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月文耕 空間維度的邏輯是運動狀態的數學邏輯

我用科學哲學的觀點,站在空間維度的數學邏輯立場,先來解釋在對微觀粒子的觀察中,為什麼會呈現出一幅概率的,不確定性現象的原因;

靜月文耕 空間維度的邏輯是運動狀態的數學邏輯

因為對粒子的運動狀態的描述,我們機器的模似邏輯語言,是建立在絕對空間(XYZ),再加一個時間軸t的基礎上的邏輯描述。這是一個與我們人的觀察,即能夠直接建立大腦理解聯繫的時空概念。

靜月文耕 空間維度的邏輯是運動狀態的數學邏輯

而當微觀粒子的實際運動狀態,更加複雜時,那怕再增加超越這個空間描述之外任一個變量時,這時恰好就是五維了(也許更多變量的更多維),機器語言描述運動狀態就失效了。也就是儀器暫時已無法識別它或者它己變形,我們也就觀察不到或者發現不了它,表現為極瞬間暫時消失;而當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又恢復到四維時空的可描述的狀態或者說是從運動的變形又恢復原來的狀態時,又會在極瞬間重現。而且由於空間實在太過微小,再加上速度又實在相對太快,而我們的設備儀器無論再精確描述,在我們看來就是極快的閃現和閃失的交替出現,呈現出一幅概率的不確定性。這並不奇怪,只能說明了以下三點結論:

一是微觀粒子運動狀態比宏觀更復雜多變而且在極短的瞬間;

二是機器的摸似能力仍是宏觀和微觀統一的數學四維空間,對微觀粒子觀察的機器邏輯描述與觀察聯繫的有效和失效,而造成運動狀態觀察的概率的閃現和閃失,不確定狀態的呈現。

三是由於微觀粒子的實際運動描述,我們目前的科學儀器再精確,也己經無法再進一步描述到微觀粒子,比概率出現的不確定性內部更進一步的精確運動情況的機理了,這點就好象就目前的科學能力而言,己經達到了微觀認知的極限,也證明了我們的任何知識的真理都是相對的,絕對的推理只會摧毀現有知識成果的一切。

靜月文耕 空間維度的邏輯是運動狀態的數學邏輯

綜合以上三點的邏輯分析,其問題的實質,就是人在研究中,在觀察對象與觀察儀器的關係上,人的哲學邏輯思維容易走向迷失的一個思想區域。

靜月文耕 空間維度的邏輯是運動狀態的數學邏輯

數學上假設的是絕對三維空間,還需要加上對運動的一般描述(大腦直覺能感知)的時間軸t,才能完成觀察的計量描述,就是常說的四維空間。所以時間t在絕對的意義上講,是不能算做一個維度的,它只是大腦為考察運動的需要而建立的抽象概念,並不是真實的存在。而這正好就是愛因斯坦當年的觀點,它無疑是正確的。

靜月文耕 空間維度的邏輯是運動狀態的數學邏輯

因為,在宇宙運動的哲學邏輯中,絕對靜止的絕對空間是不存在的,也就是時間t沒有靜止的任何取值不變的可能性的存在,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更不可能取值,所以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宇宙的空間邏輯,只有三維,而非四維。

靜月文耕 空間維度的邏輯是運動狀態的數學邏輯

無論你是否進行計時(只有計時,才能觀察),你觀察與不觀察還是在這之間,運動總是存在的,也就是絕對的時間總是絕對存在的,它正好等於無限的運動存在,但站在這時候的角度立場上,你已無法考察了。

所以說數學裡的四維空間,在宇宙的空間邏輯裡,仍是三維空間。但這個三維空間,卻是你無法考察和認知描述的無限空間。

而有時間軸標識的數學邏輯的空間,就是時空。這是一個可以考察計量的時空,是可以被認知的四維的時空,很顯然是相對的有限的空間。但是可以從這裡得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推論:就是當你不去觀察計量或者無法觀察計量時,實際上微觀粒子的運動還是照樣存在的,只是你無法觀測到而已。

靜月文耕 空間維度的邏輯是運動狀態的數學邏輯

靜月文耕 空間維度的邏輯是運動狀態的數學邏輯

周思夢翔(原創) 科學哲學 空間維度的邏輯

相關討論:

//@一生一世一雙人b:科學屆從來沒說時間是維度,科幻小說才說時間是維度,彭羅斯階梯、莫比烏斯環燈就是經典的數學悖論,只有放在高維才能解決,按照設想4維除xyz軸外多一個t(疊)軸

//@周思夢翔:什麼四維五維的,其實空間只有三維。不用再加一個時間的維度,因為運動存在,你去計時與不去計時,空間都是一樣存在的。關於四維(本文指的是五維),只是運動狀況的多增加一個速度變量而已,會突然在被觀察中由於增多了一個變量而消失(觀察不到),又會出現的情況而己。

//@旋轉之王:四維都沒有!說什麼五維十維?

∥@美女物理學家挑戰愛因斯坦,宣稱發現第五維度空間所在艾微影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