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即將到來,一文看懂都有哪些新政策調整

距離2018年高考僅剩一週,值得關注的是,相較往年,今年高考政策有多項新變化,諸如取消奧賽等5項加分項目、多地合併所有本科錄取批次等。對今年高考的新政策,南都記者進行了梳理盤點。

2018高考即將到來,一文看懂都有哪些新政策調整

加分項目“瘦身”:

全國鼓勵性加分項目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近年來,高考加分項目“瘦身”已成大趨勢。今年高考加分項目將再度“瘦身”,各地進一步減少、規範部分加分項目。

今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對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進行全面部署。《通知》指出,依照相關規定,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業內專家認為,這就意味著,按照教育部等五部委2014年底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的要求,從2015年起經過3年的過渡期,2018年高考考生將成為全面取消全國性高考鼓勵性加分項目的首批考生,全國性高考鼓勵性加分項目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教育部宣佈取消5項加分項目後,各地也紛紛響應,做出相應調整。如,北京教育考試院4月就發佈消息稱,從今年起,北京取消5類高考加分項目,其中包括:省級優秀學生;獲國家二級運動員以上稱號的考生;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等。

日前,甘肅省教育考試院也發佈消息稱,從2018年起,取消所有鼓勵類加分項目,保留五項全國性加分項目和兩項地方性加分項目。甘肅省地方性照顧政策項目為:長期居住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漢族考生,報考省屬院校理工、文史類專業,錄取時文化課加10分;甘肅省農村戶籍獨生子女戶和二女結紮戶考生,報考省屬院校理工、文史類專業,錄取時文化課加5分。

廣東省則從2014年起就開始了高考加分項目“大瘦身”,取消了包括奧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等在內的17個加分項,僅保留6項目。2015年起,廣東省高考加分只保留4個全國性加分項目,加分對象包括烈士子女,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間榮立個人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少數民族考生。除了加分對象調整之外,加分分值也相應調整。其中,烈士子女報考專科學校,可獲20分的加分,其他項目加分分值為5分。

在全國全面取消鼓勵性加分項目的同時,部分扶持類加分項目、地方性加分項目得到保留。

以安徽為例,據報道,安徽保留的全國性扶持類加分項目包括:烈士子女,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均可獲10分加分;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可得20分加分。

此外,安徽省對僑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屬,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也保留了5分加分的地方性加分政策,僅限省屬高校錄取使用。

南都記者關注到,在高考加分不斷瘦身的背景下,去年新增了一類加分照顧政策: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願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願者的考生,可獲得“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的加分照顧資格。

錄取批次減少:

廣東天津等合併全部本科批次

高考錄取批次合併是趨勢,國務院2014年9月印發的《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據媒體統計,2017年全國共有22地合併高考本科錄取批次。今年高考,多地本科錄取批次將進一步壓縮。值得一提的是,南都記者梳理發現,繼上海2016年完成本科批次合併、山東和海南2017年完成本科批次合併後,天津、廣東、遼寧今年將合併全部本科錄取批次。

今年3月,遼寧招考委稱,2018年起,遼寧進一步調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錄取批次,普通高校招生普通類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併為本科批;藝術類本科一批調整為本科提前批,本科二批調整為本科批。

4月,天津教育招生考試院發佈消息稱,2018年天津繼續推進本科高校錄取批次合併,將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併為普通本科批次。2018年,天津普通本科僅設一個錄取批次,分為A、B兩個階段。A階段為公辦本科高校及經批准在本批次錄取的高校,B階段為民辦本科高校和獨立學院。

此外,早在2017年11月,廣東省教育考試院明確,從2018年起,將原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兩個招生錄取批次合併為“本科批次”,設置本科和專科兩個錄取批次。

專業選擇權更多:

高校按大類招生漸成趨勢

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專業選擇權,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高校推行大類招生改革。去年,包括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始實行大類招生。

針對大類招生,今年許多高校又有新動作。去年,清華大學在全國各省份開啟大類招生,全校所有本科招生專業將合併為16個大類,包括數理類、化生類、人文與社會類等。今年,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也開始按大類報考。

在南開大學,今年起將全面採取大類招生、培養和管理,納入本科招生的88個專業將整合為27大類,2018年高考生將按照大類填報志願。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高校新加入大類招生的行列。諸如北京語言大學,據報道,北京語言大學今年將首次實行大類招生,原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數字媒體技術3個專業將按照“計算機類”進行招生,並且新增一個分流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語言智能與技術)。

