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快乐吗?看看先贤们怎么说

众生皆谓逍遥,而几人可得?

你不快乐吗?看看先贤们怎么说

洒脱如老子,主张绝圣弃智,行“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之教,奉“不知有”为人生最高境界。放下皇室守藏史的荣光,放下圣贤名士的万卷智慧,放下世俗天伦的羁绊,驾牛西去,追寻他心中的“无为清静”之地,以遂“不知有”之心愿。过函谷关,自带紫气三万余里,震动关令尹喜,求其为师不得而求其文,老子于是留下五千言而飘然离去。五千言一成,“不知有”之功即破。白得弟子无数,五千言被奉为《道德真经》,各种衍生解读,遂自成一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陋巷布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世,更是飘洋过海,举世闻名。求“绝圣弃智”不得,而成至圣之名,行启智之功。有取之做治世之用,亦有取之行处世之道,更有甚者,曲解繁饰,以成旁门左道。老子如泉下有知,不知会是大叹“呜呼哀哉!”呢,还是会拍手称幸呢。我们也不知道当年在那个简陋的驿站,就着昏黄飘曳的灯光,当他写下第一个字之时,俗世功名是否在他本已平静如死灰般的心中荡起那么一些些涟漪。

你不快乐吗?看看先贤们怎么说

我们再看恣意如庄周,妻丧不悲反而叉开双腿鼓盆而歌。食不果腹,却宁可曳尾于烂泥塘中而拒庙堂之华。向往着侧卧于大树底下,逍遥于“无何有”之乡,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大道。然而也会在无米下锅之时,求监河侯借粮不得而生怨。拒楚王,却又说教于梁惠王。宁可系草鞋见梁惠王也不要好友惠子施舍,却在被梁惠王讥笑时而又抱怨生不逢时。妻丧能击盆吟唱,过惠子墓时却又生“无以为质”之哀叹。相比于老子,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更鲜活、更富有同于常人感情色彩的庄周。一句“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那一息已被打入心底的救世之意的挣扎还是迸发而出。

你不快乐吗?看看先贤们怎么说

圣贤求逍遥而不可得,何况我们常人。穷时为能吃得饱而忧愁,富了为选择吃什么而烦恼。有点才气怕得不到施展,大权在握又怕旁落。心心念念的想找个帅哥,又要反复审视对方是不是真心。哪怕你放下红尘,一心向佛,却仍要时刻审视自己是否逾规破戒。即使逃避现世,我们得到的也只是形体感官上的解脱,我看不见,听不着,感觉不到而已,你的心还是得不到逍遥。“无何有”之乡只是每个人心中的乌托邦,比得是谁的更虚幻而已,但却一定得有。因为孔子告诉你,当你遍体鳞伤之时,你要有个安放灵魂的地方。孔子生贫且贱,却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理,编春秋,推礼制,施教于三千弟子、陈辩于人主高堂,周游列国,力图挽危楼于将倾,救世于水火,却尝尽诘难讥讽,困苦险恶而不得,晚年终归于《易》,将人生归于天地、阴阳之间,以寻求最后的寄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