寺建成後,根敦朱巴任第一任法臺,又陸續修建了密宗佛殿、大經院、展佛臺,大小佛殿增至 7 座,供奉佛像達 53 尊,佈於殿堂和講經場四壁的彩繪、石刻佛像約 2000 尊。在寺內建立了鐵桑林、夏爾孜和吉康三大扎倉(僧院),住寺僧侶達 1600 餘人,來源遍及後藏、阿里地區,以及境外的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扎什倫布寺成為格魯派在後藏的根本道場。

歷代班禪駐錫地—扎什倫布寺

1601 年,四世班禪大師羅桑曲結堅贊( 1570 - 1662 年)就任扎什倫布寺第十六任池巴(住持)。他一面重整寺風,一面到各地講經說法,募集資金,擴建寺院。在他主寺六十年間,除重修和擴建了舊有的殿堂以外,又新建大小殿堂 10 餘座。他還親自從拉薩等地募集銅鐵和金箔,修建了兩座金瓦殿。 1607 年,他創建了專修密宗的阿巴扎倉,在寺內建立起完整的由顯到密的學經系統。由於羅桑曲結大師的苦心經營,他在世時,寺中僧侶達 5000 餘人,有房室 3000 餘間;屬寺 51 處,僧侶 4000 餘人;擁有莊屯和牧區部落各 10 餘處;成為格魯派在後藏最大的寺院,取得了與拉薩三大寺同等的地位。

歷代班禪駐錫地—扎什倫布寺

從四世班禪起,歷代班禪大師成為扎什倫布寺當然的法臺,他們在任期內,都對寺院進行過修葺和擴建。建於這一時期的主要建築和機構有印經院、時輪扎倉、甲納拉康(亦稱漢佛堂)、強巴佛殿(未來佛殿)、伏魔大佛塔和佛殿、經堂、僧舍多座。自四世至九世班禪大師圓寂後,都曾建靈塔保存肉身,並建供放靈塔的金頂祀殿。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這些精美的建築大部被毀。 1984 年,國家撥款重建。在十世班禪大師確吉堅讚的主持下,五世至九世班禪的合葬靈塔和祀殿歷時四年竣工,定名為班禪東陵札什南捷(吉祥勝利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