此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今年起試行適度大類招生、特色分流模式。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學校部分學院內相近相關專業試行大類招生,按興趣、才性分流,共設置金融學類、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外國語言文學類、法學類、公共管理類、電子商務類、中國語言文學類、國際政治類九大類專業,供學生選擇。

大類招生緣何成為香餑餑?對此,有專家指出,大類招生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過去國內大學學科專業劃分過多、過細,主要是為了適應計劃經濟的需求,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知識加速更新,職業轉換可能性很大,大學裡學到的知識工作後很快過時。通過大類招生,強化通識教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能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嚴肅考風考紀:

多地嚴格大學生請假制度

每到高考,對於考風考紀問題,相關部門總三令五申。 今年3月,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集中開展淨化涉考網絡環境、打擊銷售作弊器材、淨化考點周邊環境、打擊替考作弊等專項行動。加強標準化考點管理,把好考場入口關,著力抓好考務實施和考場管理,確保考風考紀嚴明有序。

5月8日,教育部會同公安部、中央保密辦、工信部等相關單位召開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教育部長陳寶生要求,各成員單位要狠抓關鍵環節,全力以赴實現“平安高考”。此外嚴禁宣傳“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一旦發現嚴肅處理。

臨近高考,各地也紛紛進入嚴控模式。河南將對任何破壞高考安全工作的行為“零容忍”。帶金屬的鞋帶、鞋眼、鞋底,帶金屬掛鉤和鋼圈的內衣、腰帶、褲子掛鉤、衣釦通通不能進考場。

在北京,當地將提前啟動覆蓋全市和局部遠郊區的固定監測網,對考點及周邊開展專項電磁環境監測和治理工作,排查可疑信號。根據高考考點分佈情況和周邊環境特點,制定保障方案。考試期間,監測車輛將在路上巡查,配合固定監測網,確保考點電磁環境的無縫隙監測,兩組無線電執法人員還將在考試期間分片值守。

此外,針對防範打擊替考方面,福建、江西等多地明確,高考期間,各高校要嚴格學生請假制度。如福建,當地要求各高校在高考期間要加強對在校學生的跟蹤管理,實行每日摸查,逐一掌握學生動態。對校外集中實習的學生,通過實習指導教師進行逐一清點、核查。對經批准請假離校或單獨在外實習的學生,要在高考開考半小時後與學生電話聯繫。對無故未到校者,要逐一查明去向。對去向可疑者,要深入調查核實並立即上報。

2018高考即將到來,一文看懂都有哪些新政策調整

新高考來了 2018高校招錄政策變化有哪些?

2018年高考將至,順應新一輪高考改革大趨勢,高校招生錄取有哪些聯動調整?記者梳理發現,在大類招生深入推進的同時,高校突出特色培養,結合需求新增實驗班或招收方向,給學生更多專業選擇權,新高考倒逼高校強化專業建設,綜合素質考查比重上升等特點日漸鮮明。

大類招生深入推進,特色培養更為突出

大類招生已成高校共識,今年不少高校在原有大類的基礎上對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培養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微調,更加註重需求,突出學校特色。

今年是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試行大類招生的第二年,大類招生改革仍將平穩推進,但部分大類包括的專業方向有微調,如醫學院的醫學實驗班不再放在化生類招生,而是進入臨床醫學類招生等。清華全國招生總規模略增,擴招40人以內,並新增“丘成桐數學英才班”和臨床醫學類(醫學實驗班)。

清華大學招辦主任劉震表示,對大類改革進一步優化,一方面是為了推進學校的綜合改革,另一方面也兼顧了院系人才培養的需求。通過這種調整,能夠使得大類改革真正對清華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則將在理科實驗班和人文實驗班新增2個分流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主要依託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強化計算機、數學、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多學科交叉綜合優勢,培養能架構系統、會分析數據、懂領域業務的大數據複合型人才。”人大招辦負責人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實行本碩連讀,培養具有系統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良好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較強理論思維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國際視野開闊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在人才培養方式上,人大在人文科學實驗班開放自主學習機制,在學科內部打通專業選修課程,並給予學生入學及一年後兩次自主選擇學院和專業的機會。

