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最後「死」在能者多勞上

有多少人最後“死”在能者多勞上

能者多勞

01

某一年,某單位分來了兩個學員,小能和小水。兩個人非常幸運,剛畢業被領導看中調到了機關宣傳辦公室工作。

剛到機關的第一天,股長老大就給他們上了一個政治課。“小能,小水啊,你們剛來,機關的業務工作你都要熟悉一下,每項都不能落下。不過呢,你們也別擔心,我會慢慢教你的。”

聽著股長的話,小能很有信心,他心想,“像我這麼勤快又好學的人,肯定是學的又快又好啊。”

而小水則是一副慵懶散漫的樣子,“有啥學的,都掙一樣的工資,對付幹吧。”

宣傳工作比較雜,尤其在基層單位,教育、新聞、文化,保衛等等。股長讓小能負責新聞,讓小水負責文化。

小能不負領導期望,新聞工作上手很快,領導也有意培養他,平時也會教他一些其他工作的方法和套路。所以,即便其他人都不在,小能一個人也能把工作乾的有理有條。

小水則是每天優哉遊哉,慵懶散漫,不過好在他會裝,領導一進辦公室,他就開始忙碌。不過,久而久之,領導心中也是有數,小能真能,小水真水。

02

建軍90週年的時候,單位要接連搞幾個大型活動。演講比賽、歌詠比賽、文藝演出就是一套組合拳。寫策劃、搞籌備、寫動員講話、做活動預算這一系列的繁重工作就交給了宣傳股。

領導接到任務後,召集小能小水開會。先統一思想,強調這項活動的重要性。其次,開始分配工作。

“演講比賽,小能負責。”

“歌詠比賽,小能負責。”

“文藝演出,小能負責。”

所有工作佈置完畢,通篇都是小能的名字。小能有點方,是不是搞錯了。

領導看著小能有點懵逼,拍拍他的肩膀說,小水最近要休假回家結婚,我們也同意了,因為你能幹啊,能者多勞,你辛苦辛苦,這對你也是一個鍛鍊哩,你要把握機會啊,別讓我們失望。

小能看了看領導希冀的眼神,再看了看旁邊慵懶的小水,他攥緊了拳頭,“我一定能幹好!”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小能熬夜加班的時間。

每天機關樓裡燈火通明的就是宣傳辦公室,小能一個人孤孤單單的看著電腦寫著講話稿、策劃案。

不過,功夫不負苦心人,小能終於憑藉自己頑強的意志力搞完了所有的活動,領導們也對他讚賞有嘉,從此更奠定了他能者多勞的地位。

不過,年底評功評獎,並沒有小能的份,而是股長帶著大紅花在臺上春光滿面。

03

又過了一年,小水,結婚生子,幸福滿滿。而小能依舊孤單寡人,加班熬夜。小能也不是不想找,可是領導不放人啊。

過年休假時,每個辦公室要留人值班。領導當機立斷,宣傳辦公室把小能留下來,理由有三點,第一,小能能幹,能接手所有工作,總不能讓領導留下吧?第二,小能單身。第三,小水不會幹,小水成家了,要照顧家庭。

小能實在不滿,但領導卻說,“小能啊,你還年輕,你沒結婚,你沒孩子,你沒買房買車壓力,你閒時間多,你值個班不算什麼,你少拿點沒事!”

而只要小能說一句說“我實在忙不過來,真的做不了”時,領導就很不滿意,他就會說“能者多勞”,會說“你還沒有結婚,有時間”。

小能真想大聲喊一句,“沒有結婚,可難道不要談戀愛嗎?單身4年多了,單位又不娶我雖然在忙碌中得到了鍛鍊,可我覺得我還是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呀…”

《教父》教導年輕人:第一步要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第二步要全力照顧好家人,第三步要儘可能幫助善良的人,第四步為族群發聲,第五步為國家爭榮譽。

可是小能,就只能完成第一步。後面的,呵呵,想都不敢想。

04

這樣的工作狀態一直沒有改變,小能工作越來越忙,小水不知道每天在幹嘛,但看起來也很忙的樣子。

有一段時間,小能特別忙,一個人承擔了好幾個人的工作量。每當小能對小水說,“這其實是你的工作的時候”小水都不以為然的反駁道,“誰讓你那麼優秀,我幹肯定出錯,而且效率低,你就加加油吧,都為了單位!你要有大局意識!”

我能幹,就要多幹?我優秀,就要累成狗?這就是現實。

由於任務過於繁重,在工作中逐漸出了一些差錯。有一個錯誤比較嚴重,在安排會議時,把大領導的名字打錯了。

小能和小水被領導叫到辦公室訓斥,小水站出來說,這是我的工作,但是我這段時間家裡有事,我就交給小能了,這不是我的問題。隨後,主任以更加嚴厲的語氣,批評小能工作不細緻。

小能很委屈,但不知道該說什麼。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由於內心情緒的波動,導致他的工作效率開始變慢、工作質量逐步變低。

小能在領導心中的地位逐漸下降,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

05

又過了一年,小能的工作還是很辛苦,每日加班加點,天天都有寫不完的材料。他所有的時間,統統花在工作上。

而當年的領導,早就升職調走了。新來的領導,手下不能沒有強將,就把本來想去基層的小能留在了身邊。而小水,此時也在基層當上了指導員。

面對新的幹部任用條例,小能的未來已經清晰可見,沒有基層主官經歷,他“必死無疑”。而小水則是履歷豐富,逐漸成為單位培養的重點對象。

我相信,小能和小水的故事每天都在不同地點、不同單位輪番上演,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其根源在於當前一些部門,考核體系不完善、激勵機制不健全,導致能者多勞、多勞者不多得的情況頻頻出現。

“能者多勞”這個詞,的確像是懶漢創造出來忽悠精幹者的。

但“能者”願意多幹,說明其工作態度積極端正,但如果讓“能者”變為“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整天像機器人一樣忙個不停,疲於應付,沒有充裕的時間去思考、去提高,“能者”就可能變為“弱者”,再加上多勞之後,無任何激勵獎懲措施,事實上與不多勞的人一樣,那再好的老黃牛也會消退進取心。因為畢竟能者再優秀,精力和時間也是有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