對外經貿大學則試行“特色實驗班+專業類+優勢專業”的立體化招生專業模式,該校根據財經外語學科專業特點,在部分專業試行大類招生,同時,在統招中新增兩個實驗班,即國際組織人才基地班和量化金融實驗班。

北京工業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在原有的9個大類專業的基礎上,新增了材料類(實驗班)大類。“從招生專業來講,今年新增了兩個專業,一個是納米材料與技術,另一個是機器人工程,這兩個新增專業都是工科專業,也是現在社會經濟急需的交叉複合專業。”北工大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納米材料與技術在材料類(實驗班)進行招生,機器人工程將作為一個單獨的專業來進行招生。

而中國農業大學將新增計算機類和地理科學類兩個大類,預計2018年本科招生規模擴大300人,高考改革省份招生計劃將會顯著增加。

綜合素質日益受重視,調整錄取政策吸引優秀生源

浙江大學2018年在浙江省繼續實施“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招生規模較過去擴大,主要投放到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和醫學院臨床醫學的指標上。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浙江大學調整了“三位一體”的比重,其中高考投檔成績比重由2017年的80%下調為60%,學校綜合測試上調為30%,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不變。

“浙大‘三位一體’今年設置筆試環節。為了進一步考查學生的科學素養,理工醫等相關專業會考到物理或化學。”浙江大學本科生招生處處長王東介紹,綜合性的考查是為了考生進入浙大後更好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

北大在對優質生源的“全面考量”中,將選拔由“考場”轉向“舞臺”,測試的目的不是單純考核,而是讓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興趣特長和綜合素養,科學高效地選拔出具有特殊天賦和才能的學生,並使考生在測試過程中提升學識、視野和能力。

新生入學後,北大給予了寬鬆的轉專業條件,除了教育部規定的和入學時約定的專業,其他所有學生在第一學年末和第二學年末都可以在學部內自主申請轉專業。

同樣,北京科技大學也明確,除招生時有特別約定的學生外,其他在校生均可在大一或大二年級末提出轉專業申請,各專業對轉出人數不做限制。

此外,北京師範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等高校明確,錄取專業時不設志願分數級差。

“提檔時認可北京教育考試院規定的加分,並將取消專業志願之間級差,遵循分數優先原則,按實考分和專業志願錄取專業;考生填滿6個專業志願,儘量保進志願專業,去年,全部滿足北京考生的專業志願。”北師大招辦主任梁穎表示,該政策有利於高分考生報考,考生如果服從專業調劑且身體合格,提檔不退檔。

順應新高考改革,不少高校提前佈局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綜合改革中居於龍頭地位。去年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穩落地,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個省市啟動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從今年起還有17個省份要開啟改革進程。

“新高考改革由過去按學校錄取變為按專業錄取,高校招生專業成為學生評價和選擇的第一級指標,這意味著生源的競爭從學校綜合實力的競爭轉變為專業綜合影響力的競爭。”山東大學本科生招辦副主任姜令嘉表示,為此山大近期召開了專題會議,論證學校各專業在高考改革試點省份選考科目,並進一步推進大類招生工作。

2018年,根據上海、浙江生源的狀況和招生錄取情況,山大將會在兩地投放最具優勢的文史哲專業和8年制(5+3)醫學類專業,以吸引兩地優秀考生。

“結合新高考進程,近期山大開展了專業現代化、整合改造等工作,推動人才培養更具專業特色,更具吸引力。”姜令嘉說。

尊重學生的專業選擇權,是未來高考招生錄取的大趨勢。北京理工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招辦副主任尹立介紹說,學校順應高招改革大趨勢,從高校錄取過程中對考生專業的“包辦”轉變為“你的專業你做主”,在北京生源中試點,讓所有上線的考生都能就讀首選的心儀專業,避免專業退而求其次或者被調劑的情況。

“為了適應新高考按專業招生的變化,突出特色專業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我們學校也調整學科佈局,新增機器人工程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兩個新專業。”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杜世智介紹,專業變化主要是結合學校信息特色、行業特色、國防軍工三大辦學特色,主動服務“中國製造2025”“大數據、雲計算”等國家戰略,同時提高在京招生計劃中熱門專業的比例,解決招生專業的結構性矛盾。

“以此次北京高考改革為契機,學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建立和完善專業的預警、准入及退出機制。我們適時調整和更新專業內涵,構建信息特色鮮明,適應國家、行業、首都發展戰略需求的專業體系,以提高招生的核心競爭力。”杜世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